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在蒙古地区推行蒙地放垦政策,进一步激化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仅没有达到其强化统治的目的,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对内蒙古地区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初,为了解决京畿满洲八旗生计,安排口内难民,清政府开始在热河蒙地进行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这项措施的实行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民族关系及草原生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今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的涌入牵扯到了中、日、朝三国各自的利益,曾在当时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引起中朝外交争端;成为日本制造事端的盾牌;促进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等三个方面探究朝鲜移民东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黄河三角洲移民以政府组织的生存型移民为主。移民群体主要由灾民构成。移民安置区域集中在黄河大堤周围和黄河尾闾新生淤地。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绅士在移民活动中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分配不足,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掠夺性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使移民返迁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6.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涌入我国东北地区在当时曾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日本政府和朝鲜政府三方的角度分析其对待朝鲜移民的态度及举措。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闻法规是清政府在决定全面变法修律,吸收引进西方法律理论及原则,重新构建中国法律体系的历史背景下制定修成的。通过对清末新闻法制定期间的上谕和奏折,以及当时报刊对新闻法制定的相关内容报道分析对比,可以证实清末新闻法规的制定工作始终是围绕着《大清报律》开展的,其他几部新闻法规如《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的制定,仅是为了弥补《大清报律》尚未颁行所造成的新闻法规缺失。清末五部新闻法规的制定颁行不是一个简单的前后承继关系,而更多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衣保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92-97
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清末以科举为主体的选官制度的变革轨迹,系统地论及该制度的特点、变革的动议及变革过程。特别探究了选官制度的变革尤其是科举被废直接导致的三大危机:中央集权政府失却人才支撑、权威的进一步衰微、官场的混乱及吏治的腐败等政治危机,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社会整合功能弱化等社会控制危机,仕子、传统文化、封建政治的超稳定三角支撑被打破,封建统治在骤然间失去精神支柱的文化危机,并探究了危机对时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学家认为 ,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揭示的是国家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 ,从而决定着地缘经济格局的发展。蒙古是亚欧大陆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国家 ,这个北方草原之国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 ,两国边界线长达 4 670公里 ,是与我国有着最长边界线的近邻。虽然人口不足 2 50万 ,是个小国 ,但是从拥有 1 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面积上来衡量 ,蒙古就不能算成小国。蒙古作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巨大的结合部 ,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格外引人关注。冷战结束后 ,美日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1.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成为国家政治人事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它与传统的幕府相比,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幕府机构的扩充和幕府人员职能的变化、入幕方式的变化、幕主与幕员主从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关系的分离等。 相似文献
12.
晚清科学出版由教会播种,兴于洋务运动,成于甲午战争之后。其纲领和学科顺序也随着出版主体的变化而发生了从 应用科学到理论科学再到社会科学的演变。到晚清后期,西学的外延逐步超迈了科学,而出版也成为一个从单纯翻译书籍到 编、印、发并重的系统,突破了早期以编译等于出版的认识。上海处于中国沿江、沿海的"弓箭"交叉点上,一举成为晚清科学出 版的中心,并形成了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向内地传播科学的特点。另外,西学出版的上游渠道逐渐从欧美转移到日本,大大 提高了引进出版效率,现代出版功能也随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清末(1911年)的广东禁赌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分析了清末广东禁赌的酝酿;禁赌的主要措施以及禁赌的成效和原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广东在历史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清末学制转轨中的蒙学教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随民族危机加剧、国民观念的引入,普及教育、义务教育成为教育要旨。“蒙学”教育随即由传统的“父兄谋之”转向由国家操持,传统蒙学课业及训蒙方式亦受到否定。随外来学制的引入,清朝试图调节既有学制与新式学制对接,在对传统蒙学的处理上,游移于中西之间,态度数次更易,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与晚清民办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工业中官办和官督商办模式进行了猛烈抨击,明确提出应以民办经济为主.从各个方面大力促进其发展的思想主张.康有为的民办经济思想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观念在中国的初步形成,对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改变工商政策,以使民办企业成为新的主要投资者,以及戊戌变法中的经济变革和清末"新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丰富翔实的原始材料出发,系统整理并分析了清末中国人使用的日语教材的编写时代背景、分类和影响。通过分析清末中国人编写的日语教材典型个案,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中国人的日语观开始从"中日同文观"、"汉语本位观"向比较科学的日语观过渡。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大机器工业产生并迅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各地区经济面貌及发展轨迹的转变。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区域经济格局,开始逐渐被以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核心的新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所替代,沿海及开埠地区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进步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蒙古王公的年班制度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内容,对巩固满蒙联盟、稳定边疆、促进蒙古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开阔蒙古王公的眼界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加速了蒙古王公的腐化、加重旗内属民的负担和经济困难等。 相似文献
19.
清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蒙垦政策,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官垦,其地权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化的前提下,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进行官垦,导致该地区的土地使用权产生分化。在官地内,国有化的所有权对其使用权起支配作用,使得所有权分属于代表国家利益的不同集团。就公地使用权而言,最初只归蒙丁所有,但是窘迫的生活处境加之宽放的蒙垦政策,蒙丁开始把户口地的使用权转租给汉人。这种被“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是国家默认状态下的蒙丁对户口地的次级所有权,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开始在蒙古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20.
沈雨梧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3):112-117
戴煦毕生从事数学的学术研究,孜孜NFDBDNFDBD,用力甚勤,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对数(理近微分)和对欧拉数的研究,都作出了贡献.他对三角函数对数展开式的研究,被誉为"前人未曾有的",在中国数学史上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他的数学著作<求表捷术>,被英国学者艾约瑟(J.Edkins,1825-1905)1854年译成英文,在伦敦公开出版发行,影响颇大,各国数学家都公认戴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是在以往已发表的数学论著中,把对数和欧拉数的研究,往往归功于近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一人身上,这并不太公平,也不实事求是.本文着重论述戴煦在研究对数和欧拉数中提出的三角函数对数展开式和戴煦数的作用、意义和贡献,戴煦是晚清在数学学科领域内有创新的中国著名数学家,他在世界和中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应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