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士丹·多尔蒙,一位已过花甲之年的澳大利亚老人.20年来,他来过中国几十次,为我国新疆地区培育出目前国内最好的品种--美利奴"U"品系羊.2006年,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接受采访时,多尔蒙先生第一句话就说:"我不是专家,我是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2.
眼前的约克·莫扎特罗一身休闲装.脚踩一双颇具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色的片儿鞋,手捧茶杯,笑容可掬,看上去神采奕奕。作为中德技术合作“能源领域环境保护”驻华项目主任.约克在中国长住足有7个年头了。他情深意切地对记者说:“我非常热爱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才交流》2008,(12):27-29
提起约翰·埃文·麦克唐纳,他的大多数新华社同事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都是“严厉”、“挑剔”甚至“苛刻”。但细说起来又都会认为,他的严厉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和胜任工作的关键因素。而他的妻子李星,曾经也和他在一个部门工作,则认为约翰严厉的面孔背后,是他认真的态度——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对感情。  相似文献   

4.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个成语故事,故事中的陈仓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有着悠久历史的宝鸡近年来在引智工作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除原有的农业、畜牧业引智项目外,工业及高新技术引智也有了跳跃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的梦想就是愿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同时希望全世界的女士和先生都能穿上鲁泰的衬衫。来到中国,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有力气,我就会战斗到最后。”  相似文献   

6.
眼前的李汪引兰女士.娇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使用不完的精力。她的身上散发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智者气质。  相似文献   

7.
莫瑟尔非常清楚地告诉记者:"我今年64岁,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跟中国打交道,这点让我非常高兴。在近30年间,我来过中国205次。"  相似文献   

8.
亚仕都教授是帮助中国甘肃定西种植马铃薯的加拿大农业专家.因为他帮助定西人把不起眼的"土豆豆"变成了"金蛋蛋",因此,他不仅在定西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声誉,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  相似文献   

9.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那些为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的最高奖项,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工作的德国专家哈特穆特·吕宁有幸站在了高高的领奖台上.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当编辑部决定采访报道吕宁时,已经结束在华工作的吕宁刚好来北京做短暂停留,于是,记者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办公楼,他曾经工作过七年半的德语广播部(以下简称"德语部")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不留在中国? "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路易斯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行字,蓝灰色的眼睛放着光芒."英语中有句话叫'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因为我的心在北京,所以我就把家安在了北京".这是路易斯关于为什么留在中国的最好理由.  相似文献   

11.
稻森悠平在中国的多个场合不止一次大声疾呼:"一个湖泊受到严重污染之后,其治理修复的周期需要数十年;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污染)这个湖泊所得到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几百倍。"  相似文献   

12.
4年来,他带领研发团队共为公司研发新产品40多个,为公司培训技术人员3万人次,50多个建议被采用生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29日,第二天就是颁发2006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日子,来自世界各国的获奖外国专家齐聚北京,王家璜教授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当天中午午休时间,记者采访了他,采访中他为中国生态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让记者感动,而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帮一位老友圆梦,圆一个还长江两岸青山绿水的梦.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德国最好的妇瘤、乳腺及妇科内分泌专家之一,在德国和国际上享有盛誉;他是一位风趣、乐于助人、言谈中总闪现着哲学光芒的慈爱的老人。他就是许多曾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阿莎芬堡医院学习的中国医生对亚历山大·托比亚斯·塔希曼教授的评价,大家很喜欢叫他老塔。  相似文献   

15.
16.
2009年8月9目-15日,27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携其家属在湖南省进行为期7天的休假活动。本刊记者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作为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外国专家,他们服务于我国的不同领域,亲历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他们眼中,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领域又有何谏言?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来中国之前,纳索斯对湖南一无所知。在长沙生活三年半后,从最初对华菱钢铁经营业绩的疑问,到“我亲眼目睹的一切已经超过了我最好的想象”,纳索斯由衷地感叹“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8.
面对贡献,她笑言:“我做的只有一点点。”面对荣誉,她总说:“中国给我的太多,我要做得更好来报答社会。”面对媒体,她曾说:“中韩交流需要一座桥梁,我愿意成为架起那座桥梁的使者。”  相似文献   

19.
2005年,葛潘·纳卜芭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敲响葛潘老师的房门,来开门的是位女学生,在她身后相迎而出的是一位满头银发、身材娇小玲珑、精神矍铄的慈祥老人,她就是葛潘老师。落座后,我们围绕着教育这个超越人类的话题聊了很多很多。葛潘·纳卜芭出生于泰国东北部的一个华裔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后就读于泰国的著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并在那里完成了文学和教育两个学士学位、巴利——梵语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来到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任教,开始了长达38年的教师生涯。清迈皇家师范学院是一所由泰国皇室御…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08,(11):31-32
候选理由:——5年前,约翰·桑顿辞去高盛总裁职务,放弃高达1120万美元的年薪到清华大学当一名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来发现并培养世界新经济体制下中国未来的行业领导者,由他主持的“全球领导力”课程目前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