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黑格尔哲学在德国的十九世纪前30年中曾兴盛一时,然而在黑格尔去世后很快就成了批判的对象。黑格尔哲学的解体为何如此之快?其源盖出于黑格尔完整的哲学体系中的宗教观的不明确性。这种不明确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必须对黑格尔一生的宗教观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才能得到科学的答案。本文作为这种历史回顾的一个片断,阐述了1800年以前青年黑格尔在几篇论文和手稿中所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变作出了分析。这种分析主要立足于对黑格尔个人思想发展进程的主干线索的把握,当然同时以时代精神、社会思想史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世界文明史进程与黑格尔思想的关系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中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讲演的方式形成的黑格尔历史哲学,反映着思想如日中天时期的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精妙的理解和描述.黑格尔在梳理柏拉图辩证法的过程中,详细考释了柏拉图意义上的辩证法的含义和柏拉图辩证法的两个使命,同时和盘托出其在共相之内消解对立的实质.无论是虚假的世界还是颠倒的世界都只有仰赖历史的证据才能理解,而思想未必就是理解的死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一种冒险的方法,而是一种基于历史和阐释历史的视阈,它是和归纳法、演绎法、现象学方法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的历史开端是以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现为标志的,王国维以对崇高的倡导宣告了古代美学的终结和现代美学的崛起,在和谐与崇高两大范畴转换的关节点上,塑造了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者和前驱的形象。王国维深受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是他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明显区别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起点的确立同时意味着开始了它与西方美学思想接触、交流的历史,意味着中国美学走上了与世界美学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美学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通过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谈美学,特别重视艺术问题。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有关美学部分,对各种艺术问题的探讨,就占去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对此,他有过说明,认为美学应当探讨各种艺术,这样建立起来的美学理论,就会获得完整性和明确性。因此,研究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对他的艺术理论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叔本华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文艺、音乐三大类,各类之中又依据其不同表现特点,分为若干种。这与前人大同小异,并无根本的区别。值得注意的,则是他的艺术分类原则,以及对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特殊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黑格尔的审美本质论进行了分析,指出黑格尔采取反证法的方式证明审美不是实践的欲望关系,不是情感活动,不是意志活动。审美的本质是认识。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黑格尔这一美学命题的内在矛盾性,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7.
朱伟东  赵璐 《唐都学刊》2008,24(2):86-88
意大利的哲学家克罗齐在黑格尔的认识基础上,区分了历史世界与自然世界的不同,在分析这一差异时,克罗齐着眼于内在原因的分析.克罗齐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外在的东西,而后者则聚焦于人类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将"生成与毁灭"的必然规律内嵌于辩证法,因而赋予其以强大的革命性.不同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元动力是那个永恒的绝对精神,"生灭"的规定并不及于作为绝对者的精神本身,而仅仅适用于精神的诸现象形态即感性世界的诸存在物.黑格尔哲学也因此陷入了结构性的矛盾.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正在于他不承认在生灭的感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灭的绝对者,而是认为全部存在物都必须经历"生灭"的历史过程.这一超越在他们的国家学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格尔论证了各类具体国家形态必然灭亡,必然被更合乎自由原则的制度所取代;马克思则论证了国家形式本身的必然灭亡,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必将走向历史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9.
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与“跨越”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引起史学界和哲学界的关注。作者从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论角度出发,提出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历史时代”的基本规定,并认为世界历史时代的总体性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只有正确地把握生产的国际关系、民族内部关系和民族间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科学地昭示“跨越”的规定性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古今哲人不懈求索的斯芬克斯之谜。对它的沉思,不仅经历了踟蹰徘徊的漫长过程,而且伴随着血和火的历史。在这荆棘丛生的领域中,马克思独辟新径。他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成为人类自我认识的宝贵财富。 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考察,只有从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把握其要义,领会其创新,才能将它作为探索的指南。而不是真理的终结;才能把它看成是人类不断自我认识的科学,而不是当作奉若神明的信条,然而,在马克思浩瀚的文海和迅疾的思想进程中,要确切地把握其中所蕴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黑格尔,就已经力求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统一的过程,其所有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但是,黑格尔又认为,人类历史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人铭刻的是在科学理性之上构造着的现世生活。科学理性曾允诺拆去自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篱笆,填平经济、道德和艺术之间的沟壑。工业化进程却日益造成了断裂和对峙,这就向科学理性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人这个复杂的经验生活世界能否完全被科学理性承负?文中所讨论的几位观点各异的思想家探索了科学和生活世界的分化并且重新支配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值得理解的现象。他们阐释了科学理性对生活意识中的价值观念、诗性领悟、哲学直觉和辩证意识的遗失,分析了逻辑、修辞和辩证法之间的冲突,由此来领悟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关系。文章指出仅在意识领域中研究生活世界的分化是不够的,只有把科学理性构造本身和社会生活及其历史统一起来,才能解释科学理性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曾以逻辑的运思考察了整个人类历史,并明确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思想,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而马克思在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批判性考察与汲取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世界历史思想.本文从世界历史的存在形态、世界历史的内涵和世界历史的普遍性意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卢卡奇的早期著作进行历史主义文本学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中客观地存在一个围绕着本体论问题而展开的“走向黑格尔”的隐性进程 ,这一进程最终导致他以黑格尔的方式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以潜在地支撑《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理论运作  相似文献   

15.
美学主客统一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主观化的产物。通过笛卡尔、休漠怀疑哲学的启蒙,维科和康德分别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分别为美学主客统一观念奠定了基础——审美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审美的主体性原则。但是,在康德那里,由于缺少历史概念,主客统一观念还是抽象的,只有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达到黑格尔哲学,主客统一观念才获得了历史具体性的规定,并且因此才有现实性。然而,黑格尔为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最终牺牲了艺术,牺牲了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为了挽救艺术和美学,克罗齐从黑格尔向康德逆转。他以艺术的独创性否定了审美的历史性,并在绝对个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克罗齐的美学是近代美学主客统一观念的顶点,由于它彻底的主观性,在向康德的回复中完成了近代哲学主观化的圆圈。  相似文献   

16.
批判费希特和浪漫派美学是黑格尔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黑格尔一方面肯定了费希特的哲学将自我作为哲学的最高的具有统一性的原则,认为这比康德前进了,同时也指出费希特自我哲学的缺点在于未能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只把最后的目标放在应当、努力、仰望、信仰上。黑格尔认为,浪漫派对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作了片面的、消极的发挥和引申,施莱格尔的“滑稽”说就利用了费希特“自我”的抽象绝对性的缺点,“自我”在滑稽说中蜕变成摆脱一切约束,对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持贬抑、否定、嘲讽态度的自我;“滑稽”说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把一切都看成虚幻、无意义的滑稽态度。黑格尔对费希特自我哲学和浪漫派美学思想的批判,是他从康德走向席勒、谢林,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的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是由以下三次翻转构成的:首先是以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对柏拉图主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翻转;其次是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部,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形而上学”对以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翻转;再次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对其前期的“此在形而上学”的翻转。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2):93-96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得以发展的基础。黑格尔是西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比较和分析老子的"美"与黑格尔的"美"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探析二者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对于追寻美的本质及其历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我国美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朱光潜先生,不仅出色地翻译出了黑格尔《美学》巨著,而且还对该书各章节的内容作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阐释性注释。这一译注工作,给人们钻研深奥难懂的黑格尔《美学》无疑是提供了较大的启发和方便。这一惠赐,是很值得感谢的。但是勿庸讳言,我曾在参照朱先生的译注阅读黑格尔《美学》原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疑难问题,觉得该书第一卷第133页下面所附朱先生注释的评述见解与原著精神以及整个黑格尔体系不无径庭。虽困惑许久,却百思不得其解,帮不揣冒昧在这里提出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克思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消除旧式社会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