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原才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相似文献   

2.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今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  相似文献   

3.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4.
人 人之修养应:如山之稳重,如山之包容,如山之崇高,如山之坚忍;人之美德应:如水之流通,如水之清澄,如水之深邃,如水之广阔;人的志向应:如天之高远,如天之明彻,如天之无涯,如天之曙色;人的器局应:如地之厚重,如地之妙用,如地之沉雄,如地之和众。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6.
文史 《人才瞭望》2014,(6):99-99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住持:其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  相似文献   

7.
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有人说,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最高形式;有...  相似文献   

8.
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老子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思考探索。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被赋予不同的面纱。面对日益增长的素质文化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考究“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蕴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对其教育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要有求才之渴 既有爱才之心.自有求才之渴,为什么人才要求呢?因为人才难得。我们所说的人才,在某个方面的才能是有超群出众之处的。从人群整体上看.人才总是占少数的。自古以来,毛遂自荐者虽然有之,但毕竟是不多的。所以.领导者无求才之渴,对人才不是孜孜以求。怎么能得到大批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一是要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三是要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四是要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曾说"当代学人人格之美,莫过于陈独秀",这是蔡先生回应守旧派对陈独秀攻击时讲的话。"人格之美"的说法,最初是刘师培向蔡举荐陈的信中之语,而由蔡元培之口道出,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因为蔡与陈在当时的知名度均很高,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尽人性,重人兼重德,而西方文化尽物性。但中庸曰:“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故中国文化为人文科学之先进者,有的学者称为“人理学”。这是首创的一门学问,在大学博士班授课,旨在探讨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以及人生的意义与责任。 孔子之教为“公以显道,诚以律己,仁以待人,中以处事,行以成物”作为个人修身之准则。 无私无我之“公”,成己成物之“诚”,立人达人之“仁”,不偏不倚之“中”,日新又新之“行”。斯五者,学自天道而成人道,包含了对道、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应采取的正确信念。为中华文化之精义,若推广至企业管理,是为中国式管理之代表。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言已尽而意无穷,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无穷,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很多诗人在柳上系结丰富的情感,或系别离之苦、相思之凄、生命之悟之等。  相似文献   

14.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的名言.全文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相似文献   

15.
论解嘲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之度蹙。古代名人,常订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Xantippe),她是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  相似文献   

16.
百般辛苦农家乐,立业不易立言难。好友牛励耘先生寄来大作《俺爹俺娘俺家》,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同为农家子弟,父母之艰辛,生活之拮据,少时之苦乐,感同身受;同在城市生活,民间习俗,农作之景,乡野小调,历久弥新。书以寻常事,画以乡野趣;莫道人情淡,字间有真味。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而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等原因,更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在教学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难易之度、数量之度、生动之度、评价之度,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下笔已千秋,稽古共知尊汉学; 还朝能几日,考工惜未补周官。 此为挽王引之之联,作者是清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的英和。 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继承其父王念孙精音韵训诂之学。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谥文简。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确实,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邦有知人之明,他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之推心置腹;他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对之言听计从;他知道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与之亲如兄弟;他知道韩信能力超强而野心勃勃,对之限制使用。因此,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走来,直到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