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华起义是1928年5月至6月在陕西省的渭南及华县地区爆发的。它是在“八七”会议后,由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中共陕东特委及刘志丹、唐澍、刘继曾等同志具体领导下进行的。渭华起义是由农民暴动和军队武装起义相结合进行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简介清涧、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唐澍唐澍(1903──1928),字东园,河北易县南贾庄(今属徐水县)人。他出身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高小毕业后曾在本地任教。1922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因参加反对迫害学生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我党早期革命家刘继曾同志,参加北伐战争,在中山军事学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他继续以教育为公开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力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劳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六霍起义、鄂东黄麻起义、商南立夏节起义,并称鄂豫皖边区三大武装起义。由六霍起义武装组建的红三十三师,是鄂豫皖边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起义胜利后创建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是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整个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六霍起义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其经验,对于认识皖西乃至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探索和反映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南昌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是中外闻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评价它的历史地位,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大量的史料,通过分析、论证,说明了南昌起义不仅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同时也是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光辉起点。南昌起义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等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具有“时间早”、“内容全面”和“不完善”等历史特点,但无论是成绩还是缺点,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从不同的方面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熊美杰 《中华魂》2004,(5):12-14
今年5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潘自力诞辰100周年。潘自力1923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5月回西安后,任陕西省委常委、书记。1928年5月,他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同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敌人多次严刑拷问,他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11月,他借军阀混战之机,逃出敌牢。因为这段历史,他长期接受组织审查,直到1944年7月,中央才作出"无失节和不利于党的情节"的结论。1935年8月。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开始注重武装工作,但南昌起义及两湖秋收暴动又很快失败了。此时,罗亦农并未因此而恢心,对武装工作的重视却是矢志不渝。并且,很快提出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武装暴动由中心城市向农村转移,发展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条件好的地方实行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8.
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从1929年春到1932年2月经历了开展兵运活动、接收改造绿林武装、成立“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到建立正式红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所经历的兵运活动、接收“土匪”武装、接受军阀部队收编以及三嘉原“缴枪事件”,长期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其实,在系统廓清刘志丹、谢子长军事活动的前提下,开展兵运活动、收编“土匪”武装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接受军阀部队的收编是一种“借水养鱼”的策略。而三嘉原“缴枪事件”则是改造“土匪”武装、建立正式红军过程中的一个“曲折”。  相似文献   

9.
刘继曾同志是我党早期革命家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和刘志丹同志一道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遵照党的指示,以教育为职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刘继曾同志为我党和我国人民革命事业都作出过贡献。尤其是从1958年为宁夏大学的初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至今犹为同学们和教师们所怀念。刘继曾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在刘继曾同志逝世十周年时,我们发表此文,悼念刘老,学习刘老,继承刘老遗愿,将宁夏大学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云南、西北回民起义是清末各种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的重大事件,前后持续20余年,波及西南、西北许多省份,回汉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事件引起当时在华西方人的关注,其中一些人在发生地或亲历、目睹了起义过程,或进行了社会调查与访谈。他们留下的记述,成为探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补充了中文史籍的局限,为考察清末回民起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周恩来为首领导的南昌起义是全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光辉起点。他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特别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科学论断,推动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从而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鉴于有关抗日战争的史书及文章对在华朝鲜人的反日援华斗争很少述及,现据有关史料对在华朝鲜人的反日援华斗争的发展概况及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一在华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体经历了自发地进行、有组织地展开与不断巩固三个阶断。(一)自从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朝鲜人民饱尝了亡国灭族之苦,从而掀起了连续不断的诸如1919年“三·一”起义等反日复国斗争运动,但因诸种原因都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3.
韩国临时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订了武装复国计划,但靠自身力量却难以落实。“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韩国独立运动军事基干队伍的培养和训练,造就韩国军事干部,为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的实施作了准备。“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军事援助,由秘密变为公开,由培训军事干部发展为直接援助在华韩国革命党派组建武装部队和参战,帮助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并促成了韩国在华抗日武装的统一,使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得以最终落实。  相似文献   

14.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他在起义前后积极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和南征途中的后勤保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起义失败后,吴玉章在苏联写的题为《八一革命》的总结报告,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对南昌起义进行科学总结的报告,是研究南昌起义的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中华魂》2013,(3):40-43
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南昌起义的枪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南昌起义,将当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与担任起义前委书记的周恩来两人的命运紧紧系在了一起。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他们的交往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走过了和平时代的坎坷,其情可感天地,其谊可泣鬼神,他们之间的莫逆之交堪称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7.
两当起义是贯彻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兵运决议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扩大北方苏维埃地区的大胆尝试。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士兵的性质、特点及陕西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兵运的步骤和方法,为两当起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两党起义从最初的组织动员到后来起义爆发,再到起义队伍北上,都是在习仲勋等共产党员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为我党在国民党部队中开展兵运工作、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西北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及人民军队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两次反清起义,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不只是表现在社会背景、原因、冲突对象等方面,更主要体现在性质、领导成份及民众联系程度、内部整合机制等方面。正是诸多相似之处,使得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有着相似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开埠后,随着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经济的行业结构,市民群体的阶层和职业结构,都发生了不同于开埠前的变动。上海小刀会起义就是在近代上海社会转型初期,由秘密结社领导的城市反清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以上海上客籍各地域帮派为基本成员,其中以粤闽籍商民尤其是游民阶层为主体。起义中,各阶层有不同表现。作为城市反清起义,有着不同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诸多特点,并对上海城市近代化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調查的原因为什么調查同治間(1862——1874)陕西的回民起义运动,主要根据了下面几个理由: 第一,同治年間陕西的回民起义,对于西北的回民历史来說,应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运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別是渭、涇、洛三河流域,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区,但自这一运动发生以来,清代統治阶級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被驱逐出境或被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分的原有面貌。原在陕西省西安、同州、凤翔三府和乾、邠、鄜三州共二十多个州县里住有回民七、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