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区别于以民族解放为妇女解放之目的和归宿的晚清女权启蒙主流话语,<中国新女界杂志>从女性的角度关注和探讨女权问题,重视女性的主体地住,形成了以本土女权理论意识、温和的女性立场和科学启蒙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女权思想.<中国新女界杂志>的女权思想不仅丰富了晚清女权理论,同时也为晚清以来中国女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实现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华田园女权”是受西方女权主义影响、近年来在中国本土兴起的偏激盲目的追求女性特权现象,其权责失衡的价值观、非理性的家庭观和二元对立的性别平等观严重制约着女性的健康发展,也阻碍着社会的和谐进步。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才能认清“中华田园女权”现象的本质和危害。当前,需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加强性别平等观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中华田园女权”现象的不良影响,为推动新时代女性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3.
萧红短暂的一生中,都是在女权意识的支配下,与男性中心社会的主宰者进行着抗争,以求得女性的独立与自主。但她未能摆脱传统女性的心理模式:对男性的需求与依靠。因而,这个女权主义的张扬者却“一股脑地被男人所支配”,形成了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维多利亚女王曾在写给马丁爵士的信里咒骂“女权这桩疯狂、邪恶的蠢事”。那时她大概是低估了这桩“邪恶的蠢事”的力量。妇女能动性的作用和影响面对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冲击,波及所有人的生活,不论女性、男性还是儿童。  相似文献   

5.
“Feminism”传入中国后的译名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与衍生,其中包括有意或无意的曲解.从20世纪初至今,大致历经诞生期、争论期、新变期三个阶段,涉及“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污名化概念“田园女权”等译名竞争,是学界和民间性别问题论辩的焦点与疑点.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妇女杂志、妇女学译介著作、社交媒体上的女权话题,“女性主义”一词的流变脉络逐渐清晰,它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轨迹被揭示,而女性被动或主动的历史姿态也借由多元译名显现出来.从译介研究和传播研究的角度解读女权关键词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名词背后的现实意义,追溯中国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师爽 《理论界》2009,(4):174-176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商品经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认同与肯定,赋予旗袍以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从个人经验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到男性目光和男性倡导的作用,可以说新的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倡导下建构起来的。这使中国女权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1928年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问世,震惊当时整个文坛.“一位中国妇女破天荒地描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置它于深刻表现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主要在性道德方面所受到的约束的社会环境中.是大胆,把一个病态、神经质的青年女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的淋漓尽致,给读者一种意念上的刺激和新的兴趣,可以说,丁玲因这大胆地剖露,突破了千年封建的思想桎梏而享负盛名.然而历来对于“莎菲女士”的评价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茅盾认为她是满带“五四”以来时代烙印的新的姿态出现的“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冯雪峰认为她是“非常时刻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下产生的具有感伤色彩的恋爱至上主义者.但也有不苟同者,如林伟民、陈惠芬就否定茅冯意见提出“她不会永远迷茫,迷茫走到了尽头,就会找到光明的前途.”“虽然她处在爱的纠缠中,但她并不是把这种爱当作唯一神圣的追求目标.”纵观现当代文学史上各种见解,无非是或者褒扬,说是“叛逆的英雄”、“个性追求的大胆”;或者贬斥,说是“玩弄男性”、“自我毁亡”等等.本文试从女权观、自主观、恋爱观三个角度,对涉菲女士形象重作一次新的认识.一、“男人不如女人”——现代意识的女权观文学是人学.丁玲的创作一直没有远离女性本体,孜孜探索着女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的诞生对中国妇女运动也产生巨大影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她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妇女这支革命生力军,把领导妇女运动作为自己重要任务之一。党的“二大”、“三大”分别通过了专门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前进才能跑进妇女解放的正路”。(《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第一册第50页)确定了妇女运动必须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妇女运动方针,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争取妇女自身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的初步成果。它也是对以往的少数上层妇女单纯争取女权的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及其他形态的妇女运动(如基督教妇女运动等)的根本指正,从而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积极地通过创办妇女刊物等途经,大力加以宣  相似文献   

9.
女权理性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的女权理性是在“五四“启蒙运动传统理性与现代理性的激烈交锋中诞生的 ,作为现代理性分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权理性在整整一个世纪之中 ,伴随着时代、政治和文学思潮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同时 ,也给女性文学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评断力量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女性写作的文本 ,细致梳理了女权理性与女性写作繁琐微妙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末,在新民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以小说传播域外新知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新小说”家们以启蒙者的身份,通过译述域外小说、自撰新小说,借助五花八门的“新小说”类型,将政治制度、域外奇闻、科学幻想、侦探推理、实业救国、婚姻自主、女权女学等这些陌生而新奇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中国读者,不仅拓新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日常行为,助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而且沾溉了此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之声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形成高潮。这一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批判妇女问题上的封建专制思想 ,倡导妇女解放的新观念 ,提倡并兴办女学 ,组织女子军参军参战 ,进而以政党和妇女社团为依托 ,谋求妇女参政 ,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徐峰 《北方论丛》2020,(1):57-66
长久以来,我国海商法中船货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是不平衡的,它更偏向承运人利益,并表现在船货双方权利义务总量不对等以及权利与义务不对应两个方面,形成海商法下的“正义”。《中国海商法》的相关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回顾海商法发展史,从罗德—罗马法到国际商人法,从海牙—维斯比规则到鹿特丹规则,船货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历经了一条从货方“义务本位”发展至“权利义务本位”的发展道路。《中国海商法》的修改也应遵循这种精神,平衡船货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民法上的“正义”。  相似文献   

13.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法律制度,它肯定了亲属之间相互隐匿罪行的正当性,符合中国古代礼法并用的律法特点。然而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权利的维护,法律成为维权最重要的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基本要求,如果将“亲亲相隐”法制化,则意味着,在现代法律中血缘亲情将成为能够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因素。如此一来,司法何以体现公正,如何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将“亲亲相隐”法制化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妇女参政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妇女参政权的获得预示着男女基本权利的平等,目前,我国妇女参政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参政权的重要性,在社会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史永平 《理论界》2014,(11):106-111
近代中国基本废除了家长权,模仿西方的亲权制度建立起监护制度。然而,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与法律文化当中,传统的家长权、家长制以及家长观念仍然影响甚深。我国古代家长权确立于汉代,后随法律儒家化而逐步加强。我国的孝文化强调子女的义务与关系的等级化、差序化,甚至利用孝道建立起一套"差序格局"。而现代法治中,规范"父母——子女"关系的亲权制度则借鉴于西方,长于建立一个人格平等、旨在推进权利实现的平等性。当现代的亲权制度遭遇传统的观念遗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法律的实践与表达的"二律背反"。理解和处理"传统家长权与现代亲权意识"并存这一矛盾现象,是我国法治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启蒙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3,(3):120-127
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启蒙”及其是非功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世纪之交的文化论争中 ,“启蒙”问题又成为文化冲突和思想交锋的一个焦点。鉴于人们对“启蒙”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 ,有必要对“启蒙”内涵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出理论上的澄清 :一、何谓“启蒙” ;二、西方学人对启蒙的反省 ;三、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浮沉 ;四、启蒙的障碍与难题 ;五、当下中国是否需要启蒙。只有对以上“启蒙”问题作出准确的界定 ,才能对中国现代化“启蒙”的历史与现状作出合乎逻辑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杨华霞 《理论界》2014,(11):147-150
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后代华裔"作家似乎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学景观之风格和主题不大感兴趣,还在大谈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目前"后移民华裔"作家更喜欢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后代华裔"作家以Amy Tan(谭恩美)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习惯都比较"美国化"了,而且他们的作品是给美国人看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作家还会情不自禁地或者刻意地去寻求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以哈金为代表的"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对故国还保留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能那么容易地被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同时他们比较不容易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因此,"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带着浓厚的"情意结"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犹太妇女没有婚姻自主权,在离婚的问题上,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财产限于自己的嫁妆及获得的礼物与"婚娶赠与",丈夫用其财产投资所得以及她们本人的工资收入都不属于自己。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犹太教高度赞美婚姻家庭制度,从而使得犹太律法赋予了犹太妇女婚姻生活中应有的人性化待遇,而且从《塔木德》时代开始,犹太妇女的婚姻权益开始受犹太婚约的保护,它不仅使得犹太妇女在离婚或丧夫守寡之后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对丈夫单方面休妻的行为也有所限制,犹太妇女的婚姻地位因而在附属中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20.
妇女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水平以及就业政策结构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就业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相继颁行一系列的妇女就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在描述我国妇女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政策加以归纳和整理。同时,立足国情,选择性地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为我国现有的政策体系的扩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