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林斌同志在《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中说:《窦》剧中“三桩誓愿的实现,鬼魂上场伸冤是消极落后的因素”,“这无疑在客观上散布了天堂地狱之说和今生来生的观念.”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分析任何问题,绝不能只看表象,而忽视事物的实质,对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中鬼魂的出现,也应该透过表面,去窥探其实质.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窦》剧中鬼魂出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在父亲死后,都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美化、理想化、甚至神化,而这种对父亲的崇拜背后的心理实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父亲在世时,面对父亲的权威,他们都采取了被动的反叛方式,即逃脱,以求从父亲的控制和影响中解脱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在对父亲生命意志认同的集中表现上,也就是复仇问题上,他们徘徊于"崇父"与"判父"之间,并且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拿着镜子在墙上四处敲,而且相信自己每次都敲的正是地方。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都通过"冤"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都通过"冤"昭示了公理的不可违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两大悲剧代表作的比较,阐述了东西方悲剧精神、悲剧艺术形象、悲剧效果和审美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造成它们差异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中赛卢医在全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为整个剧情牵线搭桥,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无可替代.这一形象具有的深厚意蕴增强了剧本的讽刺效果,并丰富了以后的戏剧人物画廊,其开创意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鬼魂·清官·大团圆︽窦娥冤︾第四折漫议●姚昌炳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杰作,王国维把它视为世界级的悲剧作品。的确,整部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氛围,其悲剧精神感人至深,至今演示于舞台仍能催落善良观众同情的泪珠。但面对剧作的第四折,论者们出现...  相似文献   

9.
论《窦娥冤》中的插科打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冤》中利用宾白、舞台动作、俗语反语等插科打诨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具有塑造人物形象,活跃剧场气氛,加重悲剧情调,破除迷信及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代表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剧本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并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也从侧面体现莎士比亚的戏剧观。“镜子”说和“对照”原则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戏剧观的核心内容,其中有对古典戏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挑战“三一律”,对后世的戏剧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珊娜传》和《窦娥冤》情节结构相似,而且都包含了神判母题,针对同一母题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方式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美学风格的分析,进一步探索这一母题在不同文化中的原型意义;同时,对人类不同民族的共同心理的思考贯穿全文:神判思想在各民族文化的普遍存在表现了人类时自身能力局限性的认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窦娥冤》新解马立华《窦娥冤》问世以来,评家对其思想主旨都从社会政治批判角度着眼(见陆林等论者的文章),笔者认为其思想性不止于此,还有更深层的意蕴,本文愿就此问题作一重新解读。作品思想主旨体现于人物形象,本文即从窦娥思想性格的分析入手。一在《窦》剧中...  相似文献   

14.
悲剧作品中的喜剧因素,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及揭示作品的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关汉卿深谙幽默诙谐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才华,寓庄于谐,寓理于趣,把庄与谐、泪与笑统一在《窦娥冤》中,从而赋予这部伟大的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自问世到现在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有趣的司芬克斯现象,很多批评家都在为这个“谜”寻找谜底,然而这个谜底从来没有人能真正揭晓过。自接受理论问世后,千方百计地寻找文学作品终极意义的企图就不免显得有些幼稚可笑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并不仅汉是在解释作者或作品,而更多地还是在代表批评家所处的社会对作家作品作出解释,或者,干脆仅代表批评家本人说出对作品的见解或感受。随着时间、空间以及作为批评家个人的流动和迁移,得出的结论自然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三组人物,两组意象,从人物刻画和意象安排两个角度讨论了对比技巧在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运用,并探讨了它对剧本主题揭示和深化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众多人物关系的总纲 ,他是莎士比亚在这一悲剧中操纵人物的枢纽。本文以波洛涅斯性格分析为起点 ,通过他在剧中对人物命运发展的影响和情节发展的调节两个方面来论述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通过情节分析揭示了波洛涅斯昏庸腐朽不辨是非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从波洛涅斯对哈姆雷特、奥菲利娅、雷登斯、吉尔吉斯吞、罗森格等命运的影响来论述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中的纲领性地位与作用 ;第三部分从波洛涅斯之生与死对整个戏剧情节的缓冲与带动两个方面论述了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对戏剧情节的影响作用 ;第四部分论述波洛涅斯这个人物在戏剧中的作用对我国现代戏剧《雷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及其代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的独特创造入手来分析死亡角色在墓园一场的表演;最后,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探讨死亡在《哈姆雷特》剧场表演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