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所创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在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冷战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不依附于任何大国集团,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把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提到一个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明晰当今中国历史方位、把握当下党的使命担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义重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其中,治国方略思想是核心、党的建设思想是关键、大国外交思想是保障,三者内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三维向度。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必然,集中反映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真理的必然指引,顺应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必然理论进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应然,集中体现在立足世界百年未有的风云激荡,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互动中为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应然前景与应然方案给出了独具智慧与气魄的中国解答。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必然为理论应然奠定基础,理论应然推动理论必然深化丰富。习近平外交思想是理论必然与理论应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集中体现,这一外交思想生成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亟待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蕴含了立意深刻的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国家利益观的外交思想内涵。其中,国际秩序观表明了中国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与角色定位;国际责任观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程度,并据此确定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应综合考量的内容;国家利益观则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利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原则,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基础,以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加强宣传工作为保障,以发展大国外交、增强国际认同等途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致力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促进意识形态的稳定化常态化发展,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性导向性作用。这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坚强有力、意蕴深远、为群众喜闻乐见、得到国际认同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开辟了意识形态构建的新路径,也开创了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体现了中国以"和平"和"发展"为核心要义的外交理念,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世界和平的重视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宗旨,是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及价值理念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天下为先"的思想及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使传统的全球治理难以为继,世界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秩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国际视野,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中国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向制定者和维护者身份转变的结果,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际局势的准确研判和宏观把握。我们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该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推动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治理,向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推动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其发展完善的历史逻辑值得深入研究与总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汲取中华文化智慧与文明成果,鲜明展现推动全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新时代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外交征程中,既为扎实办好中国的事情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朝着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迈进。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向度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彰显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开拓性意义与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时代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老一辈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把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王毅 《21世纪》2013,(10):25-2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特点、新变化,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就我国外交战略方针和政策主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我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发展期和开拓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景和币只校进展。其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外交工作尤其是做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部分,又是其外交政策立论的基础和实践的前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新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邓小平充分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一外交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特别指出中国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战略研判。回顾对外交往历史,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都体现出对于国际道义的高度重视。"公道正义、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作为集中反映中国外交道义的核心价值,突破了西方国际关系道义理论的传统观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进行创造性结合,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中国经济为目的的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 ,不仅构成了邓小平思想内容 ,而且也是我们党和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思想与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实施的原因 ;阐述了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 ;叙述了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述了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观的构建,从邓小平"有所作为"外交思想到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理论架构上渐趋系统化、中国和平与世界和平紧密相连的世界和平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同体和治理共同体是当前维护世界和平最为务实有效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外交思想成熟期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实行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同兄弟党的关系。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内政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 ;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照抄照搬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 ,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并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预见和论证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变的国际体系,加之中国自身的实力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外交战略的定位十分困难。正确区分中国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和无关紧要的利益,是中国外交战略定位的前提。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中国的外交战略定位应该坚持: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以亚太地区大国为基轴,进可由地区政治对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发挥有力影响,退可以稳定国内政治,形成国家政治、地区政治、国际政治和世界政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全面领会习近平同志成为国家领导人尤其成为党的总书记和领导核心后处理中美关系问题、引导中美关系发展的体系性观点,以及从他的对美外交言行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策略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合作共赢策略、首脑外交策略、人文交流策略,以及风险预警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处理中美关系的策略旨在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避免中美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构建一种全球治理新秩序等。习近平总书记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策略,不仅构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和关键,而且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旗帜和标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生成逻辑:其一,它源于对以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和此起彼伏的侵略扩张与霸权战争为核心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践行和超越;其二,它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的弘扬和发展;其三,它源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其四,它源于对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城邦政治思想、"永久和平论"、"世界精神"、"世界主义"等国际主义理念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