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述人与自我,真诚交流,彰显自我,关心他人,这是一种健康人格,一种道德修养,一种文化素质。关注人与自我的发展,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者所密切关注的。综观近年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人与自我类作文题很受出题者的青睐。如2006年,湖北卷“对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材料作文,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四川卷“问”、安徽卷“读”等话题作文,湖南卷“谈意气”标题作文;2007年,全国卷“摔了一跤”漫画材料作文,北京卷“读唐诗名句的体会”材料作文,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话题作文,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诗意地生活”标题作文。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以其内容和文体的开放性,以及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变革的重要突破口。这是一场全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它彻底结束了应试作文训练的模式化、立意的单纯化、表达简单化的历史,使高考作文命题步人充满人文情怀、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良性轨道。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今后还将继续存在,而且还会不断优化、成熟、  相似文献   

3.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纵观近十几年(1990年-2003年)的高考作文,总会看出某些思路和趋势的东西。首先,它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意义,其次,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再者,表现出对现代科技和未来的关注。从命题内容来看,由偏向成人社会哲理视角转为学生本位的体察和感悟。虽然,高考作文命题者煞费苦心,力求做到新颖、有创意,能够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但命题的这种内在的稳定性是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本文联系近1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了作文命题的这种内在的稳定性,准确体会和把握高考作文命题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对于作文教学和科学备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大多以话题作文为主,也不乏文字性材料作文。这样的命题较为直观,便于把握,但多少总显得老套。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稳中有变,不落窠臼。2007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试题就显得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细细品昧。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作文部分,没有任何改动,这说明考查的仍是话题作文。从命题形式来看。尽管连续两年作文命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采用了关系型的话题,但创新是主流,发展是必然,根据近几年的话题作文的走向,我认为2005年高考作文会有一定的变化,对其命题走向猜想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现在的话题作文。应该承认,“话题作文”彰显了“三自原则”(自定主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它是命题者为矫正作文应试弊病,为促进学生写作“发展能力”所作的有益探索。这无疑带有改革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开始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审视、自我生活了。这是由于这几年作文命题趋势与考生作文的“光写名人”倾向引发的。2008年第五期《人民教育》发表了江苏特级教师王栋生的文章《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封面用大字特意推出,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一个转折,也由此,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都不约而同地重视了现实生活的命题,开始拒绝光写历史文化名人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从1999年到2005年,话题作文呈现从传统话题形式向多样化形式转变的趋势,高考作文命题在坚持开放性的大前提下,寻求“开放”与“限制”的最佳交叉点,既给考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又设定一个合理的规定维度。在后话题作文时代,兼顾“限制”与“开放”的新命题形式,亟需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今年南通市四县联考的作文题目就是这种题型。南通四县市2006届高三联考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9.
一.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回顾 1、话题作文渐有式微 霸主地位依旧不改 话题作文由于其“三自”优势,从2000年引进中考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随着话题被大量的练习、猜题押题导致可以用来考场话题库相对的缩小以及出现了大量的宿构甚至是原文抄袭的作文,它不再像前几年那样风光无限了,在五年间至少下降了两层,特别是以一个话题作文单题出现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每年高考大幕落下时,一批批历经千锤百炼的考生经过考场大决战之后,学子们备受煎熬的高三生活就告一段落了。可对于一道道熬煎煞人的高考试题,我们对它的研究一刻也没停止过。纵观06、07和09年(注:08特殊年份除外)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试题,我们发现有两个关键点颇值得研究:(1)这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命题;(2)这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内容均涉及到了教育这一沉重话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尽管目前的作文设计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如题目多是半命题或是自由命题,体裁不限,反映现实生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但它还是以结果的形式来评价学生,作文的全过程则大多由教师包揽,造成学生对自己的习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学生在誊写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通常是每周两节作文课)写规定的内容。这种做法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因为“先命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开放为特征、以创新为本质的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强调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突出的特点是限制少,开放性强,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考试形式,有助于考生充分发挥写作潜能,打造鲜明个性,取得理想的成绩。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试卷的得分。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在考场作文巾获得高分,却苦于无汁可施。也经常听到那些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讲,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标题要“靓”,二是审题要“准”,三是立意要“深”,四是文体要“像”,五足语言要“美”,六是书写要“庄”等等。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由文革前17年的“国家中心主义”、“集体中心主义”的外部关照转向90年代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健康心理的完型构建,从科学理性思维至上的工具性写作转向人文的诗性作文,再转向新世纪多元文化的理性审视。文体受限转向文体的淡化与开放。  相似文献   

15.
怎样评改作文为好?确难“一言以蔽之”。尤其是1999年高考作文新命题形式的诞生.宣告了“给材料作文”时代的终结和“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作文或以欣赏自然、敞开胸怀、情感冲突、玩味人生、嘲讽时政为情节;或以返璞归真.追思圣贤、仰慕崇高为主题。作文中也出现了多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调侃戏谑、心灵独白、嬉笑怒骂、文白夹杂、半土不洋、字母替代、符号穿插等等。现代的中学生不愿意在封闭的象牙宝塔中循规蹈矩,不愿意“犹抱琵琶半遮面”隐约其辞,也不愿意唯师长之命是从.用自己的笔墨去演绎他人的思想观点。在过去的五年中,摒弃了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角度多变,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种的作文让人应接不暇,但应当怎样批改和讲评呢?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开放度较大的话题作文有所减少、全命题半命题作文明显增多的新趋向,“开放中的限制,限制在开放中”的命题日见其多,因审题偏差而出现失误的作文也随之增加。总结这些失误作文的类型并剖析其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旨在检验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话题作文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注意点”三部分组成,仔细分析,话题作文的注意点都很明确。例如,2004年高考作文天津试卷,在注意事项中列出六点:l、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笔者把这六个注意点归纳为“三自”“两不”“一必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老话:“傻子过年看邻居。”但是对于写作,尤其是高考作文来说,“过年看邻居”是一种聪明的作法,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说,模仿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是一只能抓住老鼠——提高作文能力的黑猫。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模仿是古人的有效学习方法,古人作文写诗,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多以话题作文为主,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作文的方向。话题作文是为了纠正材料作文的“引、点、例、析、联、结”的八股模式,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而产生的。在当前的情况下,作为作文考试的一种命题,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视野、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等个人经历中命题立意,抒写真情实感,生发各种感受,从而写出个性,写出独特性。但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日常作文训练中,话题作文妨碍了多种文体的训练;又因为写作空间较大,一些学生常常一个材料或一篇作文改头换面用到几个话题中,从而又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