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初交通部推行干路国有政策,在短短两三年内即有别于清末而一举取得成功,此中因由,首要的因素是得益于交通部对局势的准确把握;而交通部有能力顺利推行干路国有政策,与该部关系至为密切的总统府秘书长、交通系首要梁士诒的影响巨大;此外,袁世凯与孙中山的作用不可低估.民初干路国有政策虽然取得了成功,可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集中体现为民股偿还中的尾欠问题.尾欠之外,交通部在自我定位方面也缺乏现代意识,以致干路国有政策难以彻底贯彻落实.总体看来,交通部所推行的干路国有政策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正是我们解释为什么民初经济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钥匙.过去学界只重视、肯定民间实业,忽视政府视角,乃"商办情结"在作祟,以及革命史范式的制约,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初交通部所推行的借债筑路政策,学界的认识由过去的一味否定变为较为充分的肯定,这种跳跃式的评价并非学术进步,而是非理性的、不成熟的表现,依然未能跳出二元对应模式的窠臼。其实,由于内债筹集不力,效果不彰,交通部转而倚重外债,而外债利用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付出的代价高,二是使用异常混乱。目前学界不应纠缠于对借债筑路政策的肯定或否定,而应探究借债筑路效用不彰的原因及对策。只有这样,史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体现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民初交通部所推行的借债筑路政策,学界的认识由过去的一味否定变为较为充分的肯定,这种跳跃式的评价并非学术进步,而是非理性的、不成熟的表现,依然未能跳出二元对应模式的窠臼.其实,由于内债筹集不力,效果不彰,交通部转而倚重外债,而外债利用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付出的代价高,二是使用异常混乱.目前学界不应纠缠于对借债筑路政策的肯定或否定,而应探究借债筑路效用不彰的原因及对策.只有这样,史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体现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初干路国有运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内部原因主要是商办铁路自身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筹措艰难;二是管理混乱,官权经常滥施于商办铁路公司;三是腐败严重。外部原因主要是孙中山的铁路国有计划和袁世凯的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政事业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1912—1916年间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部的努力至为关键。以电政基本建设为例,交通部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之一是规划线路,其特点首先是设计追求实用性,这既与民初我国交通依赖外人、应“列强的要求建线”有关,又与各条国有线路的支线几乎都靠地方局自筹资金,新线建设则靠几个局筹款,因此在规划中大量出现已有路线的延长工程有很大关系;其次是电政业务如有线电、电话、无线电等,在民初均未出现应有的大统一局面,设计主体趋于多元。体现之二是统一标准,包括相关组织的创设以推动统一标准的制定、改进细化标准两个方面。体现之三是清查线路障碍。总体来看,交通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政事业的现代化,尽管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交通部对民国初年我国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邮政局所建设方面,各邮局总数皆呈明显上升趋势,支局、邮政代办所和次要局所数目增加十分明显。第二,邮政线路规划方面,邮差线增长最快,航船线次之,铁路线即铁路里程数相对保持稳定。第三,邮政运具发展方面,车辆包括铁路邮用行车、邮用自行车,另有船舶及骡驼等形式,均有相当发展。总之,交通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邮政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有关交通部的民初邮权统一政策这一课题,目前学界尚乏专文探究。交通部统一民初邮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邮驿之争——驿站的裁撤问题,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告成功;二是官民之争——民信局的衰落,交通部借助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排挤民信局,竞争取得了胜利;三是华洋之争——官邮与“客邮”,取得了进步,但不彻底。总体而论,自民国初年交通部管理邮政以来,对传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如驿站、民信局进行裁撤,对客邮予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华邮权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民初我国邮政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交通一直是令国人瞩目的事业,其巨大的经济效益、难以割舍的社会公平使得历届政府都必须正视并重视它,民国初年交通部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2011年12月,线装书局出版了苏全有、王丽霞主编的《民初交通部与交通发展》一书,与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的苏全有教授的《清末邮传部研究》一书构成了姊妹篇。著作从交通部与交通行政、交通业务、交通营运、交通利权、交通政策等五个方面对民初交通发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中国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向基于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结构、人民生活方式都经历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剧变。笔者以中国休假制度的更迭为切入点,分析其从局部到全面转变背后休闲文化的嬗变。同时,将休假制度纳入休闲学视野考量,即是搭建中国休假制度休闲学研究的历史平台,也为复兴和改革中国传统休闲文化提供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旧立宪派和革命派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政党政治有着明确的认识.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他们在民国初年的宪政实验中,又系统地阐明了政党政治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政党的性质作用,政党的运作及政党制度模式的选择等.值得注意的是,旧立宪派和革命派在这些方面的理论认识是基本一致的.而就整个中国社会观之,对政党政治普遍缺乏认识并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1912~1916年)交通部对电政营运发展的推动,表现之一是开展、规范业务。开展业务主要是购置设备等;规范业务方面,针对各项电政事业处于无序状态,特别是有线电、无线电等业务线路堵塞已成常态,交通部以电报为重点,通过制定章程,对电报、电话、无线电等电政各项业务进行规范。表现之二是在资费方面进行整顿,针对电政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来自有线电以及电话,不仅对价格努力进行控制,而且通过限制官电,形成了对价格、收费、盈亏等一系列的经营与统计,促使电政收入有所增加。民初交通部在电政营运方面所做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政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1928年之前,我国铁路联运由于政治动荡而基本停滞。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之后,建立了专职的联运机关,积极恢复与扩展铁路旅客联运,推行负责货物联运,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促进近代铁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联运也存在着车辆主权、车辆调动及技术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各种势力和历史因素交织混沌,以刊载趣味性内容和提供消遣娱乐为主的近现代小报业乘势崛起.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小报数量庞杂,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娱乐性和知识性小报,横报和黄色小报,综合性小报,社团、行业和同乡会小报,这四大类报纸以时间为轴正好概括了中华民国前期小报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民国时期,新疆先后处于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在这一段时期内,历任统治者均在新疆推行了屯垦政策,只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劳工教育是对劳工实施一定性质与程度的教育,在满足生产方式对劳工素质要求的同时,改善劳工受雇佣状况并实现劳工解放的教育主张与实践活动.民国时期,劳工教育被当做劳工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劳工问题的基本方式,不仅受到学者的重视,而且受到企业主与政府的重视,由此形成劳工教育思潮与劳工教育运动,劳工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国时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