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物论》发微刘恒健公孙龙子的《指物论》玄奥难解。庞朴先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①张岱年先生也认为在《公孙龙子》诸篇之中,《指物论》“讹夺最多”。②《指物论》为何如此难解...  相似文献   

2.
解“指”新探刘恒健公孙龙子的《指物论》历来被看作一篇扑朔迷离,玄奥难解的文章。为此,庞朴先生曾经不无感慨他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①张岱年先生也认为在《公孙龙子》诸篇之中,《指物论》“讹...  相似文献   

3.
《公孙龙子·指物论》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指物论》的思想素材突出于墨,它是针对墨家的指物观而作的,其文体不是客难主答式对辩体,而是立、破相间的驳论体式。在对《指物论》作解的同时,从现代符号学的角度,提出了对于《指物论》的新认识,指出《指物论》乃是一篇论述名物关系的符号学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数理逻辑的演算系统为依据,对中国古典逻辑名著《公孙龙子·指物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尝试作了解析。文章认为,从《指物论》的逻辑结构中可以发现“物莫非指”命题具有广泛内在含义。《指物论》在逻辑上很好地运用了假言连锁、归谬法、反证法等推理形式,从而阐述出了深刻的哲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学者具有高超的逻辑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指物论》是以主、客问辩的形式,以指、物关系为中心来阐述世界构成问题的一篇论文。它意在证明主方提出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论题的正确性。《指物论》中“指”和“物”是相关联而又相区别的两个范畴。“物”的含义,我们根据《名实论》的“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一句对“物”所作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包括天地在内的万物。在《公孙龙子》书中,“物”,一方面可以作为万物的统称,另一方面又可指具体的物体。不论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物”,它都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指”在《公孙龙子》书中只见于《指物论》一篇,由于无法找出其  相似文献   

6.
庞朴《公孙龙子研究》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为阐释《指物论》,也不啻百家争鸣。其中不免“以意逆辞”。百家讲公孙龙,公孙龙也就有百家之貌。《指物论》最难理解的是“物”、“指”、“非指”三个概念。下面先看看三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语义研究问题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对汉语经典语义学以及西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结合汉语语言事实,对各种语义流派给予评估,希冀能找出一种适合汉语的语义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意义问题既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与传统语义理论如指称论、观念论、使用论等的探究进路不同,布兰顿推理语义学以推理为切入点,其研究彰显了对意义问题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意义问题研究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9.
朝鲜语语义学研究的探索性力作———评刘银钟的新著《朝鲜语语义学研究》金琪钟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语言学的一个分科,它业已成为现代语言学颇受重视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和朝鲜对朝鲜语语义的研究,尚局限于词汇学范畴内的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的意义色彩、多...  相似文献   

10.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模态逻辑语义学是经典逻辑语义学的一种最重要的扩展。它在哲学、语言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这些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以模型论语义学为主,通过对模型论语义学主要类型的形式描述和理论评价,较为完整和准确地描述了模态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模型论语义学是如何从一些有创意的思想发展为一种严格而成熟的语义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北岛是中国当代朦胧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长久以来,研究者对北岛《无题》诗的语义解读问题众说纷纭,多从文学角度入手。本文选取其中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无题》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语义学的方法分析其语义结构并着重对《无题》的多义问题做出科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4.
双宾结构的分析涉及到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而题元角色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从语义到句法之间的映射问题。Larson采用的是派生的方法,但由于他所运用的X’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使其派生论的解释力明显下降。从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词汇概念结构、谓词论元结构及表层结构来看,与格结构强调的是动作,而双宾结构强调的是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二者之间的转换受词汇语义的限制,因为双宾语句中的动词蕴涵与之相对应的与格结构中的动词。因此,二者的语义可以通过词汇语义学的词汇蕴涵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英语等式句与对等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英语等式句 (equative sentence)与对等句 (identical sentence)是英语语义学中易混淆的一对重要概念。从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出发 ,用语境联系 (contextual association)、成分分析 (componential analysis)与等价论 (e-quivalence theory)来阐明这两者的区别 ,进而对其语义特征进行多方位的研讨 ,可以达到澄清概念、深化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无法回避两个问题,一是交际中跨文化差异的定型现象;二是描写跨文化差异的元语言。前者是所谓的经典语用学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者则是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始终致力于解决的方法论问题。作为研究人类互动性交际的语用学是语义学的一部分,因此跨文化语用学就是人类交际的语义学研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贡献就在于运用普遍的元语言来描写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避免了盎格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语义学思想传统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孟子、公孙龙、荀子以及《墨辩》《吕氏春秋》等就在名实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包括语境语义在内的语义学思想.从对先秦诸子著述的哲学背景的分析可知,《墨辩》的语义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它对语境语义学思想的探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考察汉语位移介质动词的论元表达情况,探讨位移介质动词与位移方向动词在论元表达方面的差异,可以揭示汉语部分位移动词在论元表达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并分析出动词家族相似性的基本表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同一个语义类动词的不同成员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动词成员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一、“指”的符号学意义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指”,素无定诂。宋谢希深以是非释指,金受申判之为“甚迂拘”,以其牵强,从之者甚寡,姑且不论。此后,有以“指目”释指的,有以“代名”释指的,有以“物德”释指的。任继愈以属性释指,栾星倡共相释指。以上种种,除是非说外,其余诸说归根到底都是在名实关系的窠臼之中去探讨指物关系。不过,受近代西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一些论者又从名实关系(或者概念与其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中引申出本体论解释,在《指物论》中强加进了物与指  相似文献   

20.
西方《指物论》研究经历长期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早期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对《指物论》的译介.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具有逻辑学背景的学者的加入,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对其中的核心概念"指"以及对整个文本进行哲学层面的解析上来.开展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也从最初单一的文本解读,发展到后来的现代逻辑、分析哲学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