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楚青 《社区》2011,(9):6-8
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趁父母还健在》。当时,不少同学都哭了;而今流传于网络的一道“亲情计算题”又有着同样的催泪效应——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远的不说,今年的春节你是否陪伴父母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2.
问:去过英国吗?答:去过。问:去干什么?答:游学。(中文翻译犹豫了一下,于是王楠自己用英文说“Travel and study”。)问:跟谁去的?是父母还是学校?答:学校。问:去英国的钱由谁付?答:父母。问:父母干什么的?答:父亲为某局职员,母亲为某局业务经理。 父亲还是该局下属某电气公司经理。问:他们的收入是多少?答:父亲年收入一共10.5万,母亲5.5万。问:去过哪些国家?答: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俄罗斯。问:先给你一年签证,到时你再延签。(在这种情况下,去过的国家越多就越有利于签证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某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王旭东 《社区》2009,(21):4-4
“学习、生活、医疗、交通……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完成学业,要花费父母多少钱?”重庆市树人凤天小学老师为三年级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填写一份“亲情账单”。  相似文献   

4.
赖少芬 《社区》2008,(24):28-29
为赶“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好兆头,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在这两年升格为父母。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父母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许多商家从中觅得商机,带动育婴经济呈现高端化倾向。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估计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没有细算过,不过,科学地看待养育问题,对宝宝来说,花钱越多并不一定越好。  相似文献   

5.
经过3次手术、4个多月的治疗,雷玲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双腿失去了行走的功能,只能与轮椅为伴。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嘉兴学院的领导犯了愁:是回绝除名,还是通过特殊的形式接收?而此时,雷玲玲的家庭也困难重重。父母看到花朵一般的女儿转眼间变成了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肝肠寸断。如果女儿执意要上大学,那怎么办?一个不会走路的重度残疾人要完成大校外自学一年,期末考试合格,就请学校接收她,行吗?”院长感动地点头同意,雷玲玲万分高兴。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自己。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以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世界名的物理学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最浪漫的话     
她是在上大三时的一场车祸中失去右腿的,在这之前,她一直是骄傲的女孩,身边围绕着很多优秀男孩,他们纷纷在心底猜测:谁才会成为她“点兵点将”最后选定的人呢?答案还未揭晓,她却遭遇车祸,失去一条腿,从膝盖以上,齐齐截肢。那时,医生从白口罩后露出两只冷酷的眼睛,对她哭到几乎晕厥的父母说:不残,她就会因并发症死,你们自己选择吧。  相似文献   

8.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和家长总是唱反调。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先生。  相似文献   

9.
智者声音     
《新天地》2011,(9)
谁都有父母、丈夫、妻子、儿女,谁都有亲人。亲人遇难,失去了生命,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因此一定要关爱,给他们合情合理的赔偿,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死者安息,让生者得到慰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8日中午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说。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9,(35):8-8
启发一:自信中不要失去谦虚,谦虚中不要失去自信 台湾规定6岁上小学。李开复5岁的时候.就跟父母说想读小学。母亲看他很自信,让他去考,结果李开复果然考上了。邻居阿姨听说了。就开玩笑:“你读得来吗?”“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李开复的言下之意,自己每次都考100分。  相似文献   

11.
超市货架上五光十色的食物包装上面的文字说明,有多少真实的信息?有多少水分?有多少虽然合法却不可信的描述?我们在购物之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标签上的“障眼术”。  相似文献   

12.
假如有一天失去父母,我会放声痛哭,家里冷冷清清连滴嗒滴嗒的钟声都听得见。假如有一天失去父母,上学时没有人再叮嘱我,我会多么伤心。假如有一天失去父母,得了奖,没有人与我分享快乐,考试考不好,没人为我加油。假如有一天失去父母,回到家里,再也没有香喷喷的饭菜和等待,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数学考试结束后,甲问:“3乘以7等于多少?”乙答:“不知道,好像是35吧,你填的是多少?”甲答:“我想了好半天都想不出来,  相似文献   

14.
霜生半夏 《社区》2014,(4):54-55
你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你答应陪孩子玩却经常爽约,“嗯嗯”“好好”“知道了”是你与父母通话的常用语录。为什么我们爱家,却把家抛在脑后?我们渴望互相陪伴,却成了“失陪族”?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8,(22):44-44
80后?不,现在流行90后。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60、70、80年代激情岁月的孩烈门,许多“改革开放”的故事只能从父母口中听说。那么,父母的故事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对改革开放究竟有怎样的感受呢?本期,我们特推出“听父母述说改革开放——南京改革开放30周年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活动,就让我们和孩子门一起,聆听父母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在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生活在世界大城市如纽约、莫斯科、北海道、香港等地的人们。怎样打理自己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涨价对徽观的家庭开支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大城市家庭,与年收入10万美元的美国纽约家庭在消费方面有何区别?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能买多少个西红柿?多少根黄瓜?多少升汽油?…… 我们收集了世界5个城市普通家庭的开支情况,供涨价时代的人们参考、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不让他知道     
小未 《人生与伴侣》2007,(11):28-28
阴雨天,顾客稀少,无所事事,给他打电话。 内容其实也无聊,无非是翻来覆去的几句话,爱我吗?爱多少?很多?很多是多少…… 年轻的爱情,似乎只能用语言来分辨和衡量感情的深浅,否则,还能如何表达和辨别呢?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8,(16):26-26
2008年.南京纪检监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南京的纪检干部.有多少人是重建时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老骥奋蹄,几度关山又飞度?重建时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那些元老们.有多少人已经离开了监察岗位,烈士暮年,多少壮心还未已?当年的光荣和艰难.清苦与骄傲.在你的心上留下了怎样的刻痕.给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到英华园     
中国古典的诗词,不知道你能背出多少,能明白多少,又能欣赏多少呢?这三个数字一个比一个小?没关系,背一背,记一记,只要你脑子里有它们,总会有一天,在你经历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景之后,它们会自动跳出来,让你觉得,没有什么语句能比它们更美更妙,更能表达你那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用心准备     
◆主题点评 在同学们的文章中,经常看到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亲情的,可是所写的内容大多跳不出长辈如何对晚辈关怀、爱护,以及由此激发出晚辈的幸福感和感恩心。当然假如长辈因种种原因已经无力施爱,可能这种“感恩”就不存在了。难怪有人说,在现在中国的字典里,“孝”字只剩下空洞苍白的字眼。当然,多数良知未泯者一旦做了人父、人母之时,也许会从迷梦中惊醒,“常回家看看”那孤寂无助、来日无多的父母。然而用心多少,已经无法用父母昔日的付出去衡量了。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纯朴的血缘亲情淡化、稀释了呢?真希望将来的孩子不能连乌鸦、羊羔都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