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填补与完善剧本《雷雨》未曾表现出来的蘩漪和周萍的情感与生活之路着手,揭示出蘩漪嫁给周朴园出于自愿并非所谓父母包办,周朴园也并未压抑蘩漪。是她与周朴园追求错位,转而主动追求并抓住周萍不放。通过对学者褒蘩漪追求的执着、贬周萍摆脱的不义对待爱情平等问题上双重标准的质疑,揭示出真正的蘩漪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并非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楷模。《雷雨》表现了西方思想泛滥将会带来的恶果,它不再具有反封建意义,而是开启了民族解放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再肯定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正> 《雷雨》的“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丝丝入扣的戏剧结构,一是它起伏跌宕、层次分明的冲突展开。本文要谈的,主要是第二点。《雷雨》的故事很复杂。首先,时间长,前后足足三十年。另外,关系复杂:两个家庭之间,历史和现实之间,社会阶级和血统亲缘之间,各种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纷乱如麻。所以,剧作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这纷杂的种种,合理地艺术地纳入“戏”中,造成规定情境,以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所谓结构问题。《雷雨》写了三个主要关系,或者说三条主要线索: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周萍和四凤的关系。此外还有周朴园和鲁大海,周冲和四凤,等等。但主要是这三个。剧作家正是用这三个关系,三条线索,巧妙地织就了《雷雨》的戏剧结构的网。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欲死未遂的鲁侍萍,历尽人间各种艰辛,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她的仇人(却又是她两个儿子的父亲)周朴园;这样,周朴园原以为早已离世的人,忽又站在了他的面前。在周朴园这个所谓“最体面”、“最有秩序”的家庭里,大少爷周萍却和  相似文献   

3.
在曹禺的戏剧<雷雨>里面,蘩漪被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她为了获得自己的爱情,用暴风骤雨般的反抗来对抗周朴园的压制和周萍的背叛,但结果却以周鲁两家的毁灭而告终.蘩漪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根源决定了其反抗失败的必然性,但即使如此,她的反抗也在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雷雨》中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周萍,是个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人物,他与蘩漪、四凤的不伦恋情一步步将他引向了死亡命运的深渊,而他内心对这种畸形的爱的冲动和依赖则成为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孙绍振的审美错位理论,对周朴园、蘩漪的形象进行了解读,认为,蘩漪虽然邪恶,但与美构成奇异的交融,形成了恶之美。而对于周朴园来说,他不乏善的表现,但又认为金钱万能,对周围的亲人漠不关心,形成了善之丑。同样,错位的理论对于其他文学形象也具有阐释的效果,如《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以及《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周朴园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剖析了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他是一个封建专制者,亲手制造了周公馆大大小小的一切悲剧,同时自己也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孤独者.周朴园当年在封建家庭的逼迫下残忍地抛弃了侍萍,又保持了三十年的深情怀念,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达到心理平衡.但是面对妻子蘩漪的近乎疯狂的反抗与报复,儿子的冷漠与背叛,又使他陷入深深的孤独与幻灭中.周朴园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旧时上层社会性乱现象的普遍存在 ,布下了一张张无所不在的罪恶之网 ,使多少无辜之人在劫难逃。当三十年后重遇周家的老爷、昔日玩弄、抛弃自己的男人周朴园时 ,鲁妈便感到世界小得惊人 ,难以逃脱命运的纠缠。这种“小”的感觉来自旧上层社会性乱生活的泛滥 ,一头冲决了人伦道德之堤的猛兽 ,而她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开 ,挣扎到三十年后还是挣扎不脱。她怕女儿步其后尘 ,当得知女儿给周家帮工时便极力要把她带离周家 ,无奈为时已晚 :四凤已和周萍发生了关系并怀了孕。这铁的事实使鲁妈跌进了沉重而难言的悲哀与痛苦之中。她是个知情人 ,按…  相似文献   

8.
一 在《雷雨》中,周萍可能是一个最复杂的性格。作者曾提醒表演艺术家们:“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在周萍出场时,作者不惜用了一千二百多字来阐述他的心理性格特征(蘩漪用了六百多字,周朴园和侍萍各用了三百多字)。几十年来,评论家们对他的理解和评论与作者对他的阐述也大相径庭,其参差也大大超过其他人物,以至一些评论家不顾《雷雨》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它在各种层次读者中的广泛影响,断定《雷雨》“对周萍性格的主要方面还缺乏足够认识”,甚至说“有美化周萍的地方”。事实上评论家们也主要是把周萍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在那里描述着,我们经常看到的总是“纨裤子弟”“花花公子”“淫乱”“自私”“伪善”“放荡”“精神颓丧”“卑鄙”“丑恶”这些字眼。作者当年曾希望有个好演员“化开他性格上一层云翳”现在看来,这层“云翳”已被评论家们染成了浓云,点成了污秽的斑痕。  相似文献   

9.
蘩漪是《雷雨》中唯一体现“雷雨”性格的人物。关于蘩漪的“雷雨”性格,很多前辈及同行已有很多高超见解,但这里还是想不自量地谈一淡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蘩漪的“雷雨”性格,是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在封建专制家庭环境长期受压仰的结果,是她的人性长期在异化生活中进行反抗挣扎时的一种猛烈而独特的表现。 蘩漪,如果只是一个文弱的大家闺秀,她很可能会在这封闭得象一口残酷的井一样沉闷窒息的周公馆,默默地坐享这丰裕的物质生活,成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成为周朴园——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好妻子”。然而,蘩漪是受过一点新教育、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卑鄙自私的女人─—论蘩漪李乐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论及曹禹《雷雨》的人物时,有不少人都说蘩漪是作家满怀激情塑造的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就连曹禺自己也说他对蘩漪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怜爱:“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  相似文献   

11.
刘方政  徐颖 《东岳论丛》2019,40(5):19-25
既尊重研究者对文本的艺术分析、理论提升和逻辑整合,又照顾到观众的观摩感受,《雷雨》的文学史定位才能适度以至准确。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秉持"风化"观念的观众和坚守复古立场的官方,或指责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的不伦之恋败坏道德,或因此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禁演;市民阶层则激赏《雷雨》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文学评论家主要着眼于剧作与现实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雷雨》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具有极其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不明确、缺乏正确世界观的指引,以及现实主义不彻底等瑕疵。1949年以后《雷雨》的文学史书写,存在着倚重理性分析而忽视观摩感受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象周蘩漪这样的艺术形象,为数不多。 作者曹禺认为,周蘩漪“是‘五四’以所谓‘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关于<雷雨>在苏联上演的通信》)。这种观点被我们的评论界大体认可,而且沿袭已久。然而,依我看周蘩漪只能是一个从封建的“旧式女人”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的典型,而且最终也没有完成这种过渡。 一 蘩漪的个性,在《雷雨》的八个人物中最引人注目,是各种复杂错综的矛盾的焦点,也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雷雨”。  相似文献   

13.
刘传霞 《理论界》2006,(1):183-184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度将《雷雨》搬上舞台,新一代的演员塑造了新一代四凤和周萍。青年演员以生命意识体验角色,从爱与生的原欲人性来解释人物的行为动机。他们认为,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求是四凤的行动主线,性意识在周萍的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为人们认识《雷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演出是一种阐释,批评也是一种阐释,而杰出  相似文献   

15.
安娜、蘩漪形象悲剧意识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翠兰 《学术研究》2003,(12):132-134
安娜与蘩漪这两个独具特色的知识女性形象,渴望追求爱情,却因缺乏独立自我,无法摆脱所处的生存困境而走向悲剧结局。本文比较她们在婚恋、结局方面相似的特征,探索其形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略作解读,从环境、心理及变异行为等方面展示蘩漪这个独放异彩的成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据近人编的《绍兴县志资料》载,鲁迅的一世祖周逸斋是明朝正德年间始迁居绍兴府城竹园桥南的。周作人曾说,他的这一世祖“一家当初或者是务农的”,“工也未始不可以。”周逸斋的两个儿子周寿一、周寿二,也即周家的第二代,大概以经商为主要职业。周家的第三代祖宗周子信、第四代祖宗周怀、第五代祖宗周绳祖干什么,目前无史料可考。第六代祖宗周  相似文献   

18.
三仙姑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主要人物 ,蘩漪是《雷雨》中的主人公 ,她们在对待性爱的问题上 ,有相同的心理轨迹 :性补偿心理和性痴妒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创作中 ,曹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他创作上的成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既清醒地意识到家族伦理对人生命力的扼杀 ,又对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调与传统美德充满向往之情 ,既同情蘩漪式的对传统家庭的破坏 ,又对为家庭做出牺牲的愫方式的人物赞美不已 ,这种矛盾的家族感情很大程度上源于曹禺的家族体验 ,而他的旧家情怀既影响了他戏剧创作的情感色调 ,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他创作的感性基础与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话剧作品。它最重要的成就,是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强烈时代特色,内涵丰富而且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周朴园就是突出的一个。作为旧中国二十年代的资本家,周朴园这一形象,浸淫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