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一般产品和服务过剩的现实相反 ,我国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已成为制约 2 1世纪经济次高增长的瓶颈障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公共品及其有效供给不足公共品是与私人产品和服务相对称的概念 ,指政府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其范围很广 ,诸如基础设施、国防、警察、司法、教育、卫生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把它分为两部分 ,即公共产品 (硬件 )和公共服务品 (软件 )。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公共品短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公共品产品链公平的扭曲是转型体制逻辑的必然.中国已经由私人品短缺进入公共品短缺阶段.实践证明,就暴露出的公共品公平问题实行个案整改是无效率的.因此,必须把公共品存在的短缺和次品问题放在公务员公共品产品链中进行整体思考,并以考公、企改、医改、教改、房改等有关公共品质量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推进低交易成本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准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抽象出的供给模式,实质是在准公共品供给中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及非营利组织供给。由于准公共品的层级性和复杂性,不同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对于准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单一制度安排无法实现准公共品的充分和有效供给。只有建立复合的准公共品多元协同供给机制,才能实现充分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品生产方式的选择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中无论是学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在公共品生产方式的选择过程中,生产效率无疑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然而,影响效率的核心因素并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归属,公共品无论是采用公共生产,还是私人生产,提高效率的关键均在于明晰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5.
反公共品理论是西方产权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反公共品产权是同公共品产权相对称的一种产权状态,它是指众多所有者同时拥有对一种稀缺资源进行利用的有效的排他性权利这种状态,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反公共地悲剧”。国有资产之所以利用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名义上由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处于众多政府部门的实际控制下,从而使国有产权变成了一种反公共品产权,陷入了“反公共地悲剧”的陷阱。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将严重分割的国有产权统一起来,使之摆脱反公共品产权状态。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一般都把公共品的私人提供行为归纳为利他主义,但私人提供公共品的动机相当复杂,而且私人提供者同样也具有城市偏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或许这对缓解我国现阶段一部分地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困境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7.
政府资本与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范围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现实社会中 ,大量的公共产品是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且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这类准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投资还是由民间投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民间资本投资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比较效率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受益范围原则及责权相称原则。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把是否有收费机制作为重要区分条件 ,将基础设施项目区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 ,并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 ,以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徐梅 《天府新论》2013,(1):60-65
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农村地区进行地方公共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引导非公共投资流向农村地区,促进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在配置,使得农村地区居民能够共同分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分私人投资、政府投资、地方公共投资的权利与责任边界,正确区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地方公共设施区位选择与地方公共投资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品有效、公平提供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依据公共选择学派的分析逻辑,政府公共品供给的外部性与公共决策制度的功能缺陷、公共决策行为的主体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完善和优化公共选择过程的制度建设就成为防止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负外部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史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农业发展,内容相对集中.1919~1949年间,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国民党政府放松了对农村社区的服务,此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相对苍白期.受财力的限制,革命根据地政府在农村主要提供社会救济、农业水利建设、文教卫生事业等公共产品.总体上讲,新中国建立之前,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中具有职责的相对稳定、主体上的相对集中、内容上的断续波动和成本上的劳力隐含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益物品和私益物品。这两种物品的供给是互为条件的,只有均衡提供,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分重视私益物品的生产而忽视公益物品的供给,不仅妨碍私益物品的生产,也将影响社会公正和社会团结。促进私益物品和公益物品的均衡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产品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GDP口径核算公共服务的价值的方法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公共产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表现为私人部门的利益。人均产量除以财政支出占总产出的比例的商是对公共产品价值量的衡量。80年代以来,我国的公共产品的价值大幅度上升。世界各国的公共产品价值有很大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的竞争的实质是公共产品价值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界和教育界最头疼问题。目前,对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的论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等教育是公共产品,另一种是高等教育是俱乐部产品。本文从公共产品的特性以及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着手,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剖析,并进而提出了作者观点:高等教育是私人产品。在对高等教育的重新界定的基础上,进而论述了政府在高等教育中角色和地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正确定位的问题上,应该考虑两个基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边界、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根据这样两个基准,可以把经济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划分为四种类型,政府要选择既要需要做又能够做好的事情。就浙江本地的情况来说,作者认为下一步政府最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性和制度性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有其特殊性,适合地区发展现状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运用有利于减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探讨集中连片贫困治理,是从公共产品理论本身出发,总结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公共产品性质的条件,结合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贫困情况,分析适合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加强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以提高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天然提供者,政府也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但当信息完全的时候,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也会有效率.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的难题之一,也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是有一定前提的.公共物品理论的这些发展对于我国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玮 《兰州学刊》2014,(9):142-149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公共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存在着均衡态,即公共支出均衡.不同于市场均衡,公共支出均衡意味着在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约束下经济效率目标与公平产品目标的同时最大化.从均衡视角评估公共支出结构正是经济学对政府支出定位的应有之意.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较长时间序列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公共支出中各支出项目对HDI的边际贡献率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这说明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在长期中表现出均衡改进的特征.而各支出项目边际贡献率变迁趋势的差异性则表明依照均衡原则调整并优化我国公共支出结构是亟待之需.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C-D生产函数考察劳动及资本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劳动的边际产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论:长期的高机会成本使粮食种植的劳动力投入持续减少,已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其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从而使通过资本替代劳动来提高粮食生产率变得困难,这造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建议:近期内采取措施提高种粮的比较收益以吸引部分青壮年留在农业;远期则需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消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通过耕地的规模化生产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琳 《学术探索》2007,(2):29-34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进展。我国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四个研究视角出发,梳理近几年学者在此问题上的讨论和研究成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属性的变化以及政府供给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多元化供给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村精英作为农村中的崛起阶层,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精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力求对如何发挥农村精英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有所探讨,同时指出农村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