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伴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继开展实施,基本实现了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然而,从全国几十年的运行经验来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分开设置、管理以及分块的运行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弊端与不足,矛盾也在渐渐地浮现。因此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并轨路线以及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是解决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新农合政策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共付机制的需求方约束,这必然以降低农户福利水平为代价。在医疗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的条件下,供给方的道德风险引致的过度诊疗必然带来医疗费用急剧膨胀,最终造成医疗资源配置严重浪费和低效率。基于以供给者诱导需求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对我国现阶段新农合政策的福利效果进行了阐述,认为影响新农合政策中医疗服务供给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市场竞争形态、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并据此认为,新农合的改革方向应以控制医疗供给方的道德风险为核心,真正提高农户从新农合制度中享受到的福利和收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各界对医保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鉴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之间的差异较大,率先整合城居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成为了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共识。文章立足山西省情,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一体化适合山西发展需要,并从经济发展、城乡差异、管理体制等角度分析制约一体化的具体因素,提出山西省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同等条件下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否允许优先点名某一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否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个人门诊费用后的自付部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人是否定期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为了扩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和医疗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以提供优惠、优先医疗服务;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把费用报销的重点放在报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个人门诊费用后的自付部分;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积极为被保险人提供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5.
城镇职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超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后的大额补偿医疗保险,近年来,各保险公司经营都不同程度出现亏损,本文从政策因素、道德风险、经营管理等对其出现亏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科学进行费率测算、改进经营合作模式、加大道德风险成本、加强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对预防亏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镇职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超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后的大额补偿医疗保险,近年来,各保险公司经营都不同程度出现亏损,本文从政策因素、道德风险、经营管理等对其出现亏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科学进行费率测算、改进经营合作模式、加大道德风险成本、加强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对预防亏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组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医疗负担开始加重,只有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两者之间在明确经营范围后,优势互补,有效衔接,才能使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险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性界定模糊是制度推广中诸多问题的源头,解决这些问题亟需认真反思新农合的制度归属和未来发展方向。新农合建立之初选择沿袭合作医疗的名称和传统,随着制度的推广,某些“合作性”的制度设计已愈发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制度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显示新农合在政府责任、参保原则、统筹层次、保障内容等制度环节均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险属性。新农合制度今后发展方向应该是逐渐向社会保险蜕变,真正规范为农村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概念操作化方法,从空间可及性、时间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1993—2003年陕西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和我们采集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新农合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时间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的影响程度;并从提升基础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三个层次,提出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医疗保险的重要形式之一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得很不充分,但其市场潜力巨大。在“医改”中,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大有作为,并可实现多赢格局。当然,在挖掘其市场潜力的同时须注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情况与其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现阶段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比没有参加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更高. Logistic计量检验显示,农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土地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拐点分析进一步表明,若农民没有任何养老保险,人均年收入需要达到10万元才能突破土地流转意愿的质变点,对于现阶段普遍只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离质变点仍然有一定差距,而既参加新农保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人均年均收入仅需1600元以上就能达到较高的土地流转意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分析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与经验,进而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与方向,针对当前形势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个合作主义者,认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文章在分析梁漱溟的乡村合作思想,简要考察其合作运动实践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对今天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有益的历史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互动是金融支农的优化模式,在此模式下,农户、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博弈不仅能提高整体收益,并且根据Shapley值分配原则,农户、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各自的收益也能得到提高。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因缺乏谈判力而面临利益被瓜分的风险,进而可能会退出参与或抵制合作;为了促进合作联盟的形成与稳固,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是政府制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实施保费补贴,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保证农户的收益;同时,保险公司与信贷机构通过委托代理形成合作关系,并使用Shapley值分配原则来确定代理费率并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云南省宁边村为例,从引进“累进制”的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加强政策宣传三个方面,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险素养、收入差异与农民商业保险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农民在“医、养、住、行”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之对应的各类保险保障需求也随之涌现。对保险素养影响农民商业保险参与的机理进行了阐释,并使用陕西省56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保险素养对农民商业保险参与选择的影响,以及农民个人收入差异对保险素养影响其商业保险参与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保险素养会显著促使农民商业保险参与概率增加3.1%。此外,个人经济收入差异对保险素养促进农民商业保险参与并未发挥出调节作用,即提升个人收入水平并不会增强保险素养对农民商业保险参与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提高农民保险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符合农民诉求的保险产品等措施促进农民商业保险消费,进而促进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质上是一种农村相互医疗保险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策略和建议,才能真正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起在试点县进行推行,现已进人全面推广阶段。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户对其满意度问题更加关注。基于农户视角,抽取了河北鹿泉市3个村庄,178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农户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农户的个人特征信息和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在全村所处的水平、亲戚朋友互助关系。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改善定点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稳定医疗服务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惠民工程,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甘肃省的新农合在各级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充分发挥了作用,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农民人均收入与医疗费用上涨比例失调、地方政府筹资困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落后等。提出如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科学筹资机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积极性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相关建议。为完善甘肃省新农合制度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江苏新农保发展领先于全国,但农村养老问题仍十分突出,表现为年剩余积累少,个体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有限;子女人数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家庭代际养老保障功能弱化;新农保养老金额偏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低,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子女养老意识淡薄,养老保险城乡差异大。认为应提高农民收入,强化土地养老,重视家庭代际养老,发展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