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皓 《河北学刊》2022,(6):47-68
中印边界东段西端的达旺、东端的瓦弄,是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期间侵占中国领土的两个战略中心点。在1936—1946年长达十年里,英国对达旺推行侵占的“前进政策”。1936年,英国派遣古德入藏施压。接着,英国步步进逼,于1938年派出探险队,1943年派出军队,1944年设置军事哨所。继之,英国一方面竭力剥夺中国的主权,割裂西藏地方政府对达旺地区的行政权和治理权,派遣官员巡视并以政府官员身份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一方面由古德、谢里夫、霍普金斯、黎吉生对噶厦交涉,企图迫使噶厦承认它占领达旺。噶厦否认西姆拉“条约”,指出达旺地区属于中国领土,要求英军撤走哨所,恢复原状。英国的企图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2.
张皓 《人文杂志》2022,(5):117-128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英国分阶段有步骤侵占中印边界西段中国领土。第一步,英国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分裂本属中国领土的拉达克。第二步,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染指坎巨提。在这期间,英国先后提出“1846—1847年英国边界委员会线”“约翰逊线”“阿尔达线”“马继业—窦讷乐线”,企图改变中印边界西段传统边界线。第三步,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企图侵占位于中、印、尼三国交界之处中国领土葱沙地区。第四步,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企图侵占大尔瓦沙地区。清政府无力阻止英国分裂拉达克,坎巨提变成中英两属之地。国民政府虽然认识到拉达克同中国具有传统政治关系,却无力恢复;虽然指出坎巨提为中国领土并设法解决,却不了了之。西藏地方政府反对英国侵占葱沙地区,以事实指出普兰与特赫里邦的传统界线。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喀什区行政长蒋有芬据实反驳英国对大尔瓦沙的侵占。英国侵占葱沙、大尔瓦沙的企图虽未得逞,却留下中印两国边界西段争端的祸根。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奠基人海门道夫对印度非法占领地区的珞巴族阿帕塔尼人进行了持续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他记录了该部落传统社会结构、生计方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也观察到了中印边境冲突下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现代化冲击下社会的变迁。在以英印政府殖民官员的身份对阿帕塔尼人及邻族聚居的地区进行调研时,他得出了“‘内线’才是印度的有效边界线“”‘麦克马洪线’从未生效”等客观结论。在研究过程中,他还发现在中印边境地带一直存在一条“藏族——阿帕塔尼人的邻族——阿帕塔尼人——阿萨姆平原居民”的物品交换双向贸易线。海门道夫对阿帕塔尼人的研究不仅为我国喜马拉雅人类学发展贡献了珍贵资料,也为印度非法侵占我国领土提供了有力证据,更是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改善中印经贸关系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方代表秘密抛出一条将西藏门隅、珞渝及察隅大片地区据为已有的中(藏)印边界“新”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企图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探讨英人在西姆拉会议前如何精心策划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剖析其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加紧对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侵略,侵占了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大片领土。中国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指出英国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所进行的种种侵略活动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6.
2010年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的访问除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传统首脑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外,对印公共外交成果同样显著。随着中印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对印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中印互信水平,加深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鉴于目前中国尚无成熟的对印度公共外交体系,因此不断提升中国对印度公共外交水平,使其作为首脑外交、经济外交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推动中印两国及人民间友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荣赫鹏对新疆南部地区和坎巨提部的几次探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887~1891年,英国殖民主义分子荣赫鹏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在英印政府的指使下,三次组织人员到当时由中国政府有效管辖的帕米尔南部地区、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喀拉喀什河上游地区以及当时中国的属国坎巨提部进行所谓的"旅行"和"调查"活动。其中有两次英印政府甚至公然非法派遣军队进入中国境内保护荣赫鹏一行所谓的"调查"活动。荣赫鹏这三次探查既构成当时英国对新疆地区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对当时英国和沙皇俄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和妥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英文原始档案,叙述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得胜后,依从本土和在印商人同中国的西藏地方通商的要求,由英印选定锡金作为进入西藏的唯一途径,但派代表到边上联络或递信,都未成功。英印在锡金境内修路、廓尔喀上层趋向亲英,都激起藏民对英人的忌恨,拒绝英人入藏。英驻华公使向总理衙门屡次交涉西藏开放问题,不得结果。文中表露出这时期内英国仍然重视清朝在西藏拥有的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了抗战期间中英两国围绕修筑中印公路问题就“西藏问题”展开的交涉。抗战期间,中国国民政府试图以修筑中印公路为契机,加强对西藏地方主权统辖。英国政府为维持其在西藏的势力范围和影响竭力阻挠公路的修筑,并企图以所谓西藏地位问题与筑路计划挂钩。同时,英国还唆使西藏噶厦干扰中印驮运线的开通。英国的阻挠最终导致了中印公路计划的流产,给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武丽 《理论界》2007,(6):236-237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印度方面企图继承大英帝国的衣钵,强加给中国的一场战争。中国政府通过自卫,粉碎了印度的多次入侵。中国政府在自卫的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希望中印双方能够通过和平协商谈判来解决双方的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在边界冲突中所采取的外交活动,充分展现出新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的缺陷,同时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得政府网络治理面临挑战。应抓住外部机会发挥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的比较优势(S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微博应用于政府形象塑造的劣势(WO策略),发挥微博的独特功能防范其面临的威胁(ST策略),"内外发力"改变劣势应对威胁(WT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责任政府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扶松茂 《学术论坛》2002,2(1):58-61
本文通过对政府责任、责任政府的概念进行分析 ,说明责任政府是与民主制度、法治和公民自由相联系的政治理念。并且阐明只有在责任政府的构架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责任 ,政府才能对其行为负责任 ;责任政府从责任形式上可分为角色责任和义务责任 ,从责任机制上可分为行政、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在构建责任政府的制度环境和政治保障 ,探讨了责任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姜玉洪  陈霞 《北方论丛》2002,2(3):47-51
印度独立以来,为解决快速发展问题,实现赶越,曾选择了动员体制的现代化路线,但因种种矛盾,近年来又开始向自由市场经济转轨.但印度社会的深层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其现代化诉求无法与传统社会关系隔断联系,因此其科技进步模式的建构仍然打上了动员体制的深刻烙印.尽管印度的科技进步成绩斐然,但这种科技政策的实施显示出科技进步与社会改革的不同步性和脱节性,这种战略性的错位将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决策往往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决策实践中的伦理建设,从加快行政立法,建立决策民主参与机制等入手,加速民生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5.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对目前中国而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莫过于加入WTO。它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多领域,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工作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多种思潮的激荡,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大胆直面“入世”后的新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下,从2001年10月起,大庆市党政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机构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又一次体制创新。要完成好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政府职能转变基于本国国情及其历史发展阶段而有所差异;重点分析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通过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及公务人员的关系以期实现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合作是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度供给不足和分权化改革为政府创新留下了较大空间.在经济区域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通过合作解决跨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提高民众对地方政府的认同,是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进行政府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中政府创新的扩散,应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学习考察,加强区域合作组织间的交流互访,完善干部交流任职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忠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构建与政府生态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服务型政府"概念在我国研究和运用的现状,应当基于价值理念层面或视角来定位"服务"并进而界说服务型政府与政府生态服务之内涵.基于范式以及政府范式理论方法的引用,应当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解释为以服务型政府观念范式为核心内容的我国现代政府范式系统的整体构建与全面实现;而政府生态服务实现的宏观路径主要表现为:构建与强化政府生态服务实现的观念路径;建立与完善政府生态服务实现的规则路径;拓展与优化政府生态服务实现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子政务实施政务公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现状以及电子政务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剖析,进一步对如何利用电子政务 在我国实施政务公开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导向:公务员独立人格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形式化特征所造成的行政人员的人格分裂,是现实社会中官员腐败的内在原因。因此,在反腐防腐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意识到只有制度的道德化才能真正解决腐败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实践改革的深化,催生了服务型政府的出现,它对服务价值的追求,为制度的道德化提供了价值原则和标准。而服务价值的具体实现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制度的道德化,还要求制度的道德化设计必须把促进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