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有4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实际上,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处,即明显陵,只不过陵主朱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右元  相似文献   

2.
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王朝的6个皇帝统治了中国276年,他们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大都葬在奢侈华丽的陵墓里。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就是其中的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另外除了南京的明孝陵(朱元璋)、北京四郊金山景泰陵(朱祁钰)外,在湖北钟祥也有一座明代帝陵——显陵,墓主生前未做过一天皇帝,死后却葬在帝陵里,人们因此称显陵为特殊的明帝陵。显陵,因为陵区四周筑有城墙似的高墙,所以俗  相似文献   

3.
《魏书》中方山、方岭的位置 ,即今大同市孤山 ,北魏孝文帝的陵墓 (高祖陵或长陵 )并不在洛阳 ,而可能与文明太皇太后陵 (永固陵 )同在孤山。据推测 ,上述两皇陵与方山石窟 (思远佛寺 )的故址 ,有可能被埋藏于孤山岩体的内部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的诗篇中每见数字,且颇有特色。作为力主“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历史学家、舆地学家,他诗篇中的数字往往具有时空的实证性,因而读来自有鲜明、具体的历史感、现实感。如“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暖”(《岁暮》二首之一),此诗作于1674年冬,距1644年清兵占领南京,南明王朝覆灭,崐山城破,顾炎武避乱于常熟语濂泾诸地,四处流离正已三十年。又如“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重谒孝陵》)据顾衍生(顾炎武之抚子)所撰《年谱》载:“(顺治)十七年(1660)秋,南归,抵金陵,七谒孝陵。”是年春曾谒十三陵(见《再谒天寿山十三陵》)。又据《明史·地理志》,北京与南京之间相距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相似文献   

5.
辽陵及奉陵邑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为辽代帝陵。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陵是大辽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贞烈皇太后、齐天太后陵寝,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2  相似文献   

6.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的桥山,相传它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园。黄帝陵的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被列为全国古墓葬第1号,人称"天下第一陵"。  相似文献   

7.
嵩山 《百姓生活》2010,(3):62-64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231年间,有9位皇帝死后埋葬于渭河北岸二级台地的咸阳塬上。这里地势高亢平坦,泾河蜿蜒于北,渭河奔腾于南,两河在埋葬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东不远处交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张家湾村的阳陵居两水之间,自然形成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独特景观。阳陵陵园,也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炼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毗陵驿在明清时期是江南运河第一大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船只穿梭于南北。历代文人士子途径毗陵驿留下了不少诗文墨宝,或抒发羁旅之思,或感悟而歌,不少壮丽诗篇应运而生。毗陵驿在文学中最大放异彩的一次莫过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与父亲的诀别设于毗陵驿。诗文丰富着毗陵驿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9.
北宋陵寝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阴阳堪舆术影响甚盛,陵寝制度深受其影响。在择陵地和布局陵园时,严格遵循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的地势要求。祔葬的皇后和陪葬的皇室墓区位于帝陵的西北方,陵前石雕像的数目、位置固定,三重方上陵台寓意山陵。丰富的随葬品包含着实用器和明器两大类。此外 北宋还在陵区设有皇家寺院分别为先帝祈祷、追福。  相似文献   

10.
劲松伴珍妃     
在清西陵的崇妃陵寝里,种植着许多棵马尾松。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所有的松树中,惟有珍妃墓宝顶后面的那棵最为高大挺拔。它迎风招展,似乎在倾述着珍妃的峥嵘岁月。崇妃陵内埋葬着珍妃和瑾妃。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是礼部侍郎长叙之女。珍妃聪慧贤淑,端庄秀丽,通文善乐。入宫后,在政见上支持皇帝的变法维新,深得光绪皇帝的宠爱。她性格活泼开朗,尤喜刚刚传入中国的照相,曾在东华门外开过照相馆。慈禧闻之大怒,曾以“宫嫔所不应为”为由,对珍妃身边的一位太监施以“庭杖”,致其毙命,以此惩戒珍妃,不要支持光绪的变法活动。后来,光绪皇帝启用珍…  相似文献   

11.
秦国陵寝制度虽然是学习商周陵寝制度形成的,但仍然较多地保持着秦国墓葬制度的一些传统作法。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国内政治制度的变革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紧密相关。1、陵区的选择。古人极为重视陵区的选择,《吕氏春秋》云:“故凡葬必于高陵上,以避狐狸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东周各国陵区多在都城附近,以便于管理、保护和祭祀。国君陵墓多背山面河,或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有的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崇高的地位。从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图”和国君陵园规整的布局来  相似文献   

12.
开拓与新思──评《嘉庆帝传》王雪华嘉庆皇帝颗淡,是清王朝人主中原后的第五代皇帝。他在位25年间,正是中国社会政治兴废、传统变更的一个关键时期。然而,在清人关后十朝中,嘉庆朝又最为人们所忽视,因而论述极微。由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关文发先生...  相似文献   

13.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长期以来皇帝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辛亥革命后,皇帝这个庞然大物被打倒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使民主主义思想广  相似文献   

14.
走进乾陵     
乾陵,一个尘封千余年的唐代陵墓,营建在渭河之北的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车过乾县县城不久,便能远远望见公路左侧屹立着一座高大而顶部浑圆的石山,这便是梁山。据史书载,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以后唐代葬于关中的十九位帝王都依循此制,史称“唐十八陵”。在这“唐十八陵”中。乾陵不仅形成最完备、最典型的“因山为陵”的基本模式,而且独具特色。 乾陵的独特在于它是全国历史帝陵中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他们分别代表两个王朝,即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代表大唐,武则天称帝后则代表大周,但又是夫妻关系。这种一陵合葬两…  相似文献   

15.
永陵     
到新宾县城西四十里的烟筒山北、苏子河畔、启运山脚下,您会看见清代最早的皇陵——永陵。陵里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各自的嫡配。永陵从一五九八年到一六七七年,经八十年建成。其初,在桥山之麓只埋有孟特穆的衣冠和福满的遗体。顺治年间,封葬地为兴京陵,陵山为启运山。后来又把觉昌安与塔克世及礼敦、塔察篇古的遗骨自辽阳东京  相似文献   

16.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国第一个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生于徐州沛县。刘邦称帝后,册封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徐州。数百年间,以徐州为中心的西汉楚国成为刘氏子孙的世袭封地。这里先后埋葬着13个楚王、5个彭城王及一批汉代开国重臣,徐州一带大大小小的山头,每次不经意的开凿,也许就会有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18.
大禹陵纪游     
步出绍兴稽山门,乘坐乌篷小船在汩汩流水声中约行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大禹陵。 禹陵位于会稽山。陵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山麓举目望去,但见周围重峦争翠,飞云出岫,葱葱郁郁的绿树丛中,红墙耀目,飞檐凌空,一派雄奇壮丽景象。 进人巍峨的山门,沿台阶拾级而上,再穿过长长的甬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通石碑,上面刻写着三个朱红大字:“大禹陵”,笔迹遒劲,赫然醒目,此为明代所立的原碑。禹陵的左侧为大禹祠,创建于公元545年,也就是梁大同11年,原为一幢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可惜后来坍废了。今祠为近年重建,祠侧有禹井亭,祠前有碧水一泓,清澈见底,名为“放生池”。石碑前侧有一青石砌建的“鼓乐亭”,是古代祭禹时吹奏鼓乐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晋王杨广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热恋江南的深厚情感,江南是杨广发迹之地和可攻可守的根据地,江南的发展确立了经济、政治、人才、军事、文化南朝化的基础,决定了炀帝最后南下的必然性和江都宫变后死葬扬州的结局。炀帝墓陵的变化,说明了炀帝不能否定的历史价值;还原炀帝功大于过的面貌和他对扬州的贡献是扬州旅游开发的基础;炀帝陵区的复修为扬州旅游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