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闻学良 《中华魂》2013,(13):37-39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提出的一个新思路,为我们有效破解"一把手"监督难提供了新对策,为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选准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各个时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一把手监督的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观点进行了文献梳理。一把手政治不端、独断专行、用人不公、生活不廉难以监督,其根源在于权力过度集中、权力公开不够、监督法规缺位、监督主体乏力,为此要把一把手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一把手监督就要改革权力结构体制,创新权力公开机制,健全监督法律制度,增强监督合力实效。  相似文献   

3.
对"一把手"如果监督不力,容易产生违纪违法的腐败现象。监督不力、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便监督等是对"一把手"监督乏力的主要表现。通过严格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拓宽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等措施,从而更好地预防职务犯罪,遏制和防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违纪违法。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是一个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对“一把手”严格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抓紧抓好这项工作极为重要;要坚持“基础在教育、制度是保证、狠抓落实是关键”的工作思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与时俱进,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班长”位置,居于核心地位。任命了一把手的职位,按照规定就授予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集中的闪光点是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物权。有了这种权力,就有了在职责范围之内支配别人的力量,这是权力的影响力,又叫硬权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权力,所以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很多,在这种环境下,一把手极易成为各种势力腐蚀的对象。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官员腐败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长期不满的一个社会焦点,是弱化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腐蚀剂。进一步加强反腐保廉的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使任何权力及其运行过程都处在阳光之下,受到制度法规的约束和监督,是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并使其法规化的反腐保廉制度体系,主要应有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对挥霍和浪费公款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持有外国国籍和"裸官"的领导干部的使用和监督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领导干部宣誓就职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做反腐保廉和遵纪守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就针对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条例》要求、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把手”监督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成为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当前对基层“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姜表现在:“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高校内的腐败与社会相比 ,表现更为复杂 ,更为隐蔽。治理高校腐败 ,单纯强调监督收效难如人愿。加强用人机制改革 ,把选人权、用人权、干部监督权、权利剥夺权真正交给教职工群众 ,认真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干部使用监督 ,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严惩违法违纪分子 ,是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内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关乎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本人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两大战略:"一把手"工程战略和内涵建设战略。通过"一把手"工程的实施,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挖掘各方面潜力,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名牌的特色学生,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以"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党与人大的政治法律关系是: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但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而对“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科学分析人大对党的法律监督进行法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操作性,以期增强党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推动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持续创新,是做好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创新的起点来自于对高校党内监督价值、内容、力量的再认识;创新的要点是厘清高校党内监督结构;创新的亮点在于发挥专家型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的职责和协调问题,提出甲方应注重四个环节的管理方法: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和管理、监理单位的技术协调及甲方的整体管理,和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总结了建国七年以来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并根据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如何保持党的思想纯洁、作风纯洁、组织纯洁、队伍纯洁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这对于当前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包括: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教育是基础,加强监督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势在必行。当前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重视不够、学生党员思想基础不牢固、学生党组织开展的组织生活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应通过健全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体系、创新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党组织的社会辐射功能等途径加强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进行必须在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作为利益整合的目标,以人民利益观作为利益整合的宗旨,以社会公正作为利益整合的准绳为利益整合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伦理道德的调节,建立和完善利益约束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改变某些制度性因素对阶层利益不均衡的强化作用。同时,增强党的权威,加强党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7.
90年来,党的组织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党创立初期即从多方面积极进行自身的组织建设,经历了右倾和"左"倾错误的危害,逐渐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紧密围绕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广泛展开,初步实现了向执政党组织建设的转变。从1957年到1978年间,党的组织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党的组织建设在实现拨乱反正、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学发展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党的作风建设历来广受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巩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全新道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巩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党员干部的领导作风,监督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创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党的建设理论,其主旨是解决党的性质、宗旨及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为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群众路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被赋予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新的实践特征和政治内涵。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体现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坚持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坚持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正确把握和对待群众的意见、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歪风邪气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的建立经过了长期探索的过程。1927年,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初步规定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基本框架。1928年,中共“六大”建立了“中央审查委员会”。1933年,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和省县监察委员会。1945年,中共“七大”决定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各地方党的监察委员会。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