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民事保护令制度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救济与保护,降低了受害人再度遭受暴力的可能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家庭暴力的事后救济和惩罚机制较为完善,但缺乏事前和事中救济措施。民事保护令制度恰是法院发布的对受害人进行临时性或终局性人身与财产保护的制度。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确立这一制度有其法理基础。我国应从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两方面确立民事保护令制度,具体可对民事保护令的适用范围、种类及内容、申请、核发、执行,以及违反民事保护令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实现"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如何通过立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问题,文章借鉴其他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明确规定警察的及时出警义务以及处理家庭暴力报警的程序"、"确立保护令制度"、"严格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加强对施暴家庭儿童的保护"、"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主张。  相似文献   

3.
2000--2012年以来的十余年间。以妇女权益保障为导向的家庭暴力专项立法研究蓬勃兴起。学界主要围绕专项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界定、民事保护令制度构建、妇女受虐杀夫的定罪量刑等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从惯常的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拓展到实证研究与行动研究层面。本阶段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立法机关将制定家庭暴力专项法纳入今后五年立法规划,澄清了许多观念误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性设计。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确立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目的与宗旨,界定核心概念,设计关键制度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反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从规制家庭暴力侵权行为的角度进行的立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权利规定也仅限于一般的权利保护方式,并未从法律主体的角度对其进行保护。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理论认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是一种与普通侵权行为受害人一样的法律主体,未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法律主体来对待。传统的理论只是建立在形式平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应当从人权法角度,对家庭暴力受害人进行倾斜保护,使反家庭暴力立法成为一部人权保护法,而非简单的侵权特别法或者婚姻特别法。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人身保护令是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对策之一,但在制止家庭暴力及其执法方面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综合、协调性立法系统,未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举证责任制度构建困难等.因此,实施人身保护令应从建立制止家庭暴力合议庭,规范立法研究机制与合理的评估指标,完善人身保护令操作模式等方面突破障碍、改进对策,在立法与执法中,只有充分导入多元研究因素才能有效地推进人身保护令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在我国各地已试行二十余年,对增强当事人举证能力、保障法院中立裁判以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该制度在我国立法上至今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规定,各地出台的地方司法文件存在种种问题,致使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其预期的效用。因此,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完善我国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具体路径是:统一调查令的适用阶段;明确调查令的适用主体;统一调查令可申请调查的证据种类;规范调查令制度的责罚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法制办就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是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史上的里程碑,是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创新性立法实践。征求意见稿有诸多亮点,同时在界定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范围和强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应当扩大受害者的保护范围,扩展家庭暴力的客观表现形式;应当明确家庭暴力案件、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可以独立提起诉讼,以便加大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力度;应进一步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增加强制带离、强制矫治、强制教育、代为告诉等制度,以增强反家庭暴力手段的有效性;应当进一步完善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制度,适当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应明确规定法律责任,以加强对受害人的救济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身安全保护令直接关系到家庭暴力中受害人人权的实现,而自由权又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作为离婚诉讼的附属程序,直接损害了受害人自由选择救济方式的权利。虽然《反家庭暴力法》以默示的方式承认了保护令的独立地位,但是人身安全保护令真正独立性的建立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确立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独立性,要求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实现其实体与程序上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概念中对主体范围及其行为类型的界定,体现了立法者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定位以及对受害者的保护范围及保护力度。国际社会对于家庭暴力主要有限定性规定、扩大性规定、延展性规定三种立法例。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对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及其行为类型的规定偏于狭窄,应适当扩大。对我国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不仅应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考虑中国国情,而且还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借鉴国外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10.
民事公诉制度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权利的民事案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在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律中确立,然而在我国立法上还没有关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共利益无人保护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在立法中构建我国的民事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