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生命的发生、发展与完善不仅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相联系 ,而且与人类的审美实践也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生命的初始阶段 ,人类的物质欲求和审美欲求是混沌统一的 ,人类的审美实践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即生产劳动同步产生的。随着人类生命的进化和发展 ,审美实践逐渐成为一种既来源于社会实践、作用于社会实践同时又相对独立于社会实践的一种生命现象 ,以至于成为一种提升与激发人类生命向更高级阶段演进的催化剂。因此说 ,人类生命的发展史 ,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史 ,同时也是审美实践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创立了以劳动本体论为基础的劳动哲学体系,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哲学的革命。马克思劳动哲学将劳动工具纳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进行考察,揭示了劳动工具作为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手段的本质,认为劳动工具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客体性,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阐明了劳动工具的制作与改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创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真正属人活动开始的标志,而劳动工具的改进不仅提高劳动生产力,也改变着物质生产劳动组织形式、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劳动工具机械化的社会历史影响进行了专门分析,认为劳动工具的机械化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使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效率快速提高,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更丰富的物质基础,机械化劳动工具取代强体力劳动,为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以及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机械化劳动工具被资本家垄断,致使劳动主体异化,劳动财富的创造者成了无产阶级。马克思把劳动工具的发展演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演进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阐发了劳动工具发挥社会历史作用的具体路径,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求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由此可知,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的。生产力作为表现于生产劳动过程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的物质力量,主要地是由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和能源以及为运输、储藏等所需要的辅助性的劳动资料  相似文献   

4.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马克思也曾指出:“这全部所谓历史不外是人类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就是说,没有人的劳动也就没有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是生产主体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不断地改造客体世界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史.美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来研究美、美感、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与一般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劳动,认为劳动是人改造自然从而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并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劳动的发展史,但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劳动在不同时代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概念出发无法正确理解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也无法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特性.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由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来代替.实际上,鲍德里亚在强调不同时代劳动的不同特点、强调劳动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差异的时候,忽视了劳动的根本特性;在强调用差异的范畴来理解不同历史时代的同时,忽视了历史中的基本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现实的人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而“个体”首先是通过社会性劳动而发展其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所以归根到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研究新罗村落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当然不能忘记珍贵而切实的史料—《新罗帐籍》(以下简称帐籍).有关《新罗帐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世纪断言包含着意义深远的预见,即人类走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驱动力或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社会。 1.人类社会发展史即是生产力进化史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今天在大部分的古代史和社会发展史课本和课程中,仍将“劳动创造人”作为第一章,“劳动创造人”来自恩格斯的论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述。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被看作是人类起源问题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写这样一篇论著,反映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文章中的许多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也应当指出的是,恩格斯是在极少科学发现为佐证的历史条件下写这篇文章的,这篇著作主要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下完成的,因此,从今天来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科学资料上的局限性。此外,恩格斯在论述劳动时,又存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西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都对劳动作过论述.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内容复杂化,过去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已难于全面概述当代社会的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当前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第一,劳动者对劳动产品异化;第二,劳动者和劳动活动异化;第三,劳动者和类本性质异化;第四,人和人关系的异化。这四个规定层层递近,层层深入。但是,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现有经济事实分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的颠倒。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认识到私有财产占有权之形式并非一开始导致异化劳动,而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化大分工,最终导致致私有制的形式,并从历史的角度阐明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导致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把劳动分工与社会发展史结合在一起研究,指出劳动分工既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也能产生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安德烈.高兹把对劳动分工的批判延伸至资本主义科技、教育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劳动分工与社会公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和安德烈.高兹的劳动分工理论启示中国,要促进社会公平既要充分发挥劳动分工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分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至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是与职业劳动直接相联系的,它起源于劳动的社会分工,既反映职业分工的内在规范要求,又体现职业劳动者的主体创造精神。由此,我们对于职业道德的考察,需要从劳动的发展史中去寻找最基本的依据,并顺着劳动的社会形式的变革去探索职业道德的本质、内容、特征、功能及其进步的规律性。职业道德是劳动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一确立共产主义道德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表明,每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特别是道德水准是每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指示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它通过蒙昧、野蛮时期而上升到文明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道德水准,是人类社会经过曲折发展上升到文明社会高一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实思考陈恒平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离不开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生产劳动,也离不开人类主体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教育。对整个人类而言,生产劳动和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研究表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  相似文献   

18.
交往作为社会性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交往不同于实践但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交往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突出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交往史,交往活动推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技术生产力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的发展史与生产的发展史证明:教育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活动中产生教育,教育又为生产创造条件,它们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与人类的起源同步,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随。生产活动及其经验的积累与传递离不开教育这一手段途径,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生产创造的物质基础与提供的内容,而且,如果从跨越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来考察,生产与教育在其总体发展水平上还是一致或平衡的,现代的大工业生产不可能是手工生产时代的教育;同时,在发展的动因上,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但是,生产与教育的联系和关系,并不总是紧扣、协调或同步发展的,实际有一个结合——分离——更高级结合的不规则的动态发展过程。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在生产力有所发展而物质财富相对不足的阶级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中华文明的尚和理念源远流长,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彰显华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和谐观的继承和发展,牢固树立和正确把握科学和谐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