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3年世界经济总体运行仍将大体保持上年的态势。展望2004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今年二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但增速不会太快。总的来看,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好于今年,但同时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对外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力争用足国际环境的有利方面。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全年展望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前慢后快的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速与上年大体相当,世界贸易缓慢回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国际股市、汇率、利率出现较大波动,价格水平在低位中运行。(一)世…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世界经济在不景气中落下了帷幕。新一年世界经济的走势如何?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速运行的格局,但比2001年将略有改善。经济增长率可望由2%回升到接近3%的水平。全球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会有所加快,将由2%提高到5%左右。资本流动量也会有所增加。原油价格会继续在波动中略有回落,其他初级产品的价格也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美元的强势会有所减弱,但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极小;欧元则会借势有所升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一)世界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过得去。一是,支撑本轮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技术进步导致的劳…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全球经济度过大危机后进入全面回升的第一年,经济发展环境与较上年将大为改善,经济增长可望比上年加快,同时经济危机及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将集中释放,对经济回升和礼会稳定形成新的压力。在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开始了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1998~ 2 0 0 2年 ,全球经济发展极不稳定 ,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低迷、欧洲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环境趋于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这 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7 7% ,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 2 %。 2 0 0 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 6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 5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 ,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  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 6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步入世界中…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 ,全省经济出现积极而重要的变化 ,生产、效益明显回升 ,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得到延伸。一、经济增长稳步回升 ,初步扭转连续七年的减速运行格局。自1992年全省经济增长率达到25 6%的峰值以来 ,到1999年增长10 1% ,经历了持续七年的长周期回落过程。2000年 ,在扩大内需累积效应显现和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 ,全省经济增长逐步由弱转强 ,开始止降回升。预计全省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6% ,增幅比上年回升0 5个百分点。这表明 ,全省经济持续多年的减速运行局面已基本结束 ,呈现出稳…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世界经济基本格局 总的来说,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是:世界经济开始在相对不确定中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温和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其经济也出现缓慢回升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3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2.6%;日本经济在去年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全财政年度有望告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经济》2005,(1):9-11
根据美联社1月25日发布的联合国报告,2004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大约是4%。在这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5%。这是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贸易增长也很快,达到10.6%,比2003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可以说,全球经济出现了全面回升的态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大体是:美国增长4.4%,欧元区是2%,英国1.5%,日本2.6%,俄罗斯7.1%,发展中国家一般是5-6%,我国去年是9.5%。所以说世界经济局面发展的态势很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增长支撑点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永兴  张丹 《统计研究》2002,19(3):9-12
自从 1992年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到1999年底 ,经济增长率已跌至 7 1% ,虽然在 2 0 0 0年出现了一些亮点 ,全年经济增长率又回升到 8% ,但第四季度却仅为 7 5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 2 0 0 1年 4月 16日发表的“2 0 0 1年春季报告” ,我国经济增长减弱的趋势在 2 0 0 1年第一季度仍有继续的迹象。因此 ,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 ,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的支撑点 ,不仅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系统的实证研究 ,弄清对我国经…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报告显示: 2003年世界经济,尽管遭遇了伊拉克战争和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冲击,但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下,仍呈现出持续全面加快增长的态势,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经济增长均明显加快。2003年世界经济比上年增长3.9%,加快了0.9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1%,加快0.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增长6.1%,加快1.5个百分点。从主要国家和地区看,美国经济增长3.1%,加快0.9个百分点;日本增长2.7%,上年为下降0.3%;欧元区增长0.4%,回落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四川统计》2014,(7):43-44
近期,世界实体经济持续复苏,贸易平缓回升.美欧零售温和增长,就业状况继续有所改善,通货膨胀形势分化.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窄幅波动,主要国家景气指标全面回升,世界经济温和回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的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李远远  官冰 《统计研究》2012,29(1):49-54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单国贸易伙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多。美国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危害。本文基于全球化这一背景,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途径入手,构建包含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微观企业层面的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以美国为例,利用1998年二季度至2008年四季度数据,选取部分宏观经济层面的指标,对这一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与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世界贸易组织 (WTO)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世界贸易组织 (以下简称WTO)是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为基础于 1 995年创建的。WTO是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按照非歧视性和透明度原则制定的有关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 ,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整体框架的基石。截止 1 998年1 2月 ,WTO已经有 1 35个成员。其中发达国家 2 6个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1 0 9个。WTO缔约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占世界贸易额的 90 %以上。所以有人称WTO是“经济联合国”。众所周知 ,我国政府坚持对外开放方针 ,对参加WTO…  相似文献   

13.
郑家亨 《统计研究》2000,17(10):5-11
According to authorities from MOFTEC, it is hopeful that China will enter into the WTO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After the entry,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further open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ointed how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al work to meet the needs of thi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盛勇 《统计研究》2008,25(3):55-59
本文对高等教育的供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反映国际平均水平的高等教育规模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现状。本文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并不过度,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还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邱明 《统计研究》2003,20(1):7-6
2002 is the first year since China entered WTO. In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unstable and even decreasing recovery of world economy,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shows a well-orientated developing trend, gets rid of the old model of "first half high, second half low". In 2002, the economy accelerates one season after another,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improves step by step. It is strengthened obviously the market-orientated self-grewth capability.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for 2002 will be nearly 8 %. Considering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economy, we can comprehensively infer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keep the trend of relatively high-speed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rate for 2003 will be above 7.5 %.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争论依然十分激烈,介绍评述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及其中国市场化程度的评价;在对各个主要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EFWindex的视角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标准。中国人均GDP之自然对数能够十分精致地拟合基于EFWIdex的中国经济自由度,回归方程为:“中国连环自由度”=1.23+0.686Ln(人均GDP)。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预测2030年前中国将在哪些年份赶上一些特定国家于2005年(被评价年)经济自由度。  相似文献   

17.
影响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基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根钱 《统计研究》2002,19(9):14-16
 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持续下滑的走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1%降至四季度的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从11.2%降至8.5%。但这种状况在2002年的一季度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二者的增长速度均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出口增速的明显回升,使得经济增长呈现较为乐观的前景。然而偏紧的货币政策和不断下降的物价水平又使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总起来看,2002年我国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而不会延续2001年的下滑走势,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几年前平均水平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魏巍贤 《统计研究》2000,17(6):47-50
一、引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the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GATT),从前被人们看作是一个置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而专门解决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的机构。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将本国经济与世界市场整合的重要性,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前的GATT)看作是整合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了乌拉圭回合中的相互市场准入谈判,但在现行的基本上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宰的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玫  张芃 《统计研究》2003,20(12):13-6
近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家间经济联系与交往的日益紧密 ,从商品、服务、劳动力的相互补充 ,到科技、信息的互通有无 ,以及资本国际流动规模的扩大 ,国家间的利益已经休戚相关 ,实行完全封闭的对外经济政策在当今世界已不再可能。因而 ,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 ,只是参与的程度有所差别。那么 ,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到底有多深 ?参与的程度是否应该有一个量的界限 ?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制定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取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公认的奇迹——经济高速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就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内部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的分析,提出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6项措施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5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