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南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的有30多名女红军,她们中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只有25人,李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中华魂》2005,(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陷入被动的境地,被迫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人员从开始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接受毛泽东的建议,放弃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并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一贯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问题的一部分去解决。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自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长征,实行战略转移。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胜利完成长征。红军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除各省的汉族住区外,还走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为例,长征时共走了371天,其中行进在藏、苗、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长征,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兴起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的序幕。那么,红军长征前有无准备呢?我认为,一方面王明左倾路线领导人在退却中实行了逃跑主义,没有在广大红军干部战士和根据地群众中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动员;另一方面长征前中央领导核心已有打算,并在政治、军事、物质上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当然这些准备对于一次战略大转移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王渠 《新天地》2016,(10):30-31
红军长征一般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起点,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告终,期间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行经14省,行程两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经8省,行程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经4省,行程一万余里.另外还有红二十五军单独行经4省,行程近一万里.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致使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受到严重挫折,影响了中央苏区3年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史学界忽视了党对中央苏区3年游击战争的准备这一历史事实,这是不客观的,应该重新提出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的根本任务。是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达到分散和吸引敌人用以进攻中央红军的兵力,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这既是二、六军团的根本任务,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一、红六军团是红军长征的先遣队红六军团原是活动在湘赣根据地的红17师、红18师。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蒋介五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长征。在主力红军行动之前.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为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路线。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在给中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8.
红军进行长征的决策在1934年10月以前就作出了。为什么选在10月开始,这和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有关。蒋介石制定最后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1934年7月,国民党军队先后突破了红军的外围防御,直向中央苏区腹地扑来。而此时中央红军总计不到10万人,粮食供给紧张,弹药极度匮乏,加之半年连续作战严重减员,每个主力师已不足4000人。面对极其险恶的敌我态势,党的“左”倾领导人却坚持“以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不丧失苏区一寸土地”等错误战略指导,粗暴拒绝了毛泽东提出的跳出敌人堡垒圈、以灵活机动大量歼敌的外线作战粉碎敌人“围…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提出和确定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1933年“福建事变”时毛泽东提出建议,1934年5月中央初步讨论决定实施,并得到共产国际同意。至于转移方向,先是毛泽东提出向江浙皖赣转移,尔后提出向湖南中部转折,至9月初决定向湘鄂西转进。为此,中共中央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六军团西征,“调敌”“探路”;选择突围方向;加强对粤军陈济棠的统战工作;对红军进行整训与粮弹的补充;制定详细突围行军计划;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逐级下达战略转移指令;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保证了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坚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不但要与地面上围追堵截的敌军作殊死拼杀,而且还要与空中侦察骚扰和狂轰滥炸的敌机进行严酷的斗争。尽管红军没有任何一件制式防空武器,但仍在战斗中用极其简陋的步兵武器先后击落击伤10余架敌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空中嚣张气焰。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战斗没有记录下来,有的也只限于当事人的回忆。在目前军事史料中有确切记载的,长征中红军击落的敌机有5架。1934年8月,为策应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奉命离开湘赣根据地。8月底,红军在广西灌…  相似文献   

11.
温暖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跋山涉水,经过千难万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06,(2)
中央红军的长征1934年5月广昌、建宁失守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博古、李德等人曾考虑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问题,并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处理一切"。但是,他们对实行战略转移问题始终处于犹豫踟蹰中。直到9月上旬,红军驿前以北阵地沦  相似文献   

13.
<正>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一部无比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红军长征时间之长久,路途之遥远,形势之险恶,战斗之频繁,行军之艰难,生活之困苦,以及红军革命意志之坚强,高尚品德之感人,均为古今中外所罕见。有关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与优良作风,通过多年来的各种宣传,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制定与执行了什么商业政策?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政策与商业活动对完成长征与取得革命胜利有何重  相似文献   

14.
长征研究中需要再认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翁梯敏 《老友》2021,(2):48-49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及中央、中革军委等共8.6万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伟大的长征。11月初,中央红军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上百座,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湖南汝城。11月5日,中央和中革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出发,向湖南与广东交界处的宜章前进,拟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次年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越过涪江,进入岷江流域。四方面军西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及川系军阀十几万兵力,打破了敌人的新围攻,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的道路。红军在涪江以西和岷江上游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停留近五个月,其间红军在羌区宣传和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羌族人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分别于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途径赣、闽、粤、湘、桂、黔、川、滇、康、青、甘、陕等12省,行程数万里(仅红一方面军行程2万5千里),至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毛泽东曾形象而深刻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开始长征。半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也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懋功(今小金)。“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也是号称朱毛红军的朱德和毛泽东两人关系史上极其动人的一段。(一)中央红军长征的意图,开始只在小范围内的几个人知道,朱德和毛泽东都不在这个小范围之列。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事前一切准备工作都没有通过他。临时中央请示共产国际,1934年9月30日得到回电同意,中央红军的突围才进入实施阶段。中央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从事转移的筹划,朱德则为红军长征进行繁重的准备工作。他不断地向各军团领导人发出指令,周密部署各主力兵团同地方部队换防,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