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时代》是由美国学者傅高义先生倾十年之力写成的著作。直译意译之争历来是翻译家争论的焦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比原著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与译著《邓小平时代》,通过举例说明翻译中采用的直译的翻译方法,指出本文的直译满足了读者的期待,但也保留了相当的审美距离,从而可以达到最好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英汉动物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因此,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是十分重要的。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绝非易事,而关联翻译理论的出现正好为翻译英汉动物习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关联翻译理论强调交际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英汉动物习语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最佳理论指导。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要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读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习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种翻译英汉动物习语的方法:直译、直译加解释、替代和意译。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小说空前繁荣,其间普遍采用一种“译意”的翻译方法。所谓“译意”,就是“译意不译词”,译者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不变或主要故事情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或阅读习惯、审美情趣进行删改、增补或发挥。其操作比“意译”还要宽松,涵盖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式;而且在语篇层面上进行,不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它与“意译”混为一谈,对其特征和意义未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界别“译意”和“意译”这两个概念,分析“译意”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维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11-112
本文尝试结合具体电影译名实例,归纳出电影片名翻译普遍采用的直译、音译、直译意译结合法和另译法。  相似文献   

6.
习语翻译中的"等效性"与文化缺失现象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辞 《云梦学刊》2002,23(5):111-113
习语的传统译法包括直译、借用、意译等三种基本方式。习语翻译的最终目的要求尽可能地从内容和意义上准确实现不同译语间的信息转换。通过分析习语的不同译法中所表现出的“对等”原则 ,而进一步阐明了等效翻译理论对习语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的影响作用及对习语中所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陈宏霞 《天府新论》2005,(Z1):330-331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其数目比汉语中多,表达的意义与汉语中也不尽相同.例如,中文里与狗有关的习语多有贬意,而英语中则不然.在翻译这些习语时要考虑文化因素,采取直译、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多种翻译形式,以达到对原文准确传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梅 《人文杂志》2012,(4):181-183
文章以名家的唐诗译文为例,对比意译和直译的特点,说明唐诗翻译上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翻译的方法,来传递诗词原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意境与神韵。进而,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应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直译意译的基本概念,并指出直译还是意译不但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而且还取决于译者本人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间商业联系的日益加强,广告在商业领域的主导作用也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中文广告同被译成英文,同时许许多多的英文广告被译成中文。在众多广告中,若进行粗略的归纳,大致有三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和仿译。“直译和意译,哪一种更好”——这一直是翻译领域的争论焦点。笔者认为,直译、意译各有所长。在广告翻译中,应以译文是否明了,是否能吸引消费者为宗旨来确定采用的翻译方法。下面笔者拟用一些广告实例具体说明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在现实广告中的应用:1.直译。乔姆斯基认为,直译不仅忠实于深层结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鲁迅主要从翻译选日,从直译到“硬译”,从归化到异化以及从语言文化因素等角度来把握翻译,其策略对21世纪的今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翻译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梅 《学术探索》2012,(8):125-129
业内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他的"硬译"风格和异化理论。然而纵观鲁迅的翻译生涯,可知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曲折的流变过程,从编译、意译,到直译乃至"硬译",最终他强调应视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每次流变都揭示了鲁迅在思想上的转变和对中西文化与文学的重新思考。本文缕析鲁迅翻译观的发展脉络,梳理他翻译策略的变迁,描画了鲁迅作为一个建构新文化的现代主义者和备受争议的翻译家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医基本原理、病症与诊疗、中药与方剂以及养生保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分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医药文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发现霍克斯并没有拘泥于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是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王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阐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楞严经 (卷十 )》为主要分析材料 ,《金刚经》为补充材料 ,从当时佛经翻译中出现的汉字词和固有词 ,直译和意译 ,翻译技巧的使用状况和朝鲜语语序排列的特点 ,分析 1 5世纪朝鲜人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尤为重要,这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功能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依托,佐以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宿州市新汴河风景区公示语翻译为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景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达到规范新汴河风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认为翻译的唯一目标是语言之间信息的准确转换,并强调译文必须与原文在内容、语言形式、句子结构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纳氏在其英俄、俄英译著中,尤其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英译作品中践行了逐字逐句直译的翻译准则。翻译行为的绝对忠实对译者而言是极其不易的,这既是翻译的限制性,也是翻译行为的根本问题。基于纳博科夫英俄文学翻译作品的文本材料,分析其翻译行为在词汇、音韵以及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性。翻译行为的限制性与创造性这对二元对立因素,本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但纳博科夫认为翻译行为不应带有译者的个人风格,亦不应是译者的创造性行为。纳博科夫肯定翻译限制性以及否定翻译创造性即是贯穿其翻译观的重要观点,纳氏的流亡背景以及"俄罗斯情节"则是其翻译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华玲 《云梦学刊》2010,31(3):113-116
林语堂的汉译英作品之所以在西方受到普遍欢迎,其中不容忽略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极力秉持的中庸人生观对其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影响。林氏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因为与之有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共鸣,在翻译过程中,他时而走进作者,时而走进读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和文字功底游刃于作者和读者之间,在“半里乾坤”中演绎着翻译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文化词语的翻译 ,认为文化词语的翻译不必意译 ,有时直译加注更能保留原语的风格和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