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5):33-39
权力腐败是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不良现象。寻找权力腐败的根源,不可仅仅归因于权力本身,也不应抽象地归因于人的自私性。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深入考察人的本质和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认识到权力腐败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和剥削观念。因此,消除剥削制度及其观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消除权力腐败的治本之道,但同时不可忽视腐败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残余与外来渗透,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上下级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是指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到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系统中紧密相接的上下一级之间的关系。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尤其重要,是直接关系到它们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自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常委会以来就提出来了。但至今尚未解决。有的说是联  相似文献   

3.
"权力"是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不同,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不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的"均势"基础上,而是以相互依赖为分析框架,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既包括了"硬权力",也包括了"软权力";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力量,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揭示了"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是对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论分权与权力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权与权力制约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分权的学说与权力本身一样古老,而有分权就有权力制约。我国的权力分工与制约体制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权力制约制度,在本质上带有调整和探索的性质。与实行多党制的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分工和制约只能是相对的,而分权与权力制约的变革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国家权力如何民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于权力和真理的关系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导出一个简单化的结论:权力等于真理,这显然是错误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权力与真理及其两者的关系呢?笔者略述自己的粗浅认识,以就教同仁。一从理论上讲,权力和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范畴,虽然不能把二者说成是毫无联系的,但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权力(不是指一般的权力)是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权力是指某些人有  相似文献   

6.
"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控制了现实"——这并非耸人听闻的猜想。随着互联网不断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一个网络帝国似乎正在逐步形成。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一时间闹得全世界都沸沸扬扬,似乎让人看到了帝国型网络公司的前景,同时也令人想起了电影《黑客帝国》。影片中,巨大的虚拟母体MA- TRIX主宰着世界和人类。未来的网络帝国会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提出和论证了任何国家权力都要控制、失控的权力是通向腐败的权力的观点,肯定了革命导师提出的权力监督的思想实质上就是控制权力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监督权就是权力机关控制同级一府两院和下一级权力机关的权力。文章强调指出,三权分立是适合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我们决不能照搬。澄清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所体现的制约与三权分立的相互制衡的主要区别及监督权行使的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代国家存在某种至上的“国家伦理”或者“国家价值”,推崇“必要性中无法律”的“正当性”.当外敌入侵或强大的国内阴谋将要推翻现存的政权时,基于国家理由的“正当性”就可以实施紧急权力.在现代,在“古典正当性”被“宪政”“民主”“人权”等现代概念耗尽的背景下,为实现保存国家这一目的,如何用成文宪法规范紧急权力已经成为看似矛盾但又必须实现的“合法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紧急权力理论的梳理,着眼反恐时代的美国问题,试图寻找紧急状态下行使紧急权力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范围,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如何运用权力又成为一个新课题。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去做一定的事情。权力——属于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也理应成为管理人员考虑的中心问题之一。可是如何看待与运用权力呢?这里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担任了管理者的职务以后,就会对他人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为什么有时“指挥棒”又会失灵,而某些管理人  相似文献   

10.
1 任何国家权力都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系统。横向系统主要指最高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分工和代表机构的立法权限等。纵向系统主要指国家结构,即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相互关系,这两个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构成完备的国家权力体系。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病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弊病不仅表现在横向系统上,而且也表现在纵向系统上,中央集权太多,地方无权或少权。现在在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讨论中,不乏关于中央一级的分工和制衡的议论,其实这仅仅涉及到权力分工的一个方面,即横向系统的分  相似文献   

11.
唐土红 《太平洋学报》2010,18(12):10-18
权力的善恶问题很早便为思想家们所关注。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仅侧重在儒家政德"善"的演绎上,而在以"法治主义"为文化基因的西方,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权力仅有"恶",并"以恶制恶"。事实上,西方思想家有关权力善恶问题形成四个流派,即以权力理想主义为代表的权力之"善"说,权力契约主义为代表的"必要恶"说,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绝对恶"说和行为主义"纯科学"为代表的"价值中立"说。他们从各自的立场与需要出发,系统阐释了权力的善恶问题,从而构建了一道独具风格的权力德性思想的镜像。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到人们这么说:“这对夫妻的感情真不错。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有争过一句吵过一句。”一般说来,这可能吗?他们之间从来不曾发生过任何冲突吗?冲突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为区区龃龉常常引发可怕的后果。有的人则既不回避冲突,又不扩大冲突,而是紧紧地抓住冲突的契机,促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从而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这便是创造性冲突的含义。按照人们在进行创造性冲突时的动机、方式,可以列为以下几类:交流型。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愿望有时候是通过冲突的方式实现的。鲁迅先生在《唐朝的盯梢》一文中写道,即使骂,也就大有希望,因为一骂往往便可有言语来往,所以也就是“扳  相似文献   

13.
“权力阶层”是指参政议政、执政握权的社会“权力人”的总和。他们操纵着国家机器、宪法法规、战略方针、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并调控着社会运行。故而关系着整体的政治态度、哲理观念、工作作风和管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左右着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影响社会行为效果,关联国家前途命运。因此说,社会的历史演变,现实社会问题的产生,未来前景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是权力阶层宏观调控的结果。一、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是权力阶层导演的。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但不是自发无序的,是在其权力阶层宏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1989,(4)
1980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委机关(按照国家规定,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抽一部分直接到行政机关工作),开始了我本不该走,而非走不可的仕途之路。那时我就想,如果不改革高考制度,如果没有中专文凭,如果不是80年毕业,我能走上这个令人仰慕的职业吗?文凭代表了什么,不就是知识的象征吗?我想起了美国管理学家开培尔的话,权力分为两种,一是来自知识的权力,一是来自职位的权力。二者统一才能实现高效领导,既然历史把我推上了政治舞台,就拚搏一下吧!第一步先掌握管理知识、干出成绩:第二步取得职位。就这样设计自己。然而,我想错了。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自利性与行政权力畸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光胜 《探求》2000,(4):48-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强市场、强政府”为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政府作为社会的一个利益集团,其固有的自利属性极易膨胀。如果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一方面它将导致政府腐败,使行政权力在一些官僚手中发生畸变;另一方面又会极大地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时会导致政府丧失控制社会的能力。因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政府的自利性的关注,让政府的自利性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公共权力更好地为社会利益服务。 一、政府的自利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和政府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16.
权力、利益和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经典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理论庞大体系。在现实客观存在的世界中,国家间政治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权力以利益为基础和目标,国家利益是权力斗争的中心和本质。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最终和平,必须对国家无限追求权力与利益加以限制,争取实现对由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工厂企业的领导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关系的合理调整。厂长负责制的建立,使厂长的权力比过去大了,这就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厂长权力增大后,是不是意味着什么事都由厂长一个人说了算,对厂长的权力有没有一个社会控制的问题;厂  相似文献   

18.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典经济理论开始,供需均衡就成为价格理论核心内容.均衡分析成为研究价格问题的主要理论工具.但均衡理论严格的假设条件使理论严重脱离了现实.导致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信息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虽然都对价格理论做了重新的阐释,但仍没有揭示价格形成的本质.物的均衡仅是交易关系的一种表面现象,权力才是这种表象后面物的均衡的根本决定因素,均衡理论的价格说明的是物与物的关系,而事实上,价格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价格的决定不仅仅是商品供需量,还包括其他影响因素,其中,交易双方的权力在价格确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价格不是供需双方商品量的均衡解,而是各行为主体权力博弈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的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历史合法性是否一劳永逸?党执政的现实合法依据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实质上涉及执政权的合法性。所以,从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维度就解答了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问题,即执政权来源于权利,取得于法律的规定和确认,受制于权利。它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涵,符合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谈到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人们自然想到汉斯·摩根索;一提到摩根索,人们自然又联想到他那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广为人们阅读的著作《国家间的政治》;而一想到《国家间的政治》,人们头脑里便赫然出现“权力”这一字眼。因此,对摩根索权力观作一评介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摩根索的思想,加深对现实主义学派的了解,进而深化我们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国际社会的认识。一、权力的含义及其地位在摩根索看来,政治领域中的权力不是“人对自然的权力,不是诸如语言、讲演、声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