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 ,其原因主要在于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 ;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 ;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 ;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的国族建构建立在特定的历史基础之上.英国的殖民统治不仅造成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形成,“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也给马来西亚带来了族群差异和族群矛盾.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三大族群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博弈并达成一致,最终赢得了国家独立,为国族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在国族建构的途径上存在马来民族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之争,但马来民族主义始终占了上风.马来西亚国族建构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马来西亚的国族建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国族建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国家,其中,华人作为第二大民族在该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很大,形成了"少数中的多数".据统计,马来西亚2001年全国人口为2252.9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马来人,为1488.6万人,占66.07%;华人是第二大民族,有572万人,占25.39%;第三大民族是印度人,有167.1万人,占7.42%.[1]华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飘洋过海来到马来半岛谋生,华人付出的艰苦劳作和生命代价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瑞天成爵士所作的评价:"目前马来西亚各个州之所以会有今天,全靠中国人的精神和事业."[2]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一个实行议会选举制度的多元民族国家,①一方面,该国的政治斗争、民族矛盾随处可见,且发生过种族流血冲突和严峻的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它又以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著称,被国际社会推崇为伊斯兰国家中“民族和谐”的典范。马来西亚是如何在各种矛盾交织和冲突的情况下,保持政局相对稳定和民族相对和谐的呢?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比较,马来西亚的政党制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以巫统为首的民族政党联盟②连续执政,至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③马来西亚的政党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它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与马来西亚的“…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的华人穆斯林--兼论不同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的个案分析 ,认为不同的文明并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惟一障碍 ,民族冲突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无限夸大文明差异的冲击 ,对民族冲突实际起到火上加油的负面效应 ;应借鉴马来西亚的经验 ,积极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年改革了其教育政策,2002年5月公立大学录取新生首次采用以成绩为标准(绩效制)而不是按民族配额为标准(固打制)的办法,结果出人意料,在马来西亚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政府实施绩效制的缘由,最后就马来西亚华人对受教育权利的抗争及其前景做了预测,认为绩效制是马来西亚政府为提高马来人的素质而采取的措施,对华人争取受教育权利也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理论论民族与民族主义 〔英〕A·D·史密斯1·(8)民族关系在群众思想中的反映 〔苏〕A oJI。沃罗诺夫3·(1了)民族学者不了解“民族” 〔日〕续部恒雄5·(17)马来西亚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教育 〔美〕C oL·沙马3·(1)马来西亚的民族与政治 〔新西〕拉季·K,瓦西尔3·(12  相似文献   

8.
试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社团与华人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国家文化备忘录》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逐渐呈现偏袒马来人的种族主义色彩。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文化政策三原则:土…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 ,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 ;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 ,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 ;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 ,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 :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 ,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 ,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 ,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 ,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 ,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内部关系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发展特点。一、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的时间、阶段。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早在二战前即已开始,一方面参与中国国内的政治事务,因为当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