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萌 《老人天地》2013,(8):20-21
最近,海军政治部把王朝柱创作的9部电视剧,制作成一套精美光盘《中国革命史系列电视剧》发给部队,得知这一消息他比获奖还高兴。他在电话里跟我说:“我总算给部队战士做了件事。”  相似文献   

2.
天下事     
《老年人》1996,(3)
天下事江泽民祝老同志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同志们春节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当前、部队的形势很好。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关心和支持部队的各项建设,关心和支持国...  相似文献   

3.
曲万增 《老年世界》2009,(15):20-21
1949年1月,傅作义接受我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宣布北砰碱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部分傅作义部队开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在苏州古胥门附近一个安静的院落里,住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60年前,刚满18岁的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7师政治部敌工科工作,参与改缩傅作义部队。他叫曲万增。  相似文献   

4.
魏庚 《老年世界》2011,(12):21-21
李炳田大爷今年81岁高龄。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的部队是当时华东野战军2纵队,后改为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185团1营3连)。在部队的18年里他参加了上百次战斗,讲起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几次战役,老人情绪激动。  相似文献   

5.
24年前,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悉心照顾驻地附近的一位老人。退伍后,他相继照顾并亲手送走十几位鳏寡孤独老人。24年来,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他有过愉悦,也有过痛苦,更有过泪水,但他始终执著地走着。意想不到的是,他却因此重获真爱,也收获到震撼人心的一次次感动。他,就是刘国江——2007年度“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由村民组成的专职人民调解室 孙振堂,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人,今年60岁。40年前,从部队退伍以后,他先后在乡镇从事综治工作,2002年临近退休的他,又在户籍所在地的樟树村干起了调解这档子事,是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调解员”。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知道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却很少知道毛泽东的卫士组长李家骥。李家骥是山西盂县大吉村人,13岁参军,16岁从聂荣臻的部队调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不久,担任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卫士组长,跟随毛泽东13年。他忠诚老实,工作任劳任怨,毛泽东特别喜欢他。20多岁的时候,他还不懂得谈恋爱,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他找到了对象,结了婚……  相似文献   

8.
张达明 《当代老年》2013,(12):19-19
越战时期的1966年10月,越南人民军士兵阮光雄所在部队距嘉莱省安溪镇约75公里处遭美军伏击,他右臂中弹负伤。  相似文献   

9.
75岁的老人雷华仙,用残存的左手雕出了150余件精美根雕作品,并多次被展出,让人啧啧称奇。雷华仙老人出生在湖南省常宁市新河镇高滩村。15岁那年,他和哥哥同时被抓了壮丁。1945年9月,日本宣布停战投降,兄弟俩领到几块饷钱回了家,发现父母竟还健在,一家人相拥而泣。谁料,1947年5月,雷华仙再次被国民党抓壮丁。1949年,所在部队在四川被人民解放军改编,他才获得新生,成为了一名革命军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雷华仙跟随部队奔赴前线作战。他参加了汉江战役、西海岸防御战和高山里、铁山战斗等大小战役,多次…  相似文献   

10.
许世友和我们一起照相马勇近日整理影集,看到了许世友司令员与我们的合影,当年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熟悉许司令员的人知道,他是一位看似严厉实则慈和的将军。他下部队,官兵们都望能与他合影留念,只要提出要求,他总是十分乐意。但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必须先做好...  相似文献   

11.
闻一 《中外书摘》2011,(6):77-79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11月5日在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针对美国将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明确表示:“此前曾计划取消导弹部队一个师下属的三个团的战斗值勤任务。这支部队部署于科泽利斯克,这个师已计划在2010年解散。我现在决定,将这一计划推迟,我们不会解散任何部队。”梅德韦杰夫还警告说:“如果有必要,为了消除反导系统的影响,在加里宁格勒州将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2.
爱的味道     
思齐 《现代妇女》2010,(10):43-43
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是从一条鱼开始的。 那时候,爷爷在部队当参谋,年轻干练的他得到了女兵们的青睐。但是爷爷却满脑袋顽固的思想,一心要找个同乡当媳妇。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民歌”《编花篮》身世之谜 郭复善今年已78岁高龄,出生在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一个贫困之家。解放前,郭复善就参加了八路军,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后来,他被调进部队的乐队,面对一大堆陌生乐器,他从零开始,一件一件地学,一点一点地向人请教。  相似文献   

14.
不变的热心肠王明厚25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精心照料着两位素昧平生、体弱多病的老人。他的动人事迹在浏阳河畔有口皆碑,传为佳话。他,叫胡明亮。1971年,26岁的胡明亮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长沙铁路工务段浏阳河桥梁看守工区担任巡守工。工区里有个叫喻东...  相似文献   

15.
马忠 《当代老年》2011,(12):21-21
上世纪5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曹力熹参了军,在南京部队学习炮兵技术。在部队期间,他迷上了打乒乓球,成了地道的“球痴”,其球艺精湛,在业余选手中很有些“孤独求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5,(3)
攻克冠心病的老军医路崇义路崇义,山西省运城市冠心病研究所所长。他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40余年的党龄了。40多年来,路大夫先后供职于解放军224陆军医院、沈阳军区陆军总院,参加过抗美援朝。在部队,他以显著的医...  相似文献   

17.
吴佳宾出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市,1978年参军到部队,1993年转业,少校军衔。作为军转干部,按政策,他应该回到城市,甚至由此进入仕途,但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到农村创业,成为当年全国军转干部中唯一的特例。后来人们知道,他去农村不是图名,而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在那个城乡差别明显的年代,他不仅人去了农村,户口也一并跟了去。  相似文献   

18.
座落在辽宁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是全国有名的学习雷锋教育基地。在这里安度晚年的离休干部中,有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有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有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日前,记者采访了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张玉敏。这位73岁的老人,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40年前他扮演雷锋的故事。1948年,张玉敏18岁,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正赶上部队招兵,于是报名应征,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在学校,张玉敏是文艺骨干,常常自编自演一些话剧节目,颇有艺术细胞。到了部队以后,首长看中他是一…  相似文献   

19.
《伴侣(A版)》2014,(4):32-33
问:我和丈夫闹离婚,为转业费如何分割的事纠缠不清。我认为,那十几万元军人转业费是夫妻共同财产,一人一半;他说,这转业费是部队给退役军人的,是他的个人财产,应该由他独享。双方争来扯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请问:军人转业费姓“公”还是姓“私”?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天地》2005,(4):54-55
我丈夫18岁入伍,26岁与我结婚。去年转业时,他36岁,部队发给他40000元转业费。今年以来,我俩因性格不合,多次协商离婚之事,但就那笔转业费如何分割,我俩发生了分歧:他认为转业费属于他个人所有,我则认为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请问:转业费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属于个人财产?如果我俩离婚,这笔转业费应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