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人权平等,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还要把人类的生存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纳入其中。这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完善和深化,它内涵着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有着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以此为理论基础,从人与自然关系这一新的视角,可以发现人与自然作为有机整体和生动互动过程中的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依存和共生关系,可以在更广阔的关系体系中发现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构成人类全部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观照,人类洞悉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解读人文奥运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促进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使人类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具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表示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又是一种价值观,体现着发展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立新  陶小白 《中州学刊》2023,(4):108-116+2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有必要从多向度进行梳理把握。可以从实践维度、社会历史维度、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进行解读:马克思立足实践阐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成与建构;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阐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深刻把握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在科学视域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指导人们修复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在价值场域中阐明人与自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实践明确以人为主体的价值关系中自然对人的多重需要的满足。依据上述思想,对“工具价值论”和“自然内在价值论”进行辨析,可以澄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避免价值错位,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正了人在世界中的合理位置,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秩序。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秩序建构,由于内在蕴含着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善待自然的道德责任,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避免胡作非为的行动方式,最终结果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唯有平等,才有真义的和谐;人与自然唯有平等和谐,才有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表达的是一种伦理秩序,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和谐秩序均属于黑格尔所说的"主--奴关系"秩序,缺乏公平正义性.和谐需要正义来担保,拥有公平正义性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公平正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地分配价值地位,公正地进行权利义务的交换.如果仅仅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而忽视其公平正义性质,就不可避免地使"和谐"本身或者成为奴役自然的工具,或者成为奴役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宝库中的奇葩,老庄生态文化表达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和非线性的自然观。老庄文化讲究因任自然、效法天地和德生敬命,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生态伦理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取向、尊重自然固有价值的价值取向和尊奉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有契合之处。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老庄文化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古老的范式,它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自身,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在人类自身。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对于人来说,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既有工具性价值,又有目的性价值;人类对待自然,既要合理利用,更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人的价值:地位、本质、尺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辉勇 《云梦学刊》2002,23(1):25-27
人的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评价的尺度 ,它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处于何等地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的层面上 ,人的价值又可以区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管理劳动的生产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强 《齐鲁学刊》2001,23(1):92-96
管理劳动,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考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从人与人关系角度考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它是生产性劳动。管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管理创新所实现的超额利润。管理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在所有社会形态并无实质上的不同,而其社会属性,则因经济关系不同而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仝瑞 《殷都学刊》2007,(2):144-148
儒家、道家都主张性善论。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基于关注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和如何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都主张人性是善的两个方面。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儒家是站在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注重务实性;而道家更注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玄远而富于辩证法。二是儒家以仁、义、礼、智为人性内容,认为培养这四端就能达到至善境界;道家认为人类的善就是按其本性生活,倡导"归根复命",知足养性。由此出发,儒家、道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大不同。但儒家、道家互补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家所重视的自然人本主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和教育生态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在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这一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范畴,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越发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哲学家分别从理性的不同层次对理性进行解读。这种单向度的理论,虽不能反映出理性的整体性,但表明人类理性具有一定层次性。不同层次理性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依赖于主体各自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不同层次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的冲突表明不同理性层次之间具有复杂性;理性的复杂性产生于理性系统跨越层次的相干关系。揭示理性系统层次结构和复杂性,对于理清技术(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等价值理性的关系脉络,把握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学科之间的关系,挖掘新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作为创造产品的思想和科学方法,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调整人与环境合理关系等的决定因素。认清设计价值的本质内涵,沿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主线去思考人类和社会问题是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以迎合或超越时代的方式来施加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球权是以人权为基础、超越主权但不否定主权的一种全球性权利,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权、主权、球权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享有的三种最基本的权利,其中人权是核心,主权是关键,球权是保证,三权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了维护球权,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从以神权为基础的王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再从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球权,都是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巨大飞跃。球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对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政治理论与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与评价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沈从文本人一句我没有读过卢梭的书而堵塞了将他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相互沟通的阐释路径。但事实上,众多史料与文献都证明沈从文曾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而一旦打通与卢梭的联系,那么沈从文作品的思想与文学意义就大大超出过去所谓乡土文学的价值,而具有了反思现代性的浪漫主义特质。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神性的景仰,对于自然人性的赞美,展现自然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自然人性与异化的城市人格的冲突。沈从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自然人性鲜活健康的血液注入这日渐衰朽的民族肌体,重铸我们的民族性,使人格坚毅而刚烈,人性完美而纯正。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与评价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沈从文本人一句:我没有读过卢梭的书而堵塞了将他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相互沟通的阐释路径。但事实上众多史料与文献都证明沈从文曾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而一旦打通与卢梭的联系,那么沈从文作品的思想与文学意义就大大超出过去所谓乡土文学的价值,而具有了反思现代性的浪漫主义特质,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神性的景仰、对于自然人性的赞美,展现自然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自然人性与异化的城市人格的冲突。沈从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自然人性鲜活健康的血液注入这日渐衰朽的民族肌体,重铸我们的民族性,使人格坚毅而刚烈,人性完美而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