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光海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9-82,85
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意在探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落后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从而对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由此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贸进出口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出口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最具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贸出口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昌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57-59,63
我国外贸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不仅出口量大 ,增长速度快 ,而且以贸易条件衡量的贸易效益好。以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各地区的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会发现沿海地区的出口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原则 ,而内陆地区却出口相对较多的自身不具备要素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追求的宏观目标为经济—生态—社会多目标群 ,追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目标。技术进步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方法和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赖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水电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结合西部地区水电能源的特点 ,论述了水电能源开发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针对水电能源开发的现状 ,探讨了该地区水电能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之误区解读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永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75-77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的提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愈显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误区,并对走出误区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建立起政府、文化、科技、教育的多元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48-15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广袤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整体稳定和平衡不可分割的区域,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西部地区丰富的生物及森林资源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危机。尽管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都有诸多不足之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地过程中,亟需建立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同时不断提高地方环保立法和执法水平,从各个层面完善对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地域差异。本文剖析这种不利影响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体现,也阐明了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如何化弊为利,并以此作为西部发展的契机,笔者尝试着有的放矢地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国的传统货物贸易环境恶化 ,对弱小的服务贸易产生冲击 ,从而推动贸易方式向无纸化贸易转化。为扭转我国出口创汇的不利局面 ,应从产生创造优势 ,对企业进行知识化改造 ,扶植中小企业 ,组建跨国集团公司 ,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促进我国的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10.
雷国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现实,本文在对东西部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国家政策、利用外资、发展非国有经济等方面,实施向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韩丽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Z1):19-20
在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文章着重探讨了西部地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部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分析,作者着重研讨了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西部开发必须遵循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自然灾害减灾、加速城市化、技术创新、协调与东、中部的发展关系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现状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林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系统研究比较普遍,而对林业人力资源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该文从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人力资本潜能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林业人力资本在西部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开发、提升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本潜能的主要途径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耿香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77-80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西部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地位趋于下降,环境地位趋于上升;传统制造业地位下降,国际贸易地位上升;政策优势地位下降,人文优势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志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21世纪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并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渠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8):1-6
对西部和西部民族地区来说,固外要积极争取外部的支持,但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有创新,有突破,有实效;尤其需要辩证"生地"到"熟地"、向政绩负责与向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发展经济"与"经济发展"这三个问题;并在七个主要方面实现观念的变革.这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佟文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Z1)
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应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立足优势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日益成为第三产业最具有发展活力的行业。它不仅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最有效地安置剩余劳动力;而且也是一种集成性产业,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带动人、物、运输、信息、资金的流动与经济繁荣。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垄断性。西部地区要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