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8年5月20日,一个29岁的青年人在大连机场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是应美国中美贸易国际商会总裁拉贾·马格斯伟伦的邀请前往该商会北京中国总部工作的。这个青年此次被邀请到北京美国商会中国总部工作,完全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双边和多边引渡机制,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先行者受日本庇护多年的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终于9月22日登上了飞往本土的专机。不过,他不是去重新当总统,而是被引渡回国受审。藤森微笑着"很自信地"登上了飞机,因为只要回到祖国,他就可以"理  相似文献   

3.
风力:极风五级风向:由下至上温暖理由: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让全世界探险登山爱好者为之振奋。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王勇峰与校友李致新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达到了一个登山者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成为国际知名的登山健将。随着登山探险爱好者增加,作为队长的王勇峰一直痴迷登山探险活动,也许,他的名字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今年4月7日,王勇峰、王石等九名登山家从北京正式出发,徒步穿越北极,完成极限探险活动,整个活动历时20天。此次探险是中国登山探险队在队长王勇峰的带领…  相似文献   

4.
让我从一则轰动一时的消息谈起:原来,在1945年4月,纳粹分子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压根儿就没有结束自己作为“头号”战犯的生命。 1945年4月22日,在他宣布自己将在柏林死去的决定之后,他邀请盖世太保的头子缪勒到自己那里去,同他一道研究并确定了自己逃离柏林的计划。元首将自己的替身留在了柏林,从加托机场登上了飞机,离开了被苏联军队包围的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15日,由中国极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第15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了人类首次登上被称为"不可接近地"的南极冰盖最高点 Dome-A 区域的壮举。5月25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授予了考察队员、武测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黄声享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回顾在南极内陆冰盖的50多个日日夜夜,黄声享感受颇深,他想谈谈……  相似文献   

6.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五台山僧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告别陕北,经晋西北、晋东北挺进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4月9日傍晚,因大雪路阻,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五台山峰巅鸿门岩,当夜就宿于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举世闻名。毛泽东深谙中国历史文化,早就想一睹为快。今日我军至此,天赐良机而且时值全国胜利在望,他更是兴致勃勃。 在上山的路上,毛泽东想着往事,禁不住大笑起来,任弼时被他的一阵笑声搞得莫名其妙。 毛泽东对他说:“寺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引以自豪。我们去年转战陕北时,还到过佳县的白云山寺,这次来五台山,大可一饱眼福!” 毛泽东下榻于塔院寺里院北屋,一会儿,老方支由一小沙弥陪同来到毛泽东的住所。警卫员及时转告,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1880——1942)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著名人物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一九一五年九月由于他创办((新青年》杂志,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使他声名大振,成为中国很有影响的新文化启蒙运动思想家和先驱者之一,从五四运动前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通常被称为“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现证明:殷人最先登上美洲大陆一些美洲的学者经考证认为,大约在3000年以前即我国殷商末年,一批逃亡的中国人就已经到达了墨西哥,甚至在拉文塔一带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众多具有浓厚中国殷商文化特征的遗物和遗迹,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被不断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让很多国人立即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何时能够登上月球?为此,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如今,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之后回顾他的回答,能让人更理性地认识我国的探月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踏上中华帝国的新教徒公元1807年5月12日,一位刚满25岁的英国传教士,转道美国,登上了由纽约开往中国的“三叉戟号”轮船。一种为基督福音为中西文化交流而献身的激情,充满了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他就是罗伯特·马礼逊,基督教新教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先驱。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方传教士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交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期,以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为了将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肌体,有意识地调整传教策略,融合中国儒家思想,将传道对象锁定于中国士…  相似文献   

12.
是诗在找我     
流沙 《社区》2016,(18):60-60
这个老人来过中国,登上过长城,看过北京作为一座千年皇城的沧桑印记。他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在诗歌界内,却大名鼎鼎。他的名字叫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人。他以一百六十三首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用这么少的诗,摘得世界文学桂冠,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北京奥运会精彩谢幕了,相信在观赛中每个人都收获了不少感动:曾经是白血病患者的荷兰运动员范德韦登,登上了男子公开水域10公里游泳马拉松赛的冠军领奖台;来自美国的埃里克·尚托参加了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可就在两个月前的奥运选拔赛期间,他被确诊为睾丸癌,但为了参加比赛,他推迟治疗时间,坚强地站在了"水立方"的起跳台上;在举重赛场上,当韩国小伙李培勇受伤倒地后,他还是拖着一条伤腿进行了艰难的第二次、第三次试举……  相似文献   

14.
双腿截肢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里斯于2006年5月15日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无腿人”。英格里斯曾是一名高山救难员,1982年,他与一名同伴在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时,遭遇暴风雪,被困在冰洞里长达14天。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由于严重冻伤,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宁可同志,4月18日—5月27日,应邀来我校讲学。他给我校历史系学生讲授了题为“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专题课,内容分三个部分: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问题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另外,他还作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的报告,并和历史系教师就“如何搞好教学与科研”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16.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从一九二七年开始就登上了中国文坛。几十年来,他热情地、辛勤地以富于感染力的笔触,为读者写下了大量的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并给中国民主革命以很大助力。但是,对这样一位作家,过去文学史一直评价不高,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种历史性的误解:就是认为巴金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的,他的作品“大都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反动思想”。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某高校在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注释中就持有此种见解。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想法,谈出来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张羽军 《新少年》2013,(Z1):26-27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刘伟的励志名言。他在10岁时被一次意外事故推向鬼门关,奇迹般逃离死亡;他冲击2008年北京残奥会,因病最后时刻放弃比赛;他从第一次尝试用脚趾弹琴到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刘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儿的奇迹,也成为了中国新一代的励志榜样。  相似文献   

18.
将军的忠诚     
忠诚的爱情:就像手中的枪,只能有一个准星。在一刹那,他被她吸引了。用中国话说是一见钟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困惑:他怎么会爱上她?她是一个军人的遗孀,长相更是普普通通,还带着两个孩子。而他是一位威名远扬的将军,英俊潇洒。他的副官感慨地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少女才配得上将军啊!怎么一个色衰的妇人就能把他迷  相似文献   

19.
一位叫贝加的教育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某地方,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打了,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家去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赶来对“打手”吼道:你为什么打他?!你再敢打他,我就打死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事,可年轻的妈妈跑来却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打他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者郭沫若,是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而登上诗坛的。但是,谁是郭沫荇初登诗坛的“伯乐”?也即是说,谁是当时《学灯》的编辑?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说法。倪墨炎同志代表了一种较通行的说法。他在《郭沫若怎样登上诗坛》一文(见1982年11月16日《新明晚报》)中说,郭沫若因为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看到康白情《送曾琦往巴黎》这首真真正正的白话诗,而唤起了自己也去写白话诗的胆量,就把自己的诗作寄给报社,不久也在《学灯》上发表了。倪文的结论是:“引发郭沫若写新诗的是康白情,但郭沫若的‘伯乐’却是《学灯》的编者宗白华”;其根据是郭沫若本人的创作回忆:《我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