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20世纪上半期文学,是在东亚殖民语境中发生和展开的,其中,各种日本占领区文学占有相当的份额。经过近20年的拨乱反正,被冷落半个世纪的沦陷区文学开始纳入新版中国文学史。不过,由于过于简略,远未达到最基本的共时均衡。日本的侵华战争造成区域的分割和发展的断裂,因此引入共时的殖民体制差异维度和历时的时代转换维度,重新关注外部因素与文学的关联,有助于进一步细化复杂的日本占领区文学评估,还原民国时期文学本来的样貌。  相似文献   

2.
在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两个新的要素会随之出现:纳税人群体和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需求。这两个新的要素会从两个方面对政党国家体制造成影响:一方面出现扯断交叉依附连线的政治要求;另一方面政党国家的自我支持机制逐渐弱化,这种弱化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是一项特别的文化制度选择。这个制度选择是美国文化价值传统与社会政治现实博弈的结果。艺术基金会体制上的特点是政府文化职能的中介化,而其机制的特点是同行专业评审的基础性、运行的独立性和严格的程序性。国家艺术基金会是美国文化政策正式形成的标志。由于其在文化政策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也成了美国文化政策变动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监察委的组建意在聚合资源、集中力量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从而保证国家监察权行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纪委的党内执纪工作却长期以来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甚至偏重本级党委领导,可以预期的是,合署办公在某种程度上会抵消建构中的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实效。为此,加强并深化纪委的垂直领导,形成党内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从而捋顺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合理安排内设机构,厘定工作机制,以应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审计体制,类型上虽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种,但各国的国家审计体制在形成过程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又各具特色.本文着重探讨了政体和法系对国家审计体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并认为政体制导着国家审计体制的形成,法系支撑着国家审计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在传统国家体制向近代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就联邦制是否适合中国曾引发了一场颇有影响的争论。当时大多数报刊杂志纷纷撰文支持联邦论。而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杂志》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联邦制不利于国家统一,不适合中国国情,民选省长也是弊大于利;同时,它也反对“废省集权”的主张,主张实行一种既非联邦制,亦非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逻辑转换为观察中国的国家治理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经历两次深刻的逻辑转换过程,并相应地按照各自的逻辑塑造了国家治理的体制与结构。第一次国家治理逻辑转换实现了由“革命国家”向“发展型国家”的转变,并相应地通过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基本满足了“发展型国家”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治理正经历第二次的逻辑转换过程,这一转换过程试图实现由“发展型国家”向“监管型国家”的转型。一方面,“发展型国家”的弊端日益显见。但另一方面,变革的动力还不足以实现彻底的转换。从而,当前的国家治理交织着两条逻辑主线之间相互博弈的关系。这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国家治理实践,并将深刻影响未来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变革与国家在治理工具和治理机制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福利国家相继推出以积极福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但实际效果参差不齐,因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遭致了不小的阻力。这给我们正在抓紧推进的社会保障(福利)体制建设提供了某些启示,特别是必须准确定位于发展型福利,既要尽可能地实现普惠,又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政府应明确彰显公平、有效的政策取向,提供规避风险的制度预期,在大幅度增加社保投入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保体制的效率,包括加强监管力度,堵住制度性漏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不断转换和发展。 其中,既有农村寻求高适应性治理形式的村庄逻辑,也有国家建设目标在农村落实的国家逻辑。 国家是农村治理体制创新实践的关键变量,有效是治理体制转换中国家与农村的共同追求。 国家建设目标既通过治理体制得以实现,也直接反映在体制所要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上。 现代化的阶段性不同,国家建设目标不同,治理体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运行机制也不同,所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也不同。 从有效视角审视 70 年来农村治理体制的实践,经验丰富、成就巨大,农村治理体制与国家建设高度同构。 新时代建构乡村善治体制强调有效,有效的内涵包括行政、自治、组织、服务等多方面。 有效的农村治理体制既要有效适应农村实际,也要有效实现国家建设目标,是一种功能复合性的、多元内涵式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中国国企利润分配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体制的变迁过程与基本特征,指出中国国企利润分配的体制变迁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特征,其间经历了国有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反复博弈。  相似文献   

11.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清遗民是民初社会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政治观念表现出复杂性。就对共和民国的认知而言,大致有两种:一是易代前后,对共和民国的认知处于矛盾、变化之中。这种矛盾变化性表现在:对共和民国先充满期待,失望后转向忠于前清;对共和民国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二是易代前后,对共和民国的认知具有始终如一的特点.表现在:反对共和,仇视民国;对共和民国持一种平和态度。清遗民对共和民国的认知情况折射出民初士人复杂的心态.昭示出这一社会群体夤杂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 ,农政荒废 ,农业的落后和衰退十分突出 ,朝野上下振兴农业的呼声很高 ,涌现出大量有关的政策主张和思想观点。当时兴农思想的核心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引进、推广西方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方式 ,实现中国农业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铁路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生活观念的变化尤其令人注目。铁路的开通使沿线地区人们的时间观念由模糊的时段精确到时点,空间感知由静止向流动转变。随着铁路的延伸,火车渐渐成为人们的普通交通工具",少不入川,老不入广"的传统出行观发生了转变。为了改善生活,谋求发展,人们通过铁路交通来到沿线城市就业,寻求商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由原来的保守、封闭转变为开通、趋新,并以开放的心态来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6.
蒙古和西藏是清朝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作的重点 ,清末由于一些立法措施不利 ,影响了民族团结 ,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民国初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蒙藏地区稳定做了大量工作 ;南京国民政府对蒙藏地区的立法较多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世纪中期西藏地区被纳入祖国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西藏地方上层内部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种矛盾与冲突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及其改革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南朝鲜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及其改革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述,着重分析其改革的内在原因,指出其不断改革的显著特点,以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江南传统文化和当时外贸经济是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私家园林兴起的基础,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也为园林建筑提供了土地的便利,诸要素合力作用使浙江南浔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古典私家园林建筑之晚霞。  相似文献   

20.
新军事变革与高校学生军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军事变革是智能化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变革的体制编制和实时的信息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全面军事变革。在客观上,它要求高校学生军训,在内容上要贴近高技术战争特点;在目标上要培养大学生适应高技术战争环境的军事心理素质;在培养学生思维观念上,要明确在未来战争中战场前线和后方基地的区分越来越模糊;在理想目标上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在国防科技领域发挥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