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从湖湘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它历经了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南宋时期,理学思潮兴盛,湖湘学派崛起,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近代时期,西学东渐,经世之学的链接,古代湖湘文化转变成近代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湘文化的巨大社会效能充分发挥.从这三次文化大融合足以发现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融汇百家,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产生是与理学的衰落同时并行的,此外,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西学的传播等也对其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先由学术界发其端绪,随后波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它以恢复弘扬儒家经世传统为宗旨,把强调道德实践和注意经世致用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晚清湖湘理学群体尽管重视道德内省,但是却绝不满足于此,而是以经世目标为准绳和归依。基于此种理念,他们在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之际,以士人领乡民、兴实业,以理学治湘军、办洋务,试图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经世实践。最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晚清政局,但是并不能真正挽救传统名教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以湖湘文化这一独有的区域文化作为基本支撑,奉经世理学为圭臬,形成特殊的集团个性。湖湘文化对湘军集团头魁人物的思维品质、人格定位、行为特征和彷徨心态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先谦汉学研究与书院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谦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汉学大师。受道光以后晚来湖湘汉学之风和督学江南时江浙考据学派的影响 ,王先谦的治学呈现明显的汉学倾向 ;在湖湘理学传统和晚清经世思潮的影响下 ,王先谦的汉学又不同于传统的乾嘉汉学 ,已走出纯粹的考据而呈现出既趋重经史考据 ,又能调和汉宋、兼采古今、求实致用的多途取向。王先谦一生治学讲学 ,始终没有离开过书院。正是借由如南菁、思贤、城南、岳麓等书院 ,王先谦为传播汉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性理之学"原本专指宋明理学,但又可理解为以"究天人之际"为目标的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典型形态和最高阶段.文章通过玄学、理学关于性理学说的建构过程,探讨了这两大学术思潮在性理学说方面既传承、又发展的学术理路与思想脉络,并进一步揭示了性理学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 ,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 ,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疏浮泛之弊 ,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8.
晚明以降,理学的空疏一面受到士子们猛烈地批判,理学主流的经世意旨却因此被忽略。其实理学主流无论程朱抑或陆王从未背离儒学经世的传统。曾国藩不仅对理学经世的精神意蕴多有阐发,而且尤其注意理学经世的路径。他明确揭橥“礼学经世”口号,不仅廓清了理学末流,恢复了理学经世的原旨,而且发展了理学经世路线,无疑是经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理学经世的价值取向所蕴含的活力因素(务实精神、变易思想)深刻影响了曾国藩在近代社会中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9.
理学和经世学分别代表儒学中"内圣"、"外王"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两者在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完美地结合。理学还因其奢谈"义理",时遭世人诟病,长期以来被视为空疏无用之学,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湖南一批"中兴名臣"的弘扬与发展,理学曾一度受到热捧。咸、同时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人才群体,尽管在学术上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但由于当时空前的社会危机,使他们在潜心理学之余,不得不重视经世之学,以应对当时的危急形势。理学与经世学的结合,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推动了理学的再一次复兴。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清末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在军事、政治、理学、文化方面有着不凡的建树.深受湖湘文化熏陶的他,也有着朴素的体育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和健身养生两个方面.作为湖湘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曾国藩朴素的体育思想,同样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探析曾国藩朴素的体育思想,对于研究中国体育历史文化,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但清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异族统治,对经世思想进行百般摧锄,致使知识分子的思维指向和学术作风走进了驳杂细碎、与世无补的逆流中。鸦片战争前后,魏源异军突起,高扬经学经世、史学经世、学术经世的大旗,并究心现实问题,拉开了经世思想复兴的契机。从此,一股生机勃勃的经世思潮蔚然兴起.魏源的经世思想既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中的一排巨浪,也对经世思想的复兴具有启动之功.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湘民族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成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酵母;其二,是近代湖湘许多爱国志士为变法和革命牺牲的英勇事迹,极大地激发了近代中国有志青年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13.
明中叶是明代史学的转型期,这表现理学化史学批判思潮的出现、博古考信风的兴起、史汉风格的确立、史学理论的受人重视、经世史学思潮的勃兴.当然,以纲常正统论思想改编旧史,仍有很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嘉道之际,晚清中国遭逢重大转变,湖南亦然。处于这一转变之机的晚清学术,其自身的嬗变与社会转型都要求新的学术流派的出现。于是在嘉道之际,学术界出现了汉宋调和、今文经学的复兴和经世致用之学等新的学术思潮。而湖湘士子尊奉程朱理学,包容众家之长,注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对湖湘学术传统的变迁则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近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世致用之所以是近代湖湘文化的特点 ,一是因为它的始终一贯 ,即使在汉学盛行时 ,也未中断 ;二是在近代中国提倡最早 ;三是有理论、有纲领。近代湖南经世致用的学派有三个 :一是以陶澍、曾国藩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 ,二是以魏源、王运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 ,三是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这种经世致用的学风既有积极意义 ,也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末清初之际经世思潮的突出代表,颜元从"理气融为一片"入手出发,提出了气为万物之本,气在理先,"理在事中"的宇宙观.同时他批判了理学的佛老因缘和虚静世界观,从而为建立自己崇本务实的实学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也为反对宋明理学家的理本论和心本论中的虚无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晚清著名历史人物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下距辛亥革命整100年;逝世于1872年、下距辛亥革命仅40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又是曾国藩诞辰200年。但是,1个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界对这位军功震铄近古,传承经世理学,弘扬湖湘文化,古文雄闳奇崛、诗联恬雅醇厚,伦理与教育思想影响深远,首开洋务运动、引领中国经济与文化迈  相似文献   

18.
以湖湘自然风物、风俗民情、历史传统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湖南旅游文学,以其鲜明的意象符码、浪漫气韵、经世内核特征彰显着湖湘文化独特而稳定的文化个性,也显示了它作为湖湘文化传承者及构建者的二元身份。湖南旅游文学只有在湖湘文化的继承弘扬与现代创新中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西差异在郭嵩焘的意义世界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复陈述的"本末"说的悖论在于似乎抓住了西方富强之本,要取法西方政治制度,甚至要改革风俗人心,其实他不过是秉持湖湘经世文化中理学的精髓,对西方政教大本作出了一种传统东方式的道德化解释,认为西方也有可以媲美于中国的政教文明,这是其思想逻辑所在;"本末论"成为否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理论.郭嵩焘没有越出儒学的思想樊篱.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认为,理学作为一种思想话语,在清代已缺乏对社会的深度渗透和控制能力。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缺乏宏观视野的结果。清初理学形式上是通过权力机制而实现的思想的复古,实质上它是传统理学在清代的一种新生形态,它仍是清中叶及以前的主流话语。它对清代考据学、经世思潮、晚清经文经学和晚清理学中兴潮流都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