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秘的北极     
《阅读与作文》2008,(12):20-21
许多国家都对北极这个戴着冰雪面纱的神秘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中国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即黄河站是北极地区的第八座国家科学考察站。本文带你走近北极,了解北极。  相似文献   

2.
《新少年》2014,(7):18-21
仔细找一找,这张图中究竟藏了几只北极熊? 你一定认为北极熊雪白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吧?其实,北极熊一身雪白的体色是为了能偷偷接近猎物。聪明的北极熊为了不让猎物发现自己,在偷袭时,甚至还会用前肢遮住黑色的鼻子和嘴巴呢!  相似文献   

3.
林明 《金陵瞭望》2008,(9):16-17
由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南北极地各种资源的开发以及打通“西北航道”等想法皆可能实现,从而使南北极地之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均对北极的生态产生了持续性影响。而现有的保护北极生态的法律只是各种保护北极单独环境要素的环境法律集合,由干生态理念的缺失,没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符合北极生态系统要求、遵循北极生态规律的北极生态法体系。目前北极生态保护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现有北极法律生态化路径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北极仍在不断消融,消融的速度有增无减。2007年夏,北极永冻冰的消融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英里,永冻冰的存量锐减至50年前的1/2。回溯历史,无数欧洲探险者试图探寻出一条由北极通往亚洲的航道,但历时数百年的探险却发现“西北航道”(从加拿大的戴维斯海峡至美国阿拉斯加州,该航道在北极圈内)并不适合远洋航运。  相似文献   

6.
当前,北极地区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疆域。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核心战略历经三届政府,正面临深刻调整,拜登政府对北极秩序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在北极战略中强调商业和军事竞争,分散了国际社会对北极核心问题的注意力,北极议题存在着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的风险。美国通过“中国北极威胁论”、北极版本的“门罗主义”等强化了北极八国的“冷战思维”和自身的外交叙事,影响了中国和其他北极国家的合作和政治互信,削弱中国在北极事务的话语权。对此,我国需积极塑造参与北极事务中的正面形象,重视非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并展开公共外交,在避免陷入北极国家地缘争端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北极事务治理,共建北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作为北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北极原住民组织研究对于预判北极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及中国北极治理参与策略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住民组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北极治理舞台上。当前,北极原住民组织创造性地构建了北极治理跨国倡议网络,利用“回飞镖”和“乒乓球”运行机制深度参与北极治理。北极原住民组织对于北极治理的权力结构、北极复合治理体系以及北极理事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北极治理从工业智能时代走向信息权力时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极原住民组织新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带来了新启示。面对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北极治理,我国应统筹自身在北极地区的信息硬件与软件优势,充分借鉴基于信息要素的行动策略,完善与北极原住民组织的制度性联系,最终为信息时代中国的北极治理参与和自身利益维护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冰洋冰融的加快,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逐渐成熟。作为北极资源聚宝盆的北极外大陆架成为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角斗场。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法层面为规制海床及其底土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专门创设了外大陆架划界制度,环北冰洋各国据此围绕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展开激烈的科学与法律交锋。北极外大陆架争端的核心矛盾在于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及其资源的归属问题。当前环北冰洋国家纷纷提交划界申请案,主张范围动辄超过百万平方公里,各国主张重叠的面积之巨在全球海洋划界实践中前所未有。从各国申请案入手考察当前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划界的特征趋势和最新动向,对于预判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未来走向,甚至对于把握全球外大陆架划界整体形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终能为我国明确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定位和处理同邻国的外大陆架划界争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强调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重视北极地区气候治理,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修复美国的领导力。美国北极战略转向“安全与保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加剧,自身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切实影响美国利益,国内政治需求也促使其转向保护北极环境。鉴于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其北极战略的变化会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权益、经济权益和治理权益产生影响。为此,中国应继续参与北极地区事务,拓展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并推动中美两国在北极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有关北极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将提高北极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影响北极海域鱼类资源的洄游与分布,促使北极海域渔业生产商业化。在北极海域还没有一个全面的区域渔业协定及其组织的情况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北极海域各沿海国和对北极公海渔业资源有兴趣的非北极国家有义务进行合作,养护和管理北极鱼类资源。北极理事会及其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管理实践使北极渔业管理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理论上,我国与北极渔业之间仅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鉴于北大西洋海域区域渔业管理实践以及我国远洋渔业生产能力,北极海域中北太平洋的分区域以及北冰洋海域应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为此,建议北极科学考察中增加北极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既可以为我国日后发展北极渔业做好准备,也可以为我国参与北极事务提供新的理由,增大我国在北极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声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孙凯 《国际论坛》2013,(5):55-60,81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以及对北极问题认识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较之以往存有"连续性"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美国2013年5月颁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理念和思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与能力建设、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重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事项。在北极地区变化加速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北极政策将为美国在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进行准备,北极问题在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2.
王晨光  孙凯 《国际论坛》2015,(1):30-36,8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域外国家的关注,而北极理事会的"扩容"则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契机。域外国家在参与北极事务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包括明晰本国北极利益、增强北极科学研究、加强与北极国家外交合作、拓宽北极参与渠道以及关注中国北极动态等。当前,参与北极事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已开始在北极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关注其他域外国家北极动向的同时应从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参与战略,深化参与进程,为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和谋取全人类的利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北极事务参与意愿逐渐增强,于2013年10月发布《应对变化:英国的北极政策》,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北极政策基于快速变化的北极地缘政治及经济环境,在身份塑造、利益界定和路径选择等方面体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精湛的外交艺术,彰显了其渴望在北极事务中发挥大国影响力的政治志向。英国北极政策对同为北极域外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谋划,创造性介入到北极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极国家的芬兰,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安全和科研等利益。2017年5月芬兰再次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并发布了在任期间的优先议程。为维护和拓展芬兰的北极利益并实现有效的北极治理,芬兰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都非常重视,明确芬兰北极治理的优先领域和基本原则,并强化其北极国家身份。在北极治理新态势的背景下维护北极的安全与稳定,协调众多行为体的利益促进北极地区的合作,推动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建构和完善建立基于规则和善治基础上的北极治理体系,是芬兰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韩国政府公布的《2015年北极政策执行计划》,标志着韩国已将其北极战略转化为更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政策。本文在韩国开发北极航道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探讨韩国在北极海运、造船和能源开采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检视韩国在北极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随着韩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已经超越了商业与科学范畴,追寻大国地位则成为研判韩国参与北极事务内在驱动力的新窗。北极国家大多欢迎韩国参与北极治理,同时韩国在北极地区影响力的增长,有助于韩国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同时也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带来了借鉴之处。本文旨在分析嵌入在韩国北极战略的核心内容,以及讨论战略的成功应用需要何种条件,阐析在北极治理的大背景下韩国进行战略拓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北极议题成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己有利的北极战略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北极事关欧盟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不仅较易实现,而且政治敏感度较低,是欧盟介入北极事务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分析欧盟"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的时代背景、具体解读这一战略涵义并论述其推广路径,梳理欧盟的北极开发与环保议题之间的联系,认为欧盟依靠环境议题设置来获得北极话语权的做法,对其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极地区的法律规制盲区是造成目前北极区域治理进程成效缓慢且矛盾丛生的重要因素。北极区域治理的重点将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因此解决北极区域治理的若干法律问题需要理顺其相应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切身利益属于中国海外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维护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海外安全利益的宗旨与方式有利于推动北极区域治理朝着良性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存的办法     
北极旅鼠,常年居住在北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它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当气候适宜、食物充足时,其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可急剧膨胀的数量也为旅鼠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即使是丰年,食物也不够数量庞大的旅鼠吃饱肚子。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与北极生态保护有关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以联合国海洋法条约、国际环境条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以及北极地区国家法律为主要框架的,但现有北极法律缺失"生态"理念,北极生态保护以"软法"为主,并且保护北极生态的法律制度存在空缺,缺乏整体观,北极诸多环境法律存在于不同法域,呈现出不成体系性。而以生态整体观的方法来整合现有的保护北极生态的法律,充分考虑保护北极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法律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并由生态学规律引申出北极生态保护法律原则,最终形成对北极生态进行整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在目前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北极国家的国内法不足以充分完成北极环境治理的任务,既存的国际法律、软法和相关机构在北极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实现对北极环境跨部门的、整体性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治理。欧盟和美国将在北极环境治理中发挥与其他北极国家有所不同的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很难解决北极环境治理问题。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北极理事会要实现对北极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改进其结构,促进环境法原则的实施,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具有约束力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