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帝京景物略》与竟陵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是晚明时代与公安派同领风骚的文学流派,但人们对竟陵派的认识大多只是在其诗歌方面,其实,其散文也有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竟陵派散文在晚明文坛曾经影响甚大,海内“靡然从之”,晚明著名作家如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都受到竟陵派的影响,而刘侗与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则可说是得到竟陵派的“真传”,是竟陵派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刘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人。他曾因“文奇”而被礼部奏参,崇祯七年进士,曾选任吴县知县,赴任时逝于扬州。刘侗与谭元春有同乡之谊,关系密切。谭元春既是前辈,又是竟陵派首领,刘侗与之趣味相契,声气相通,便自然成为竟陵派中人了。于奕正虽非竟陵人,但与楚谭元春、刘侗同人友善,性喜山水,“每于霜清木老时,骑驴而往,穷岩绝岫,数百里间,无不周览。遇断碑,必披荆剔藓以识之。或攀枯萝,蹑危石,逾其绝顶,慨然赋诗,有超世之概。”于奕正长于京师,对帝京名胜和风土人情了解尤深。刘侗和于奕正原来计划撰写《南京景物略》作为《帝京景物略》的姐妹篇,可惜还没有完成,两人便先后辞世了。(参见周亮工《书影》第五卷)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通常将《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归于《集韵》定稿时的修改。考察《礼部韵略》《广韵》《集韵》三书各异的反切、小韵次序,可以发现,《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有些是《集韵》定稿时所做的改动,有些则体现了《礼部韵略》成书后重加调整的成绩。稽考相关史实,推断《礼部韵略》与《集韵》各异的某些内容,可能主要是王洙和嘉祐年间修校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摘取《促织》四篇译文中的一段,分析不同译者在译文中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象是魏晋南北朝玄学的代表,其玄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庄子注》中,而且体现在九条《论语体略》中.郭象《论语体略》九条包含有以“性”、“情”注“德”、“政”、“礼”的思想,“因循”思想和“与众玄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作为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成果的《瀛环志略》,在向中国人启蒙地球万国一般状况的同时,也进行着近代化思想的启蒙,即认同多元世界,向代表世界最先进潮流的西方列强学习,包括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瀛环志略》所蕴含的这一思想,对中国近代化历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新宾 《理论界》2012,(5):114-116
《七略》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人多将其视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作,但就其成书过程及六分法的体系来看,称之为学术史似较为不妥。《七略》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略》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考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七略》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七略》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术界对《七略》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值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章太炎晚年设坛讲学于苏州。他所讲的《诸子略说》在论道、法、墨、名诸家时,有借学术以论政治之处,主要与蒋介石、汪精卫及抗战有关。他痛恨汪精卫的媚日卖国,希望蒋介石独揽大权,实行专制独裁,运用道家和法家的权术将文臣武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统一力量抗日救国;他贬抑刻意任法的商鞅,希望蒋介石实行墨家的兼爱之道,以凝聚民族力量,一致对外;他贬斥名家的诡辩派,褒扬名家的循名责实派,希望同胞各负其责,担当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山水文化与山水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透析我国独特山水审美观入手,详尽阐述了我国山水文化的主要表现内容、特征及其所蕴涵的深邃精神,极大地丰富我国思想文化宝库,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山水文化及其思想精神将产生极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明瑞 《学术研究》2002,(11):133-134
广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骆风副教授是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近年他主持国家和省级家庭教育研究课题4项 ,出版过《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艺术》、《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等专著。2000—2001学年他在北大社会学系从事家庭社会学方向的访问研究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了北大学生成长中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项成果《成才与家教———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一书 ,我乐意推荐给广大家长、青年、中小学教师和有关研究工作者。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早已形成这么一个共识 :即个…  相似文献   

13.
王剑飞  翟大炳 《兰州学刊》2005,3(5):283-286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特有的精神机制."作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一新的尝试拓宽了文学作品的视野并开辟了另一番艺术风景.  相似文献   

14.
早期章回体小说中景物描写很少与说唱文学和史传文学有关。由于说唱文学注重其商业性,以及观众的大众化、审美趣味的世俗化使得景物描写不可能大段的出现;而史传文学对言行的关注以及尽量客观化的叙事方式也限制了景物描写。章回体小说题材内容经历了从国家、家庭到个人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的过程,这也影响了小说的景物中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呈现由少渐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存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建伟 《齐鲁学刊》2006,1(2):110-115
科学与生命是一个长期被忽视或曲解的重大问题。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不仅应当涉及科学的形而下层面,而且还应当触及科学的形而上层面,特别是科学的生命。从生存论的高度研究科学,不仅有助于开辟新的科学哲学,而且也有助于开辟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于西藏宗教常用的法器和护符做一个概要性的研究,提出这类器物不仅在宗教上具有特别的作用,并且还蕴含着西藏传统宗教文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山水描写和以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札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北朝与南朝山水散文在观察点的选择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上,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手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不同。这些差异或不同的产生,与二者对前代文学继承的不同侧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审美情感是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中心枢纽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网结点。它的生发及其同外物的互动关系是审美心理学、文艺创作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审美心理学已经证明了审美情感是主体对特定对象的体验、评估和态度,而体验、评估和态度又随着特定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易,同时也证明了审美情感的变易又导致了外物审美特性的变迁,正如王夫之所说“景生情,情生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诗人主体审美情感以及主体情感的反施作用,探索情与景的互动关系。一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客体和表现对…  相似文献   

19.
袁瑾 《学术界》2006,(3):92-99
经典文学研究习惯于在文学内部建立一种封闭自足型的研究范式,很少把文学置于社会的整体语言框架内做综合考察。本文从文学的周边入手,首次将新闻与文学这两种话语形态进行参照比较,依次从叙事的现代性流变、现代社会的话语实践方式,以及现代性话语的美学立场三个方面,逐层论述新闻与文学两者互为张力的胶结关系和话语渐变过程,为文学的现代性演变探求一种规律性的叙事线索,并尝试从新闻学的角度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哈特莱变换     
傅里叶变换在各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介绍了比傅里叶变换效率更高的哈特莱变换,并给出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最后讨论哈特莱变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