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方向是关系到整个地区旅游业何去何认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地区的客源市场构成、旅游消费决策和各项优势因素,认为宜昌及三峡地区旅游开发的方向在于开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扩大内需发展近郊农村休闲旅游,以拓展国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成熟 ,旅行社设立和经营再不应由政府控制 ,而必须由市场需求来调节。因此 ,宜昌及三峡地区的旅行社唯有面对市场 ,苦练内功 ,加强管理 ,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生。文章从GATS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制约 ,宜昌及三峡地区旅行社如何应对GATS的挑战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昭君文化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利用昭君旅游文化,是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鄂西旅游经济带和打造"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需要。在战略举措上,应有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策划重大项目,创造旅游品牌;将昭君文化开发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旅游文化理念为指导,加强昭君文化的全方位的深度开发等。通过旅游开发,让昭君文化走出三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清代三峡地区由于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以及农业垦殖开发,对三峡地区的环境、经济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经验教训为当今三峡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述从远古到近代数千年间三峡地区的水上、陆上交通发展的历史。三峡地区的交通发展与具体的历史时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峡地区的人民为交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述从远古到近代数千年间三峡地区的水上、陆上交通发展的历史.三峡地区的交通发展与具体的历史时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峡地区的人民为交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后的三峡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三峡地区的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适应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重庆直辖以后,以重庆为中心的三峡地区的交通又有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为三峡地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后,三峡地区的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适应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重庆直辖以后,以重庆为中心的三峡地区的交通又有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为三峡地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地区农业史研究近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囿于文献和考古材料,目前研究成果还不多,汉代及汉代以前的研究更是薄弱.本文根据三峡地区考古发现及相关文献对两汉时期三峡地区的耕地、农具、农作物、水利设施等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汉代是三峡地区农业的第一次飞跃.促使这次农业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政府扶持、社会稳定和人员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秦建国以后,积极向西南拓展疆域,将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向新开发地区推广.北方人口也因北方战乱等原因不断向三峡地区迁移,这就为三峡地区的开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三峡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等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三峡地区进入近代以后在铁路、航空、综合联运,以及三峡地区的几个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三峡地区进入近代以后在铁路、航空、综合联运,以及三峡地区的几个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以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资料为线索,从多角度对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的历史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的土著文化是三峡地区的主体文化,往后过渡到夏商时期的巴文化.该著作又从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存揭示出夏商时期长江洪水的发生及远古时期长江河床、河道走向的演变,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到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社会变迁历史及古代水文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和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奉行区域联盟、重点发展、发挥特色、精品名牌、国际化等战略,采取积极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三峡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建设给三峡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深入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农村工业化是三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该地区农村工业化条件及农村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三峡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主要是:立足现有矿产资源,向结构导向、技术导向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改革、发展城市工业,紧密联系城市工业,城市、农村工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清代三峡地区由于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以及农业垦殖开发的过程,旨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当今三峡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鄂西三峡地区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的植被特征 ,报道了该地区的观赏植物概况 三峡地区的观赏植物有 30 0多种 ,在较多的观赏植物重点科属植物分布中 ,三峡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 该地区的观赏植物还包括一些珍稀特有植物 ,具有较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 文章最后根据三峡地区观赏植物资源所具有的种类丰富、品种珍稀的特征 ,对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获知,三峡地区腰坑葬俗,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腰坑墓数量增多。战国至秦汉仍传流不断。尤其是唐宋及明代在三峡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从鄂西、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腰坑墓资料现象观察,其发展当是由东向西传播这么一个趋势,然后再由三峡地区继续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延续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巴文化与三峡地缘文化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生活在三峡地区,巴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三峡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峡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不仅是早期人类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巴文化诞生和发展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一些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土,使我们从冶铁业角度入手研究可知:铁器的使用不仅推动了当时三峡地区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生产率大大提高,而且为我们研究中国南方冶铁业史以及楚国、巴国冶铁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