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贞符》是柳宗元反对董仲舒的天能“降符瑞”思想的有名文章,有些书和论文,都把它作为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思想加以引用。其实,这篇文章只能说主要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它并没有完全摆脱西周以来的“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命靡常”,应“敬德”、“保民”这条唯心主义尾巴的影响。这是一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存的文章,刚好反映了柳宗元哲学体系的矛盾。它可以说是柳宗元矛盾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元气”、“阴阳”等哲学范畴,并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自动自休”等命题,构成一个丰富深刻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他虽然较多地使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范畴,但赋予它以新鲜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荀卿、王充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著作很多,共有一百余种,在学术上成就很大,尤精于经学、史学,主要贡献是哲学。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柳宗元、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向了高峰。他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把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代表。他对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理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批判。他批判了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和陆王主观难心主义的“心一元论”,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宇宙观。他也批判了佛家“刹那生灭”、“生死轮回”的“寂灭说”和道家“方生方死”、“有生于无”的“虚无说”,提出了“气无生灭”的“元气不灭说”,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他的认识论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哲学体系的性质,有的说是唯心主义,有的说是唯物主义,我觉得在柳宗元的哲学体系里,是一个唯物与唯心,好佛与抑佛并存的矛盾体系,或者说他这种哲学体系是具有二重性的。现在先从《贞符》这篇典型的文章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从元气本体论出发,否定了天命鬼神的存在,批判了种种有神论和迷信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同时在他的思想中又存在着迷信、推崇佛教学说的方面。柳宗元思想中的这个矛盾,引起了对它评价的歧异: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神论。柳宗元的思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矛盾?它究竟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还是唯心主义有神论?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很必要的。 (一) 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首先是以他在自然观方面的唯物主义思想作  相似文献   

6.
王廷相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基本哲学范畴之中。王廷相哲学,以元气为最高范畴。元气之阴阳交感而产生作为动力的“气机”,以及作为信息的“气种”“元神”“道理”。这些基本范畴是构筑王廷相哲学体系的骨架。一、元气气化王廷相把天地万物的本原及其统一性、多样性的根据都归之于元气实体。他说:“气者,造化之本”(《慎言·道体》),“元气者,天地万物之宗统”(《慎言·五行》);“万有不齐,……统而言之,皆气之化,大德敦厚,本始一源也;分而言之,气有百昌,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承荀况、王充,下启张载、王夫之,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试图就柳宗元的自然观在中哲史上的地位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柳宗元的“太虚元气说”是联系王充元气本源论与张载元气本体论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一) 柳宗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和他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密切结合的。他继承和发展了王充气一元论唯物主义思想,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明确地回答了屈原在《天问》中对宇宙本始问题的质难。他说:“庞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天对》)在这里,他肯定了在蒙昧状态中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只是元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与他俩的前辈荀子、王充以及后世的张载、王夫之等人的自然观的简要比较,既肯定了柳、刘继承了前人的元气论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又着重分析了他俩在三个方面所作出的创新和发展,即开始了向元气本体论的过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以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理论,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文还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元气论与西方古代哲学中的原子论在解释万物本原问题上的差异,肯定了柳、刘的天论在世界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0.
汉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宇宙观,它们在回答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也就是说,“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分为两大阵营。凡是认为物质性的天地或元气是宇宙的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凡是认为物质性的天地或元气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它们产生之前还有一个非物质性的本原的,就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几十篇有关柳宗元的论著,没有一篇专门论述柳宗元的辩证法思想。这已影响到人们对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正确评价。看来,柳学研究亟待深入,而对柳宗元辩证法思想的探讨,则是关键。柳宗元继承荀子和王充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但是,他的元气学说并不仅仅停留在荀子、王充的水平上。柳宗元成功地把唯物主义元气论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把王充的元气自然沦提高到了元气本体论阶段。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天说》和刘禹锡的《天论》,是我国中唐时期闪烁着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姊妹篇,它们都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天论》是继《天说》之后问世的,它以“极其辩”的思想锋芒和“尽天人之际”的真知灼见,深刻地补充和发挥了《天说》关于天人关系的见解,对唯物主义天道观的理论有所突破。认真探讨一下《天论》和《天说》的思想联系,说明《天论》怎样补充和发挥了《天说》的思想,对于正确评价柳宗元、刘禹锡的天道观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无疑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的无神论思想,特别是他对两汉“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无神论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目前在研究柳宗元无神论思想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只看到柳宗元对“天人感应”思想批判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早期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的一面。由于这种倾向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看不到柳宗元思想经历过一个由有神论向无神论的转变过程。事实上,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同样也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论的“文气”说,源远流长,资料浩繁。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气”说,先须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元气”论有个基本的了解。亳无疑义,“文气”说是哲学“元气”论的一个子系统,它积淀着“元气”论的系统质。撇开“元气”论谈“文气”,必  相似文献   

15.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哲学上也有极为丰富和精辟的思想。他发挥了柳宗元、张载、王安石等人的唯物论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气本论 ,在宇宙观、无神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在许多方面不仅与程朱的唯心论相对立 ,而且超越了前辈唯物主义哲学家 ,开启了后世哲学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从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哲学智慧、认识水平与成就,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阶段性所决定的。本文对目前学术界把元气论作为先秦自然观的形态,或者把“气”与“元气”等同的这种含糊甚至错误的说法进行了辨析,指出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形态只能是气论而不可能是元气论。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中心地位,是他的许多哲学观点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积极的方面,就物自体学说中的矛盾及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作些肤浅的阐述。 康德哲学最早的批判人雅可比认为,“物自体(也即自在之物)是这样一种概念,没有它,不能走进康德的体系,然而有了它,又不能走出康德的体系。”(《雅可比全集》第2卷第304页)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存在着矛盾(物自体,既作为感性的来源,又作为认识的界限),这是不容置否的;其根源在于康德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应如何看待康德学说中的这一矛盾?简单地责备康德的不一致性,因而认为他是个平  相似文献   

18.
张横渠(载)是宋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崇高卓越的地位。他是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人;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提到新的理论水平;他继承发扬《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对于中国古代辩证法哲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民胞物与”思想为中国近古时代人道主义思想确立了理论基础;他是中国近古(宋元明清)时代唯物主义传统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且争论的双方长期以来一直顽强地对峙着,大有“永远说不清”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细细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之外,研究者的方法论亦大成问题。凡讨论老子哲学性质的人,几乎都认为:“道只有是气之类的物质性的实体,老子哲学才是唯物主义的;否则,便是唯心主义的。”因此,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道”是否是“气”之类的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是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的,但这并不否认以往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在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内同样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究天人之际”而著称、重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于社会历史问题有较多的阐发。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完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一整套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同样也包含了许多朴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