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简论儒、释、道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5):10-13
以儒学为骨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而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 ,不仅有其各自的义利观 ,而且也有其在各自义利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儒家重义轻利、佛家轻利重义、道家兼而有之。科学分析并认识总结儒、释、道的义利观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实为学术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项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2.
谢重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3.
王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58-62
法律的民族性、区域性,必然导致不同法制的磨擦、冲突,而它所具有的开放性、互融性,又促使它们走向融合、统一.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由冲突而融合,从多元到统一,逐渐成为法的发展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树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和价值观,使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人文景观。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婚姻观和以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为主的家庭观;佛家提倡理论与现实调合,入世出世两无碍的婚姻观以及“慈悲”、“忍让”为主的家庭观;道家则积极倡导“顺乎自然”、“阴阳互补”的婚姻观和以养生和睦为主的家庭观。儒、释、道三家的婚姻家庭观的形成是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蔡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1-24
人格美是人的美的灵魂。传统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善” ,道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自由” ,二者都没有完全体现出人格美的真正内涵。人格美应以“善”为立足点 ,以自由即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中“善”与“自由”的内涵需要重新界定 ,“善”应最终有利于个体自由 ,“自由”也应当体现“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王树人在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在打破“文革”文化专制以来,西学东渐的趋势,呈现出空前的势头。中国传统文化,在中止“彻底决裂”之后,也以重归故土的风姿,显示出不衰的魅力。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好奇和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张连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61-65
研究兵家思想体系及特征,旨在领悟和传承先秦兵学的文化精髓。采用分析、归纳、对比、论证方法进行深层次研究。指出先秦兵家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吸收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借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兵家虽然不同程度地融会了儒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但却是以兵法、兵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兵家和诸子百家思想虽然在某些表述上字句相似,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兵家和诸子百家之间论兵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著功利原则和崇尚人本精神的对立,从而决定了在军事思想方面的差异,即讲求用兵操作功能和追求用兵思想境界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论儒、释、道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传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9-112
林语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的神学思想为补充构成的,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然富有活力。但是宋代的理学吸收了道家与佛教的某些消极思想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中国社会的活力,所以必须发扬孔孟时代活泼、健康的教育,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徐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31-36
由于陇右文化的影响,陇右唐人小说中的道、佛、儒思想表现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其中的道家思想表现较多,影响力更大。对于道家思想,小说或借神仙灵怪来表现社会生活,或宣扬道教的神仙道术,或表现对神仙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或用奇幻的构思为其增添色彩。其次,佛家思想的色空观念、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在陇右唐人小说中也表现突出。另外,尊儒思想亦是陇右唐人小说的一大特色,文中或表现仁义思想,或对孝行和贞节加以歌颂和赞美,或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10.
简论苏轼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5):54-63
苏轼以其颖异的资禀,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儒释道三家思想并对之加以有机的组合融会,形成一个三教相辅相成的文化整体结构,作为自己文化人格的坚实基座。苏轼文化人格以其独立性、丰富性与多面性而富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在宋代士人及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感召力,也成为后世文化人所仰慕与仿效的人格范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宗教学界、历史学界和武术学界对武当武术的思想渊源仁智互见,莫裹一是,这势必影响人们对武当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的准确性把握和全面体认.为此,本文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态度与方法,对武当武术的思想渊源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笔者认为,武当武术的思想渊源既与本土的儒学和道学密切相关,也与外来的佛学不无干系.三者交融互摄,形成武当武术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熊开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
本文分别探讨了辛弃疾作品中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倾向。认为诗人早期追求“真儒”事业,后期则主张以“至诚”参天地,否定儒家的功名思想。对道、释思想则表现为弃其神仙、虚妄之谈,崇尚的是:“齐万物”“无我”和“随缘”的人生观。在此似乎相互矛盾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诗人的以“至诚”“任真”为主的人格特征。正是以这种品性使辛弃疾创造了他的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蔡晓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109-112
社会的演进与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的选择与实施,法与德作为人类阶级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区别与联系同在人类,互动与矛盾共存,理清二者本质区别及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乃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特别是对目前我国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道德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朱理学是地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融合儒、佛、道思想而拼凑起来的新儒学。它系统地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剖析和批判程朱理学,对于认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反动实质,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流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三者不仅有其各自的经济观 ,而且有其在各自经济观指导下的经济实践活动。比较儒、释、道的经济观 ,不难发现三者皆重视经济问题 ;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注重生产劳动 ,但三者经济观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陈明彬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3):113-116
如果从身体存在的视角来审视先秦儒、道两家提出的哲学(美学)范畴,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在把身体看得至高无上,充分肯定身体的同时,又无一例外地强调压制身体,强调修身的重要性;道家则把人标榜为超越主体,忽视身体存在,讲求无知的艺术。对身体存在的这种意识和态度上的差异,即儒家以悖论的眼光关注身体,道家以撇开的方式对待身体,先在地确定了儒家美学以肯定现实生命作为其根本,理性入世,道家美学以感悟生命作为根本,认为修身并非行为方式,而将修身界定为超脱此世价值的基本走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钟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6)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中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多元互动的良性机制。三教之间的互动及其内部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形成中庸、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张树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1):81-84
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观从尊师重教、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各有千秋,但也有一致的地方,深入探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于今天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树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6(5):14-17
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德治观.三家的德治主张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认真地批判继承三家的德治思想,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儒、释、道的生死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树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关心生死问题,是人类一切文化都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儒、释、道三家文化不仅对此有其各自的理论观点,也有其各自的实践过程。儒家重生轻死,强调有为人生,生当做人杰,死则亦鬼雄;佛家重修炼人生,强调生死轮回,追求“常乐我净”;道家重乐生长生,强调生死自然。儒、释、道三家生死观及其实践,不但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