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886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写到:“《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在今天来讲,《资本论》仍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它,研究它,用以指导我们进行反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斗争,用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可是,《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上,熊映梧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下面简称《发展》),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在价值理论上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通常用“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来标定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并认为代表这两个特定阶段的典型著作,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许多研究价值问题的同志认为,青年马克思重视人的价值问题,这方面的论述集中表达在《手稿》里对“人的异化”问题的解释中。那么,成熟马克思是否也重视人的价值问题呢?这些同志绕过《资本论》,认为成熟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问题的论述,可以用马克思的《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那条“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甘建民同志发表系列文章,中心围绕马克思晚年俄国农村公社的观点,认为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在七十年代对俄国土地所有制进行“全新的专门的研究”看来主要指的就是——“马克思摆脱了西欧经验的框框,由一元的历史观转向多元的历史观”,马克思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的一封答辩信没有寄出,也是因为“马克思晚年的历史观和俄国公社观所发生根本性转变”“马克思表述于其中的新的历史发展观点和俄国公社的观点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公开发表的程度”,还认为,马克思没有实现《资本论》“地祖篇”原先的写作计划,不是恩格斯解释的“健康状况恶化”,而是“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熊映悟同志先后在《房产通讯》1982年第9期、《经济学周报》第22期、《学术月刊》1983年第5期、上海的《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上发表文章,反复说明他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论完善化”.他说:“如果承认一切产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矿产品,或加工业产品)的生产价格都由成本、平均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即:PP=K+AP+GR.那末,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原理及地租论不是更严密一些吗?”并且以此为例来证明“《资本论》的某些个别结论,根据不足,未必能够成立.”①熊映梧同志的这些结论不能不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研究的科学结晶,它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透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揭示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锐利武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反覆证明,《资本论》所阐明的原理是科学的真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  相似文献   

5.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它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资本论》第2卷第119页)。实现这个统一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明确的论述。这个条件可以高度概括为: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然而,是什么又如何并存、继起呢?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法差别很大。哪种对,还是都对?马克思在《资本论》是如何论述的?我认为下述观点值得商榷。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资本实现其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中说:“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在该学科财经类的自考大纲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些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司马迁有没有史学理论呢?对他的理论应该如何评价呢?这些往往被人们忽略。张大可同志编写《史记论赞辑释》主要就是为了帮助读者认识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司马迁有一个“完整的史论体系”,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在“论赞”中。作者的这一见解和论断系统地表述在本书前面两万多字的序论中。在这里,作者把司马迁那些对于天人关系,对于人类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对于历史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对于作为一个历史家在如此纷纭复杂的事物和史料面前应有怎样的态度和原则,以及他自己为什么要采用这由五部分构成的纪传体等有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野草·雪》被选入中学教材,学术界关于讨论《雪》的文章也象进入严冬的雪花,漫天飞舞。见仁见智,意见常常尖锐对立。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何处呢?粗疏地归类,大约可集中在下列几个问题上。首先是《雪》有没有象征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雪》无象征、无寄托。《雪》的主题是揭示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抒写了鲁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比较少。大部分同志都认为《雪》有象征意义。但一旦论述到“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具体的象征意义时就产生了三种对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六月五日的《广西日报》上,刊载刘亮盈同志一篇题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的文章。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其主要观点是: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这样讲过;二、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都不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三、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根源出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今对刘亮盈同志的这几个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文艺发展史上存在的客观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科学地总结  相似文献   

9.
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相近说”更多强调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在“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的相近之处,而忽视了马克思批判魁奈而形成的理论观点;“超越说”更多强调两位学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差异。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反映《资本论》和《经济表》在资本循环理论上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要观点”和“方法论”层面对两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展开比较后发现,《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呈现出“主要观点相近”和“方法论相异”并存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独特的学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发现,之所以在方法论相异的情况下《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仍然存在诸多相近之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和魁奈在考察资本循环问题时都经历“经济关系”分析的环节。然而,由于马克思和魁奈对“劳动一般”和“自然秩序”的理解不同,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存在根本性差异。虽然多次对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表示认同,马克思也意识到其自身理论观点与《经济表》存在不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0.
“文革”之前,由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艾本》)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艾本》在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二节“两种发展观”中明确肯定:“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指出:“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呢?《艾本》未曾具体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7年第4期刊登了陈欢乡同志的文章《考茨基关于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述评》。该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读者颇有启发,但笔者对该文某些观点不能苟同,以下就陈文提出的若干问题谈谈拙见同陈欢乡同志商榷并就教于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12.
刘玉莲同志的《关于“修正主义”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在《聊城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发表以后,我们通读全文,认为作者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中,到底存在不存在”修正主义”?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如果承认《思考》一文否定修正主义存在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就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无产阶级对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长期斗争是没有必要的。这一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上讲,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都是不能回避的,必须给予严肃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教学中突出其方法论的教学是笔者多年来的一贯追求。具体做法是在序言部分从总体上勾勒出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统御下的《资本论》方法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在正文部分具体剖析方法论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和叙述中的运用;以《资本论这》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之“矢”、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之“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本刊发表了王振武同志题为《以选择论为框架,建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一文.该文向我们推出了作者在哲学领域的“新发现”,这就是“选择哲学”.据说作者经过几年的探讨,认定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可摆脱历史局限性而已经过时”,以为它是“一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哲学体系”,需要“用选择论对自然、社会、思维以及  相似文献   

15.
在内涵十分丰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端于什么时代?它的发展历史基本面貌如何?它的主要民族特色是什么?它有哪些重大的理论贡献?”——这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刘良明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一书的《序论》向读者提出的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本23万余言的专著也正是以这几个重大问题为主线,广泛地搜集资料,科学地进行论证,从而作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刘良明同志的这部专著虽然出版于90年代初,但发愿写作此书却是80年代初的事。为此,作者曾在“数载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研究这部伟大著作的创作历史,对于深刻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创作史分期的基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资本论》创作史的不同时期.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分期方法:一是按照写作自然过程和阶段来划分;一是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每个阶段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我认为后一种分期方法更能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发展过程.因为《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巨著,《资本论》创作史首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历史,而马克思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一直争论不休。彭坤明同志就此撰写文章(见《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内容很好,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但是,我对该文的某些观点有异议,在此不揣冒昧,仅就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师长。  相似文献   

18.
纪树立同志发表在《复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六期上的文章《科学史:真理与谬误》,内容丰富,读了很受启发,但文中的一些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愿提出来与纪树立同志商榷。认识等于真理吗? 纪树立同志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科学真理中会包含谬误吗?回答是:不但会包含,而且一定包含。”其根据是恩格斯下面一句话:“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阐释了鲁迅在西部学术专著中关于《水浒》的研究成果与评价;在第二部分,讨论了他涉及《水浒》的其他文字.那末,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两者在观点上是否完全一致呢?倘有矛盾,如何解释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水浒》研究者和评论者给予明确的回答.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同志的文章把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说清讲透.所以我说,鲁迅研评《水浒》的本来面目并没有完全恢复,这是一个重要根据.下面我们就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把两部分文字作一对照,便可看出,观点一致者多,矛盾者少.比如《变迁》说,“《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史略》认为,《水浒》有背于“忠义”,其他文字中,亦有说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6期发表了王仁康同志的《一六二四年南京古地震论述》一文。由于作者对地震理论及计算等不太熟悉,因而该文观点与论据都有不恰当之处。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王仁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