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透辉石/AlTiB增韧补强Al2O3基陶瓷导轨材料磨损率和载荷的关系进行理论预测,建立了基于拉伸应力的磨损模型;采用淬火45。钢作为对磨环,探讨了其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磨损模型理论值较好地预测了试验值;随着负载的增加,试样的磨损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摩擦系数均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透辉石和A1TiB中间合金的加入有利于改善Al2O3基陶瓷导轨材料的摩擦特性和耐磨损性能;纯Al2O3磨损率的数量级为10^-15m^3/N·m,添加透辉石和A1TiB中间合金的陶瓷导轨材料磨损率的数量级为10^-16m^3/N·m;纯Al2O3的磨损机理为脆性断裂和晶粒剥落,添加透辉石和AlTiB中间合金的陶瓷导轨材料磨损机理为机械冷焊、塑性变形、微断裂和晶粒剥落.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Al3X(X=Co,Ti)合金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分布函数、键对等分析得出:随着温度的快速降低,Al3X(X=Co,Ti)合金体系的对分布函数的第二峰在900 K发生轻微的劈裂,则确定出体系的玻璃态的转变温度为900 K;温度从900300 K降温过程中,Al3X(X=Co,Ti)合金体系对分布函数g(r)第一峰的峰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高,变得尖锐;第二峰出现明显的劈裂,温度降至300 K,Al3Ti合金中1551键对的含量达到23.8﹪,说明其状态为非晶结构;而Al3Co合金体系中表征二十面体的1551键对的含量为27.5﹪;说明Al3Co合金体系较Al3Ti合金形成非晶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Al3X(X=Co, Ti)合金的微观结构. 通过对分布函数、键对等分析得出:随着温度的快速降低,Al3X(X=Co, Ti)合金体系的对分布函数的第二峰在900 K发生轻微的劈裂,则确定出体系的玻璃态的转变温度为900 K;温度从900~300 K降温过程中,Al3X (X=Co, Ti)合金体系对分布函数g(r)第一峰的峰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高,变得尖锐;第二峰出现明显的劈裂,温度降至300 K,Al3Ti合金中1551键对的含量达到23.8﹪,说明其状态为非晶结构;而Al3Co合金体系中表征二十面体的1551键对的含量为27.5﹪;说明Al3Co合金体系较Al3Ti合金形成非晶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氮化铝异质薄膜的制备,构建了两种AlN/Al2O3(0001)材料生长模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Al2O3(0001)表面吸附AlN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AlN在表面的吸附位置及其表面界面结构,发现AlN相对具有氧六角对称结构的最近邻的表面Al—O键发生了30°的偏转,稳定的化学吸附消除了吸附前表面Al—O层的驰豫,从而有利于AlN薄膜的铅锌矿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利用镍离子本色直接比色测定镍及镍钴合金电镀液中镍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氮离子注入的方法制备了4H-SiC欧姆接触层。注入层的离子浓度分布由蒙特卡罗分析软件 TRIM模拟提取,Si面4H-SiC-Ni/Cr合金欧姆接触的特性由传输线方法结构进行了测量,得到氮离子注入层的方块电阻Rsh为30 kW/square, Ni/Cr合金与离子注入层的欧姆接触电阻rc为7.1×10-4 Wcm2。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型晶粒细化剂--铝钛碳合金生产新工艺,通过碳化物与铝液的反应,碳以原子态进入铝液,增加碳的反应活性,降低碳的加入温度,这是该工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作为钛的水解控制剂,通过钛和硅醇盐的分步水解得到均匀的SiO2TiO2复合溶胶,通过提拉制备出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复合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多孔薄膜中的钛离子形成了Si—O—Ti键的孤立四配位形态,使薄膜具有复合型钛离子的催化效果,并且有介孔结构.随TiO2含量的增加,薄膜仍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可达到85%以上).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调节,可实现对薄膜纳米结构的人工控制,形成的多孔薄膜折射率在1.2~1.4之间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7,(9)
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镍、钼、钛、锰等微量金属元素而制成。由于其金属性能良好,并且比其它金属耐锈蚀,制成的器具美观耐用,因此,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试剂4-偶氮间苯二酚苯基荧光酮与铝形成配合物的显色体系及其光度性质,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pH6.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试剂与铝(Ⅲ)形成l:2的红色胶束配合物,λ~MR_max为562nm,ε!MR_562为1.10×105L·mol-1cm-1,Al(Ⅲ)浓度为0-5.5u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拟定了测定石灰石中微量铝的分析方法,用于石灰石样品中微量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引出的强束流Zr,Zr+C离子对H13钢进行了离子束表面处理,借助划痕仪和摩擦试验机分别测量了经表面处理的H13钢的耐磨性和摩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经Zr,Zr+C离子束处理的H13钢的耐磨性有所提高,摩擦系数明显降低,采用卢瑟福背散射谱(RBS)x射线衍射分析了注入层的成分,结构及影响其耐磨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热喷涂涂层与工件基体通常以机械方式结合,其结合强度与基体的表面粗化程度密切相关。一些材料经电弧喷涂后,与钢铁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冶金结合,它们可以牢固地结合在光滑洁净的工件表面上。自结合材料经常被用做过渡底层,来改善热喷涂涂层与工件基体的结合强度。本文分析了电弧喷涂QA19-2、Ni-A1复合丝、Ni-A1合金丝、Mo、Ti、Ni-Cr、B-01等材料的冶金结合效果及相关性能,介绍了上述几种材料的电弧喷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用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对4Cr5MoV1Si进行钨离子束表面处理的实验结果,讨论了钨离子注入对样品表面成分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模具热疲劳抗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采用等离子喷涂修复失效的热作模具,利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分析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陶瓷涂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利用Al203/Ti02陶瓷纳米材 料作为喂料可使热作模具表面显微硬度平均为HV 1 056.5,平均摩擦因数为0.74,各项物理指标均提高了。该方法达 到了热作模具的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型晶粒细化剂——铝钛碳合金生产新工艺,通过碳化物与铝液的反应,碳以原子态进入铝液,增加碳的反应活性,降低碳的加入温度,这是该工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硅(100)和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铝氧化锌(ZnO:Al)薄膜.当掺Al3 浓度小于或等于15%时,得到的薄膜均为单一c轴取向.c轴晶格常数随掺Al3 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掺Al3 浓度增至15%时,薄膜c轴晶格常数值减小约0.56%.薄膜的光学带隙随掺Al3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掺Al3 20%的薄膜光学带隙达到3.99 eV.O1s结合能随掺Al3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离子簇模型的正交对称中3d7离子g因子微扰公式,计算了CaTiO3中Co2+的各向异性g因子gx、gy和gz,与此相关的晶场参量由杂质局部结构和重叠模型得到。研究发现,由于杂质Co2+与母体Ti4+存在电荷和离子半径的差异,将引起两个方向的键长发生5.6%的相对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正交畸变。由此得到的g因子理论值与实验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工况中,45钢是在有润滑的状态下工作,且所受的载荷是变化的情况,课题组在自行改装的MMS-2A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环一块接触摩擦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在油润滑状态下变载荷对4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并对45钢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干摩擦和油润滑状态下的45钢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量比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量要小很多;在油润滑条件下,45钢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研究验证了油润滑的存在有助于改善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钛团簇的电子亲合能、结合能与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根据凝胶模型理论和Kohn-Sham方程理论,分别推导了电子亲合能与团簇尺寸和结合能与团簇尺寸关系的规律公式:EA(R)=W∞-an^-1/3-bn^-2/3,BE=(1-a'n^-1/3-b'n^-2/3+c'n^-1)E0。通过此规律公式拟合的电子亲合能与团簇尺寸的关系图中,无穷远处的钛团簇的电子亲合能与钛金属的功函数(4.33eV)非常接近;且Ti7,Ti13,Ti19和Ti55相对其他团簇结构更稳定;同时,钛的结合能与团簇尺寸的关系图也非常符合此规律公式,且小尺寸的钛团簇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存在奇偶震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