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景娟 《老友》2010,(9):19-19
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活动。到了晋朝有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唐代时中秋已成为官方和民间  相似文献   

2.
吝啬     
相传吝先生与啬先生相约在中秋节一同饮酒赏月,并且约定由吝先生带酒,啬先生备菜。中秋节这天,由于两人都不肯花钱,所以赴约时都是空手而来。相视一笑,吝先生首先打破了尴尬局面,只见他用手做酒杯状,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兄开怀畅饮。”  相似文献   

3.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晚上吃完丰盛的晚餐,我和爸爸就出来散步,顺便赏赏月。不知是月亮太害羞,把云拉到身边挡着,还是云儿太调皮,缠着月亮婆婆不放,  相似文献   

4.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9,(17):14-14
记者从各大旅行社了解到,今年国庆期间北京线成热点线,其中以北京、华东和以四川、云南、新疆为代表的西部线最为热门,台湾游则成为新热点。由于今年国庆和中秋节重合,旅行社纷纷在线路行程中增加赏月、吃月饼等中秋元素,大推赏月团。业内人士预计,在这个罕见的“超长版国庆黄金周”里,出游有可能井喷。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年又一年。这不,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在中国极其重要的节日。家家都在吃着团圆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按照每年的惯例,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饭后聊聊家常,赏赏月。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9)
中秋佳节,并不为我国所独有,世界许多地方有类似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日。坦桑尼亚的中秋节也称为"月圆节"。传说古代坦桑尼亚人在一次激战中失利,在逃亡途中恰遇明月当空,秋风习习,阵地的月下树影颇像很长的阵线,吓得敌军不敢进入,月亮挽救了民族军,因此他们每年都要庆祝"月圆节"。节日之夜,人们围坐在广场上,赏月冥思,缅怀为民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寄托着人们无限的遐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名家笔下的中秋节,更令人神往。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描绘了大观园热闹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贾母领着众人前去赏月作乐。书中写道:"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我国,在外国有些地方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非洲的眠丁拉族人把中秋节称为“月圆节”。节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草地上共同赏月。麻加雨各答岛的居民过月圆节时,要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吹螺会”,且吹且舞,大声呼喊,感谢月亮的恩典,在欢乐中饮酒吃鱼饭。 坦桑尼亚共和国桑给巴雨地区的人民也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节日傍晚,在一轮明月升起之前,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庭院或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默默地静坐着,一直坐到月亮下沉,才开口说笑,开展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北宋人苏轼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大醉尽兴,却不忘写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这首词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中秋节的复杂情感:中秋虽赏月玩月,但往往感物伤怀;中秋虽是团圆节,却也是游子的离愁节。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①,冷露无声湿桂花②。今夜月明人尽望③,不知秋思落谁家④。说明把八月十五日当作"中秋节"可能起于唐朝。那时节日的活动仅是赏月,望月,他们仅仅认为"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首唐人小诗优美地表现了家家望月的风情。  相似文献   

11.
赖晨 《山西老年》2012,(9):51-51
中秋节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对于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到今天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但汉族过中秋节,高山族、侗族等20多个兄弟民族也过中秋节。虽然风俗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充满民俗乐趣,且以追求团圆幸福为宗旨。高山族的背篓会。中秋月圆夜,长吉达安(主持人)和头人组织年轻人在槟榔林里聚会。主持人献祝福词后,头人把红布一晃,小伙子们便爬上槟榔树,每位采30枚槟榔。姑娘们又唱又跳,背着精致的小藤篓四散跑开,小伙子在其后追逐,把槟榔投入姑娘的背篓里,姑娘回头瞧投者,如非意中人,就带着歉意的微笑把槟榔抖落出来,继续唱跳着跑开;  相似文献   

12.
9月10日,是教师节,它紧挨着“9·11”——美国人民缅怀亲友、祈祷和平的第二个年头特殊纪念日,又恰逢中国中秋节的前夜。是夜,我们邀请了一批可亲的客人——受“赛珍珠国际”的派遣,来到赛珍珠的中国故乡镇江义务执教的5位美国朋友,和我们一起在金山塔影湖畔的芙蓉楼品(?)赏月,共度了一个颇值得回味的佳节。  相似文献   

13.
正农历八月十五历来是中国文人墨客赏月赋诗的绝佳时节,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中秋联。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里长老出了个上联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脱口说出"中秋八月中"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古时有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  相似文献   

14.
何怡 《新天地》2016,(9):24-25
中秋节无疑是炎黄子孙最富人文关怀和浪漫情调的传统节日,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下,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吟诵、描绘中秋的名作,也留下许多温情传说. 风俗:同赏一片月 古代中秋丰富节俗的缘起与演进曾让很多学者颇费考量.据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赏月的活动大约始于风雅的魏晋时期,最初是文人兴起,到唐宋时已非常兴盛,扩展到了民间.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中秋节,古往今来,每到中秋,文人墨客常把月亮作为咏联的好题材,读来妙趣横生,让人拍案叫绝。有一位江苏才子,叫缪文才,在中秋之夜,设宴请好友顾松年赏月吟对。顾松年抬头望月,口出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六个"月"字巧妙组合,缪文才始终未能对出。直到这年除夕,缪文才受时令启迪,终于觅得佳句:"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以年对月,甚为工整。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对广大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民教师队伍,校团委会同七个专业科举办了国庆八项活动。其中有:“我的家乡”征文比赛;“家乡风貌”摄影比赛;“可爱的祖国”历史知识竞赛;“建国三十五周年体育成就展览”;“科际集体舞比赛”;“书画篆刻”展览;集邮展览以及“中秋赏月诗歌欣赏晚会”。这些活动从九月十日中秋节开始已于十月五日全部结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秋赏月习俗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赏月习俗虽然始于何时从无确论,但若从先秦至唐的古代赏月诗中寻求线索,可得出结论是:赏月诗从先秦至唐,有一个从一般的赏月诗向赏明月、赏秋月、赏十五明月、乃至赏八月十五中秋月诗的发展过程,由此可得出中秋赏月习俗应萌发于南北朝、始成于初盛唐、渐兴于中唐、大盛于晚唐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周燕 《社区》2004,(5):40-42
那是1928年的中秋节,在上海四马路的一家川菜馆里摆着一桌极为普通的酒菜,看上去是几个挚友亲朋在一起饮酒赏月,实际上是李立三、李维汉、邓小平、陈赓等几位党中央领导同志在为熊瑾玎和朱端绶这对假夫妻“正婚”。从那时起,“熊老板”和“老板娘”的称呼就在党内外叫开了。周恩来当“月老”,“假戏”而成“真做”熊瑾玎是湖南长沙县五美乡人。他在长沙当小学国语教员时,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思想进步的读书人,后来又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与老师徐特立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熊…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了中秋夜贾母带领全家人在凸碧堂赏月之事.“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又想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不觉对景感怀,自去倚栏垂泪.”这时宝玉因晴雯有病,回房休息去了.探春因家事烦恼,无心赏月,迎春惜春不大合得来.在团圆节里,黛玉只落得形只影单.本来就多愁善感的黛玉,愈觉孤寂,唯余湘云一人宽慰她.于是二人便离开人声嘈杂的凸碧馆,来到皓月清波的凹晶馆,兴之所至,限韵联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人民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的赏月习俗,而且别有风味,颇具特色。行月当中秋之夜月亮升起时,在广西侗族各山寨里,可看到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去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顿时,寂静的山寨中乐声四起,舞姿婆娑,人群徜徉在如水的月光里,男女老幼都来观看助兴,狂欢赏月,彻夜不眠。拜月云南傣族拜月不仅仅是在晚上,而是在清晨就开始做准备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