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字号”这三个字,听起来除了放心,还有就是和年轻无关。但如果换成“品牌”二字,便徒然多了几分与时俱进。事实上,包括很多奢侈品在内的世界知名品牌,无一例外都是经过时间洗练的“老字号”。王星记,谢馥春,张小泉,檀香皂……这些中国老百姓听之如雷贯耳的“老字号”们。  相似文献   

2.
流沙 《社区》2013,(32):19-19
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三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掌握的。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的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的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10,(11):21-25
黄金人人皆喜爱,而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大概也和人一样喜欢黄金吧!你瞧,它们外表也像黄金般闪闪发光!这些身穿“黄金”外衣的小动真是如此漂亮可爱。现在,让我们离它们更近些,仔细看个明了吧!  相似文献   

4.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5.
“听鼓者”是晚清官绅对有官职而无实缺的地方候补官员的一种形象称呼。在晚清,“听鼓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社会需求,其质量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候补官员的大量存在及其不良行为对晚清地方吏治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候补官员的腐败只是晚清官僚整体性腐败的组成部分。文章简要阐明“听鼓者”的内涵、职事的性质和方式;重点论述候补官员对晚清吏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白明 《北京纪事》2010,(1):106-107
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太太,身边没夫君,膝下无子女,孤身一人居住京城。别看老人家时乖命蹇,岁月无情,皱纹已然爬满面颊,但不难看出曾经也有过花容月貌。据说她以前是天津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奶奶”,旧时是“在家住洋楼,出门坐洋车”,正经的“吃过见过”。可到“文革”时期就遭了罪,连“破四旧”带抄家,就败落了。  相似文献   

7.
黑色,历来被人们所害怕,憎恨的。带“黑”的字眼几乎都是贬义的,“黑帮”、“黑幕”、“黑哨”……这些词语给黑色蒙上一层怎么也走不出的阴影,而黑夜也因黑字身陷其中。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1,(4):25-25
古汉语中有“其臭如兰”,可见,“臭”在古代不单单指“难闻的气味”,它的语义范围要比现在广的多,可用来形容各种味道。巧的是,stink(发臭)在古英语中也是个中性词,用来形容“各种气味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魏俊青  杨兆强 《新天地》2011,(10):129-129
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育教学中,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我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中,做到了“五字”原则:诚、爱、严、宽、实。  相似文献   

10.
敦煌吐鲁番契约文书所见“寒盗”是“寒、良、詃、盗等色”的省略形式,是用来表示交易存在瑕疵的常用语。“寒”指人畜生症,“盗”指盗窃而来的牲畜、物品、奴婢等,“良”指逼迫良人为奴,“詃”指诱骗、欺骗,这些都是指在与别人的交易中存在诈骗行为。契约文书中的“寒盗”规避现象与当时的市场准入和关津过所制度有关,目的是为了保障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祖勖 《市民》2006,(2):106-106
1977年9月,广东文联开文艺创作会议。其时“四人帮”虽已垮台,但极左遗毒犹未肃清。会议前两天.照例是台上“文化宫”宜读文件,台下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尽冤屈的文艺家们听长官开导,气氛沉闷之极。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思想,既是守正,也是创新,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看,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从现实看,是新时代“新赶考”的现实要求;从价值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深入学习和理解“三个务必”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思想,以制度确保“三个务必”思想贯彻落实常态化,有利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中始终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家,有三条快乐、幸福的“小虫”,那就是爸爸、妈妈和我。先说说爸爸——“网虫”。一听这名,大家肯定猜到了,我爸爸爱上网。随着时代发展,电脑被请进千家万户,当然,也包括我家了。自从电脑来到我家后,爸爸就成了十足的大“网虫”,每天下班回家,爸爸对电脑是爱不释手呀!一会儿聊聊天,一会儿听听音乐,一会儿又玩玩游戏,只要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  相似文献   

14.
说到“五毒俱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坏得没法再坏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五毒”最初指的是五种济世良药。  相似文献   

15.
编船 《今日南国》2014,(11):43-43
有很多带数字的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是却鲜有人知道这些成语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人有三急”究竟是哪“三急”?且看本文一一道来: 人有三急 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人一生必须要的,“内急,性急,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性急,即结婚人洞房急;心急,即老婆在里面生孩子你在外面等急;二是出处为“人有三疾”.三疾分别为“狂”(狂妄)、“矜”(矜持)和“愚”(愚昧).  相似文献   

16.
魏承思 《社区》2012,(2):18-19
在今时的文化圈,大凡有些年纪、带个头衔的人,不是被捧为“国宝”,就是被称作“大师”。笔者看了常常暗自窃笑,这些人实在是孤陋寡闻,没见识过真正的“国宝”和大师。余生也晚,但有幸在十年浩劫后进人大学,仍得以亲聆了不少大师的教诲,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苏渊雷先生。  相似文献   

17.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而”在《史记》中作为语用方式有3种类型,其有别于一般的连词“而”,展现出更多功能词的面貌。与常见的连词“而”相比,在某些语境下“而”可用于凸显主观性评价,增强前后文意对比;也可以引介、串联先后两处隐藏因果关联的事件;还可以提点、编排不同的独立事件,起到铺陈叙事的效果。从功能上看,一般的连词“而”侧重于句法手段,这些特殊的“而”突出的是语用手段,应将其视为一类特殊的标记词。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1,(7):35-35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想,很有意思。它想的是什么呢?它在想: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这里的“想”,不是单纯的“想”,而是在“看”中“想”——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了我们判断工作成效的“三个有利于”标准。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表面上看,“三个有利于”总结的是工作标准问题,“三个代表”强调的是党的建设问题,但两者都直接与唯物史观相联系,在本质上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