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本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又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①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认为在俄国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②邓小平全面考察时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变,纵观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认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此要重新进行探索.由此出发.邓小平在实践中开拓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大思路.  相似文献   

2.
重视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从总结实践经验中学习社会主义,使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准确而深刻。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的实践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是成就还是失误,其经验教训特别值得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科学社会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积极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列宁早就说过:“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3.
一 对时代的科学认识,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纲领和战略、策略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中,第一个对时代问题作出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的是列宁。列宁指出,区分时代不能根据“个别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运动,或脱离一般运动和  相似文献   

4.
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认为建设社会主义“要循序渐进”(《列宁选集》第4卷第560页).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些教导,对于认识苏联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的经验十月革命后,列宁不失时机地领导苏维埃俄国把工作重心转上经济建设轨道,但其计划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些论述和光辉实践,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他们都曾强调不要把他们根据一定历史条件得出的某些结论变成绝对地适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的永恒公式。从本世纪初到今天,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了解这些变化,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年在探索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我们认为,贯穿于列宁晚期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发展苏维埃俄国的生产力。围绕这个核心,列宁还阐述了一系列极为灵活而又富于远见的策略。这一思想核心及其策略,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对于世界历史研究有其重大的理论建树.列宁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资本逻辑来分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研究世界历史是和时代问题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时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制定正确的策略,并根据时代的走向确定具体的发展道路.列宁在对时代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尤其对帝国主义时代作了非常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这正是列宁世界历史观和时代观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尽管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于列宁当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但其研究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世界历史和时代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时代性质的一个基本判断。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思想并对时代问题的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列宁根据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把握了时代变化的本质,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列宁对时代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列宁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在取得政权并向共产主义过渡时,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要以新的形式、新的武器来继续进行阶级斗争。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当列宁以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武装俄国无产阶级的时候,当列宁对考茨基、孟什维克等机会主义者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展开斗争的时候,列宁就已经指出:“如果我们恰恰回避或掩饰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重要、最艰巨、最需要斗争的工  相似文献   

11.
历史走到今天,社会主义已经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书本上论说的理论,不再是在现实中徘徊的“幽灵”,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列宁是第一个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实现为现实的人,十月革命开辟了现实的社会主义的真实发展历史.而毛泽东则是第一个让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站立起来的人,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但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真正在大踏步发展物质生产基础上向前走的,却是今天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里,本文试图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发生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期探索进行一些历史反思和深层哲学研讨,以作为我们今天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论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新时代。他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从理论变为实践,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我们重温他的理论和著作,加倍感到亲切。因为他对无产阶级革命做出的主要贡献,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感,使今天正在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仍然能够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刘贞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和《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中,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就把它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期的体制创新——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彭穗宁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依据对近年来改革的科学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深刻论述,已经构成我们今天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晚年从改革苏俄政治体制的迫切性入手,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六十周年! 列宁同志生前十分重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思想建设,对其进行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宣告:“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相信,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的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保证,在于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纲领,这主要具体体现在胡耀邦同志以此为题所作的报告中。全党、全国人民循此以进,就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就会实现邓小平同志所宣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形成了两个著名的概括 ,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邓小平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研究列宁和邓小平的两个概括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一个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但农业的小生产还占优势的俄国抓住历史的机遇亲自创立和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过渡阶段。探讨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个时期的所有制观,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向完全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各个过渡阶段的各种所有制的历史作用,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革命导师列宁曾多次指出,革命党人只有认识了所处的时代及其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当前,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战略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看待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 研究列宁的时代观,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知道,列宁时代观具有丰富的内容。比如,关于大时代的观点,认识时代基本特征重要性的观点,阶级中心论的观点,路标论的观点,蒸汽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的观点,多角度看时代的观点,等等。在此所讨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仅仅是列宁时代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列宁的时代观过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