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鸦现象是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亚文化”景观,是具有“反语言”特质的社会符号,其背后隐匿的社会文化含义日益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先行研究厘清了涂鸦概念的属性和特征,并提出涂鸦界面研究的初步设想。分析结果显示,涂鸦现象兼具X景观(非典型语言景观)和边缘话语的双重属性,具有临时性、越界性、寄生性、多模态性等区别性特征。研究人员可选取社会认同、批评话语分析、城市政治学、场所符号学、对话性等跨学科界面研究路径来描述、解读和阐释涂鸦景观,旨在揭示社会语言现实所负载的内隐意义。研究结论对拓宽涂鸦现象的研究视域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能在涂鸦过程中“绘画”出蝌蚪人标志着儿童已经具有了较高水平的绘画表征能力。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蝌蚪人”的不完善性在于儿童绘画认知存在缺陷,而以高乐姆为代表的跨文化研究认为蝌蚪人在结构上已经是人的等价物,是儿童创造性智能的一种表现。儿童涂鸦发展阶段论的专家强调儿童涂鸦的基本造型与发展顺序,而涂鸦发展非阶段论的专家则认为,涂鸦并不是出现蝌蚪人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尽管在研究方法与认识范畴上存在差异,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儿童早期涂鸦阶段中图画媒介的丰富性、儿童视觉一动作的协调技能发展对儿童绘画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涂鸦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建设的新时代,涂鸦艺术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尤为重要。涂鸦(Graffitist),是一种结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涂写艺术,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纽约。涂鸦文化是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反映,更是对身边不平事的控诉,  相似文献   

4.
队会设计     
校园墙壁上出现了学生的“涂鸦”,花坛里出现了抛弃的脏物……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队活动方案——“呼唤美丽”。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涂鸦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网络涂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涂鸦的发展现状,将国内网络涂鸦分为三种类型:大型专业涂鸦网站、门户网站的游戏性涂鸦和嵌入聊天软件的网络涂鸦;同时指出国内网络涂鸦面临涂鸦内容和版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谢芳 《社区》2004,(2):28-30
本刊上期发表了《“皮毛法”与美国社区的邻里纠纷》,介绍“皮毛法”中的邻里噪音整治法、社区泊车管制法。“皮毛法”覆盖面很广,它又是如何管理乱穿马路、街头涂鸦、公共场所吸烟、“门前三包”和宠物饲养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传统涂鸦和网络涂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与数据分析网络涂鸦的原理和特性,可以看出涂鸦从街头艺术发展为网络艺术,涂鸦的反叛性被削弱,而涂鸦的游戏和分享功能逐渐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涂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8.
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探索形成了墙壁涂绘、野趣涂鸦、实景写生、游戏故事等多样化趣味绘画路径,较好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并熏陶培养其“美”的品质。 幼儿“玩”的天性,并熏陶培养其“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憋气”是一种既可以保持和控制气息,又便于形成呼气压力的方法。憋气并非是堵塞在胸口的、僵化的气息,它是在咽哈欠状态之下,控制气压自然呼出去时的一种内聚力。本文就笔者十多年来的学习体会,谈谈对“憋气”的初步认识。一、憋气与歌唱歌唱的艺术即呼吸的艺术,古代声乐论著中早有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夫气者歌之帅也”。“气动则声发”,“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可见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都取决于气息的运用,因而歌唱的过程就是掌握运用气息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训练控制气息并运用到…  相似文献   

10.
“唱在气息上(singing on the breath)”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一项高规格的演唱技巧,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必要前提。本文从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唱在气息上”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希望可以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唱在气息上”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导致古代文学作品译注“望文生训”的原因之一,是在选择与确定词的语义时脱离了交际的语言环境,所以,《列异传》中的“生人气”、“略无”和《列女传》中的“便利”不应是“陌生人的气息”、“略微没有”和“方便”之义,而应该是“活人的气息”、“全无”和“有利可图”之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涂鸦作为一种以标签、文字、图像等视觉符号为载体,具有自由性和隐匿性,并能反映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表达创作。本文对涂鸦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园涂鸦自身的性质特点,校园涂鸦者的心理模式及涂鸦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的分析来探讨校园涂鸦在校园公共空间内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气者,音之帅也。”“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艺术的一切技巧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关,气息的力度、深浅、缓急往往会影响到歌唱的音色、音量、音准、音域等。正确的呼吸,能为自由优美的发声奠定基础,铺平道路;有准备、有计划、有节制的气息运用,能使歌声圆润动听,富有感情色彩。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气息是歌唱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美声教学中“四个统一”,即气息统一、声区统一、位置统一、音色统一的提法提出质疑,建议改为“四个协调”,即气息协调、位置协调、声区协调、音色协调。  相似文献   

15.
涂鸦对公共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涂鸦者的行为,轻者有悖道德良知,重者触犯法律。教育缺失、自律缺失、审美缺失、监管缺失是涂鸦屡禁不止、甚或有蔓延之势的重要原因。接力教育可弥补涂鸦者众多缺失,严格监管可对涂鸦现象进行根治,二者统一于和谐社会建设和环保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在书法上用过不少功。即便从人品上说,“书如其人”依然是重要命题,技法层面之上的作品气息与人的气息往往相互映照———尽管周氏有仕伪记录,仍是“书如其人”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词素的词性,应由它构成复合词时的意义与词性决定,如“气息”(306条)一词,“息”有多种意义,相应的也有多种词性,生长、止息、呼吸为动词,而“一息尚存”的“息”则是名词,所以“气息”应是“名词联名词”。又如“恨”,有“憎恨”的意义,是动词(可以带宾语“之”),又有遗憾的意义,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怅恨”  相似文献   

18.
《庄子·逍遥游》中“去以六月息”的“息” ,前哲时贤或释为“休息” ,或释为“气息 ,指风”。从对《庄子》内篇中“息”及与之相关的词的用法统计中可以看出 ,《庄子》内篇中 ,凡“停留 ,止息”都说“止” ,不说“息” ,“息”最主要的用法是作名词或动词 ,意为“气息 ,呼吸”。所以 ,这个“息”应采取第二种解释 ,“去以六月息”意为“(大鹏 )离开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巴黎市针对城市涂鸦的法规及市政管理举措。通过对法国国家相关法规、巴黎地方市政管理规定、政府与专业涂鸦清除公司的合作和授权、政府组织的以城市艺术代替违法涂鸦的项目、区政府独立的涂鸦文化的组织方式的探讨,研究城市景观价值和个人艺术自由表达的矛盾如何通过市政管理而得以兼顾,总结出巴黎的城市涂鸦的管理体系中值得我们思考和加以借鉴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的话,那么出现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坛上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也同样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急率”,自然也“有着春天的芬芳、迷人。”这是因为《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