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从政府部门、高校、就业工作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工作的主题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四项成因,至少有三项与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教育不够有直接关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将会在三个方面对大学素质教育实施起到客观的推动,使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显得更有意义。现在的困难将会带来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有限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前,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就业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全面分析和阐述了服务型地方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工作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促使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已摆到了我们面前.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从经济的运行方式即资源的配置方式上论的,即资源的配置方式由市场导向。大学毕业生作为专门人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双向选择、自由结合,实现人才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因此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涵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博士培养渠道的拓宽,近两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在数量上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及博士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为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大学毕业生都涌向了读博这个“独木桥”。以前博士的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大学、科研院所,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博士就业的保险箱,但由于大学、科研院所人员编制的局限性,从今年暑期的就业形势来看,现在博士文凭并不能成为他们进入大学、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时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关系最密切的老师,与学校其他老师相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辅导员由于自身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所有领域都发挥其作用。一直以来,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何领域应有所作为,在何领域有所不为,即明确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职责,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的经济分析方法,阐述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做出的行为选择,并对完善辅导员做出这些行为选择提出了可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本内涵,在分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的原因,以及搞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和做好这些工作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毕业生与低就业竞争力大学毕业生在个人基本条件、就业能力、就业准备行为等三方面的主要差异,结果显示高低就业竞争力大学毕业生在这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进而对高就业竞争力大学毕业生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有扩大趋势。在教育层次、就业行业、职业岗位、学科专业和实习期等方面,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高于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收入的性别差异、行业职业的性别隔离和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等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加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完善公平就业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缩小男女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付超  朱丹丹 《国际公关》2024,(5):185-18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长,就业需求随之变化。本研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框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凸显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具体趋向。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趋向、择业标准以及个体感受。提出鼓励创新求职节目、新媒体平台开通多渠道“一对一”咨询服务、加强媒体信息中的价值引导等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认知、满足就业个性化需求,关注就业心理需求的疏导,助力实现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加强法学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的制度、体制方面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设计。能克服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的主体障碍。提高能力,顺利就业。具体说来,大学一年级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意识;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四年级引导大学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的原因,以及搞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和做好这些工作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正确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赋予了毕业生择业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择业难。如何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实现正确择业,是当前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从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意向、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100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是从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信息;在就业意向方面,许多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单位;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薪酬待遇不足和学校名气会极大影响就业。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 ;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应用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2017届)的本专科毕业生数据,分析了家庭经济资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上,其影响为正向;求职花费对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匹配度的影响最显著,在求职中有较低花费、中等花费和较高花费的大学毕业生在上述两个方面均比基本无花费的大学毕业生低;评价家庭经济状况对求职的重要性程度对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评价重要程度一般和很重要的大学毕业生相对评价不重要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均低.提出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优先提供就业见习机会、设立就业专项资助基金,以及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快速扩招导致毕业生增长速度大于需求增长速度,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趋于紧张。文章提出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不良择业心理、就业诚信缺失、高校招生专业、数量与市场相脱节等方面,并从8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呈递增趋势,但我国的就业形势艰难,使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困惑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问题。归纳起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在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学校、大学生和社会,都应共同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