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领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地和典型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艺术文化为基本对象,考察了作为当代民族精神主体的当代自我意识的源起和嬗变,并试图为构建当代民族精神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2.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吴元梁吴元梁,男,193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确立新价值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重建与新价值观的确立息息相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迫切要求确立一种既能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个体价值实现,又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既能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又能克服其消极方面;既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又能为国民所接受,认同的新价值观。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形成这种新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中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保持和发扬,只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获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构建当代民族精神”漫议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着眼点应该是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是理性精神、实用精神以及认识论和经验论传统。百年来我们的前辈在吸收西方智慧时往往表现出偏爱德法传统中与个人的生命情趣、审美体验及整体意识有关的内容而漠视英美传统中与科学及制度安排有关的东西的偏颇。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题中之义是补课;当前流行的反现代化、贬谪科学与理性的倾向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5):62-67
本文从汉族的历史叙事、神圣视域和文化定位中,探讨研究汉族伦理道德文化产生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积淀,以期揭示汉族伦理道德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向善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文化的土壤,为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的对话和世界文明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仍然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辩证分析,为我们今日全面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启示。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对不同的民族主义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并深刻把握其双刃剑的特质。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地调适民族主义的时代内蕴,构建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新构建陈文江雷锋,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名字,一当它与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生联系,便产生了极不寻常的社会意义,成为这个特定时期民族精神及其价值指向的代名词。“雷锋精神”不仅包含着千百万个雷锋一样的共产主义者所追求...  相似文献   

10.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世界历史角度分析了本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只有把社会主义放到世界历史总进程中去考察,才能正确总结教训,开创21世纪新局面的观点。作者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为落后国家提供了在高起点上利用人类文明成果的条件;应从世界普遍交往的角度,研究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走向,突破以往研究中的民族地域性;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排斥革命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和平共处于21世纪,两种制度特殊途同归于人类大同的高级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需要透过又化来体现,所以当代民族精神的建构同华夏文化的重建密不可分。在此,我们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西方化与本土化、激进与保守的误区,以全人类的文化精神为广阔背景,诉诸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在世界文化的总体语境中重振华夏文化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在后乌托邦时期,当代中国艺术对乌托邦的衰落作出不同的反应。在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从生存的角度对乌托邦进行的阐释中,我们能够发现当代民族精神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站在了对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我认为,应当突出“三性”:其一,时代性,即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全球发展变化的主脉;其二,全球性,应当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展开更深人的对话中,加以超越与扬弃;其三,民族性,新世纪中国哲学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及当代中国实践的土壤,具有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此,应当在融会中(中国传统哲学)、西(当代西方哲学)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建哲学视界。这一视界或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一、新全球化时代:对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15.
知识革命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革命——当代知识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动,知识数字化和编码化,知识活动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知识经济——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标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高技术为杠杆推动传统产业和服务业新发展;以新增长理论为向导,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为依靠,以教育和学习为根本,以当代人文精神为保障,正在萌生中的崭新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6.
张颖 《探求》2012,(3):106-112,120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共产主义理念、高扬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关键时期。文化统战作为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在延安时期被赋予多样的表现形式,其成功经验对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始原文化看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吕超现代日本文化是由以始原文化为起点的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逐渐积淀,日本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外化表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在与...  相似文献   

19.
邹广文 《创新》2014,(1):5-8,13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中国"蓝图构想恰逢其时。文化中国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接地气",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文化中国建设要在凝聚中国精神,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凝聚社会道德和构建民族信仰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尹征宇 《探求》2000,(4):54-56
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它以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并不完全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从历史上看,群体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安定,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原则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群体精神的合理内核,形成了鲜明的价值取向。 一、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一)把群体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民族的群体精神的主要特质 人不但生存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