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我发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它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过程中西藏与全国的关系,西藏自身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以及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我们在合理利用援藏机制的基础上要有重点的加强保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优化产业结构、大力保障民生、开发和利用自我人力资本、加强生态保障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以有效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决定着西藏农牧民、农牧业、农牧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而且决定着西藏整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当前,西藏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用于农牧业生产的物质资料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但是,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较为缓慢,农牧业生产中开始显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不相适应的情况。通过完善农牧民知识技能培训体制机制,加强农牧区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农牧民非农牧业生产活动参与度,加强农牧区的科普工作,可以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组织走自我发展之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大学组织最终要走自我发展道路。因而,大学组织自我发展问题便凸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多学科背景下研究大学组织自我发展问题,对于推动大学组织理论研究和院校自我发展的研究深入,对指导我国大学在治理模式下自我发展,提升组织治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干部队伍的作风与能力素质建设是衡量党在西藏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西藏干部队伍建设应坚持如下维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西藏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抓好党的纪律作风建设,提高西藏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引导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西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完善制度建设,使西藏干部接受刚性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场景,科学阐释国家治理效能视域下党的自我革命话语逻辑,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效能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关系,提升国家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之间的转化效果。党的自我革命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落脚点,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核心环节,努力实现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党通过自我革命的形式在国家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中发挥着主体中介的作用,实现了两者间的双向互动。党的自我革命运用整体性思维在国家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之间建立起一种结构性的均衡关系,在发扬国家制度优势的同时,合理地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执掌政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使命,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理论、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自我觉醒。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中心,实现执政党的自我调适,提升执政党自身治理与内部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以制度建构、开发与整合为中心的制度性调适,实现党、国家、社会的有效互动,以制度调适为核心实现执政党的自我革新。党肩负着领导与执政的双重使命,在实现执政党的自我革命的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有效领导创造发展,提升执政党执政合法性与民众对于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外部基础。  相似文献   

7.
1952年以来,西藏金融发展模式由外生金融发展向内生金融发展转变,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被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替代,金融业务持续稳步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金融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化层次低、资本形成能力弱、区内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西藏金融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在于资金的短缺,而在于西藏金融生态体系不健全,即金融生态主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因此,有必要健全西藏的金融生态体系,为西藏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文章通过对新疆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自我发展的主体视角,构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的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疆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家庭三个主体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地区之间自我发展能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企业、家庭三个主体自我发展能力不均衡。继而提出提升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的保障措施,以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实力"建设的西藏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软实力"建设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着力从我们在发展"硬实力"解决西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困境"出发,剖析达赖集团对"软实力"的运作,剖析"3.14"事件,阐明转向"软实力"建设对稳定西藏社会的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是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国家治理西藏的国家战略策略.要在加快"软实力"建设中找到突破口或者重点领域.提升西藏公民能力建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提升引导与管理西藏宗教事务能力,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国家涉藏国际公关能力建设,强化提升藏学研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脱贫,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最艰巨任务之一.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本文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行动主体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趋势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扩充了教师认知,改善了教学过程、课堂管理以及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生态,为增进教师辅助性知识、提升教师课堂互动力、增强教师教学监控力以及提高教师校本教研力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人工智能也对教师固有的角色观、知识观与能力观发起了挑战,并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角色转型,不断提升跨界融合能力与智能素养。为促进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发展,国家应在政策扶持与制度建设中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固保障,学校应在设施完善与校方鼓励中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良环境,教师也应在知识重组、能力提升与自我重塑中积累自主发展的资本。  相似文献   

12.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制度治党理论,演化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建设的百年发展进程,形成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探索,是一个由党的自我净化制度规范、党的自我完善制度规范、党的自我革新制度规范、党的自我提高制度规范四个基础制度单元所构成的,连接四大纵向层级序列,涉及六个横向领域的制度集成体系。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功能效用可以从党的自身建设层面、政治层面与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新征程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着力在优化要素供给、深化要素衔接、健全革新机制、重视效能转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就业能力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就业能力的提升困境,并从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和城市社会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政府要着力打造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制度平台;企业要勇于承担在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方面的社会责任;农民工要提高自我增能意识以提升就业能力;城市社会要提升包容性以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援藏奠基于教育公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认知和价值观念体系,其演进大致经历了教育援藏的初步提出和谨慎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提出和初具体系以及教育对口援藏体系化和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外部观念如西藏特殊性、民族平等、科教兴国等,和内地政策实践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交互融合,逐步形塑了当前的教育援藏体系。整个制度建构过程凸显观念推动-政策借鉴-政策实施-政策修正-有效制度沉淀的基本逻辑,这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经验。但过度的制度价值依赖与制度内在理性化扩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未来教育援藏需注重结合国家战略与西藏地方区情进行理性设计,整体思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关系,提升西藏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文章以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为例,结合对口援助,从各级政府、企业和农牧民等层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发现西藏各地区的财政自给率极低,扎囊县企业缺乏竞争力,农牧民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在对口援助基础上要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就应努力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参与性管理,尽量选择具有内生性的产业以及正确看待与处理对口援助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当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由于受社会歧视、残疾人自身缺乏强烈就业愿望、残疾人自身残疾障碍、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原因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度原因影响,残疾人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是关键。但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促进残疾人就业,使其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旧西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意识形态使社会陷入"内卷化"状态,民主改革成为西藏不可逾越的社会革命。改革为在西藏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扫清了障碍,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西藏先后建立。西藏社会迈向民主法治、国家直接治理的新时代。西藏民主政治制度是在国家宪法原则下与当地实际相协调、相适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四项制度构成西藏民主政治实践的平台,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组成现代西藏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促进并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应在政策选择上作如下考虑: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发展共产党的党内民主,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文萃与信息     
结合西藏的区位条件和国家法律所赋予的特殊待遇,西藏对外开放的政策结构宜选择“双向推动,边贸突破”的策略。所谓“双向推动,边贸突破”,即加强西藏同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协作,增强西藏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西藏市场在国内统一市场中的协调运行;加强西藏同国外特别是毗邻国家的经济贸易关  相似文献   

20.
西藏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短缺低效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矛盾。为了切实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就必须大力提升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文章从西藏各族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视角出发,初步构建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及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