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电脑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文化现象 ,具有与传统写作方式不同的文化特征。随着电脑写作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脑写作教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在观念、内容、方式和手段上显示出崭新的态势。在写作课中增设电脑写作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电脑写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来落实素质教育 ,已成为深化写作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电脑的普遍应用 ,给写作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写作主体来说 ,可以减轻写作劳动 ,方便快捷获得写作材料 ;从文学创作来说 ,出现了创作的大众化 ,作者与读者实现了零距离 ,还出现了创作的电脑化 ;从新闻写作来说 ,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 ,作者与读者双向互动 ,新闻文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应用写作来说 ,利用模板 ,使应用写作变得方便、快捷、规范。电脑写作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写作中人文因素的减少 ,平庸之作增多 ,虚假新闻和写作中投机取巧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3.
电脑写作与传统写作既相同也有异。它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与传统写作相比较,它有着很多的优越性。写作理论和规则指导着电脑写作,顺应时代发展,做到既会电脑写作,又善于电脑写作,对于信息时代的写作者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写作学科建设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写作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新闻写作内容生产。为了探究中国受众对人工智能机器写作的态度,本研究使用真实的中文机器写作稿件,进行了一项2(作者:人类vs.机器)*2(新闻性质:正面新闻vs.负面新闻)的在线实验,以验证新闻作者(人类vs.机器)的身份如何影响受众对新闻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阅读正面还是负面新闻时,相较于标注人类记者写作,机器写作的新闻在可信性和专业性方面得到的评价都较高,在可读性层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写作教学走在世界前列,必须马上着手研究、引进电脑智能写作。研究电脑智能写作的第一大课题是建立形式系统。写作形式系统具有历史的沉淀性与演变性特点。建立电脑写作形式系统应以现代写作理论体系为基础,充分吸收现当代应用写作研究的成果,先从应用写作入手,然后是文学写作,并且最终用计算机语言体现文章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7.
电脑的使用是行政公务写作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本文主要就电脑在行政公务写作中的优势、运用现状、发展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应用文是写作者思维的产物,应用写作需要作者具有完善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在智能结构诸要素中,思维力处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核心地位,贯穿于应用写作的全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强化思维定势养成训练、思维品质训练和思维纠错训练,以引领、促进其它写作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电脑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对写作(尤其是汉语写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写作学的角度看,电脑和网络主要是工具而不是媒介,但是工具的变革也会对劳动者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其间固然有弊,但其利更为明显。在高科技条件下,写作主体更要坚守人文精神,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驾驭新的写作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1.
写作目的,是指作者通过写作活动要实现的文章的社会价值;写作主体的写作目的意识,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在作者头脑中的自觉反映。写作目的是写作活动的“指挥机构”,写作目的意识通过主题意识,指导和调控各写作环节,各写作环节通过为主题服务,来实现为写作目的服务。读者意识是写作目的意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8,(3):16-18
同学们,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发展,大家对电脑一定很熟悉了。你曾经在电脑上进行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字练习,是在电脑上作画,是在电脑上玩电子游戏,还是在电脑上制作个人网页?你利用电脑发过电子邮件吗?你利用过电脑网络上的学习资料进行写作或是其他的学习工作吗?  相似文献   

13.
电脑写作与传统写作相比所具备的潜在优势及制约电脑写作的一些客观因素 ,对促进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提高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5.
电脑,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尤物,它像一只不断生长的章鱼,用那密不可数而无所不触的触须,将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一切生活牢牢地粘在自己怀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乃至越来越普遍的电脑写作者,离开它就几乎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一日不开机就有点怅然若失,便是明显的例证。这本非坏事,人类发明,豢养电脑,原本就为了这个服务于我们的根本目的。问题是,一旦这眼下看来也确如宠物般乖巧伶俐,如机器般言听计从,却也在以比人  相似文献   

16.
胡震生神话     
宛然 《可乐》2010,(7):48-49
从送电脑的“板儿爷”,到IBM公司优秀员工,他用了四年。 从工程师到单单不败的销售黑马,他用了三年。 从执笔写作到创下国内新作者版税纪录,他只用了八个月。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人性的现代主义揭示而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小说技巧也一直是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我弥留之际》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于一身,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写作的典范。文章从互文性角度解析这部小说的构思策略及主题,阐发了福克纳对人类苦难的描绘甚至歌颂,表达了对人类坚韧精神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写作研究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验察和评论后,从目的-互动原则出发对二语写作和写作能力的内涵与特点重新进行界定、解释和描述。研究发现,写作是作者作为认识主体为实现某一特定现实目的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写作能力是作者使用目标语言以书面形式为完成某写作任务和实现特定现实目的(多为交际目的)而在社会互动中进行思想、信息和情感传递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产业化成为新世纪的核心。“信息高速公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 ,电子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得到超常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也对写作、写作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给写作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歌在文化中国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侗歌民俗研究》对侗歌及人类歌谣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示性。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歌谣人类学"理论,用人类学视角对歌唱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以唱为本",以歌俗为主的研究主张。同时,作者还进行了有效的"多文本"写作,这对人类学田野写作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