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农民工的流动受到政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哺。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已经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批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和本地工作,其原因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法,得出返乡优惠政策、工期、学历、工资水平和生活费用、子女和老人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系统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增强农民工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健全保障体系,增强农民工城市生活稳定性;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各地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因此,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平安、和谐、幸福龙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即是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鼓励外出务工者就地就近就业以及返乡创业政策的背景下,外出劳动者的回流正在成为常态化趋势。了解返乡劳动者的回流动因,妥善解决回流后的就业问题,确保就业质量切实得到改善,不仅关乎着城市的稳定发展,也能够为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基于推拉理论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构建出回流动因与就业质量之间的理论框架,通过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回流动因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回流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与被动回流相比,主动回流的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有着更好的表现。第二,回流地点的不同会造成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回流到城市群体比乡村的就业质量及其各项指标更好。第三,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会在与回流动因的交互下造成就业质量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是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农民工培训不仅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更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开发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技能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丰富性,构建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其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培训效果、培训意愿对农民工市民化有显著影响,培训次数、培训证书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务工经历没有成为其内在的人力资本因素。大专是农民工工资级差的明显分界点,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工进入技术工人和管理职级的比例较高。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至今,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如同滚雪球一样已拓展到2.1亿多人,而且正在悄然更新换代,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以全新的面貌走到历史前台,成为这一群体的主导力量。因此,二代农民工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形势的稳定,也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当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好,未雨绸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郑磊 《劳动世界》2016,(15):3-3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益保障情况,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此为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梳理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农民工作为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在他们涌入城市的同时,其子女也随着父母们的流动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当他们重新面对并要融入一个与农村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势必产生冲突,尤其是对孩童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入,也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正视农二代由社会融合产生的的诸多问题的同时,如何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也是我们现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急切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身上存在的不同特点,对比了两代农民工对城市和农村的归属感,并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农保模式等四种主要制度模式,从制度的价值理念、制度运行效果、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比较。结论是:①四种模式在价值理念、制度运行效果、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可持续性上存在着一定差别,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农民工。②缴费成本过高是影响大多数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入手,按照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层分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③管理水平落后是造成制度设计问题、制度运行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制度设计水平和制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农民工市民化阶段.而农民工市民化的瓶颈是其成本问题,社会保障成本是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主体,其构成复杂,涉及主体多,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影响巨大.因此,了解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成本有多少,以及其分担状况,才更能有的放矢地集中各种资源条件,将农民工市民化产生的巨大社会保障成本转化为分担方案.从而促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与户籍改革、土地确权等进程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自身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使他们具有了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根本上讲,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以非制度化状态生存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予以战略思考。从逻辑上分析,农民工最终要归入两个基本流向:一是由融入城市经济要素发展到融入城市社会要素,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二是走返乡创业之路,融入新农村建设,实现由"传统农民"到"农民工",再到"新型农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