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闵玉奇  王印传 《城市》2021,(11):42-47
探究空闲地的类型及形成,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和村庄规划提供支持.依据农村居民点空闲地的成因差异,将农村居民点空闲地分为Ⅰ类空闲地、Ⅱ类空闲地和Ⅲ类空闲地三种类型.Ⅰ类空闲地的形成主要与村庄规划滞后和农村居民对土地的错误认知等有关,Ⅱ类空闲地的形成与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转型和"一户多宅"有关,Ⅲ类空闲地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村家庭将承包的土地保留承包权,依法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新时代下农村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使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更加规范,高效运转,必须针对其弊端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法律建议,对其作出合理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是国家实施“耕地动态平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农村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不仅证明它在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及改善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一、土地整理的概念有关专家结合我国实际,科学地提出土地整理的经济学概念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种措施。(2)土地整理分为城市土地整…  相似文献   

4.
正攀枝花市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卫片执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中充分应用;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则被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城市拆迁、土地储备以及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远桂 《城市》2004,(2):29-32
一、城市土地市场的流程模式 (一)增量土地进入市场的流程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除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城市土地市场的流程模式1.增量土地进入市场的流程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除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因此在我国,城市扩建新增建设用地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征用城…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8.
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指出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低效利用问题,重点研究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具体途径以及我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内容将有利于加深对我国目前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西藏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在昌都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流转土地用途逐渐多样化;流转主体比较单一;缺乏专家学者推崇的股份合作方式;土地收益上涨较快;以及土地流转和利用地区发展不平衡。说明昌都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自发流转阶段,流转形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以及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做好土地流转有关基础性工作,引导当地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土地征收法,而相关行政立法近年来又是反复地修改、制订.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会给民众带来困惑,使民众越发难以理解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甚至给社会造成混乱.中国应分别针对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征收设立统一程序,尽早通过公正合理的程序和正当的补偿,实现土地征收法制的安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不断加剧,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未来土地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径。国内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目前正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当前大部分研究都放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上,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运行机制以及实现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庆云 《现代妇女》2014,(1):163-164
陇南山区交通不便,农村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差。自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来,该地区农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法律的视域观察该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运行,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律意识淡薄;土地弃耕、抛荒现象严重,但相应的政策法规未能跟进执行;承包方不遵守法定的义务,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个别家庭占有的山林、山坡未经依法登记,未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书;农村土地承包家庭成员的数量不断变动,但承包的土地面积没有相应的调整;村民自发开垦的土地,没有依法进行确权登记。本文通过问题分析,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路径和限制措施,为该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完整,二是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现在的路子就是要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然后才能按照财产权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现代妇女》2014,(2):141-14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使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化效益。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研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并着重从经济、技术、制度等方面,阐述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性 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等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等之间发生的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整理作为按照农村现代化的生产要求而进行的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有助于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但当前农地整理经费普遍不足,严重阻碍了这一重要工作的进程。在当前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寻找一种适宜的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快农村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一)加快农村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1.土地肥力原理土地肥力原理是加快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肥力状况制约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目前正在实施,本文以淄博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为例,通过实际调查与走访,详细了解了淄博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现状,针对如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土地流转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表示,中山市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新型社区居住,探索非城市规划区农村土地资产资本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土地出现了相对剩余,规模性的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流转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阻力。近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流的兴起,为加速土地流转提供了机会。毫无疑问,农民工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之一,有效的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首先阐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然后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阻力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导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农"问题放到了突出地位,土地成为当前我国 "三农"工作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是维持并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或是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或永用,还是土地私有化……究竟什么样的农村土地制度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