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欧洲太多的人认为,美国对石油贪得无厌的渴求形成它对待伊拉克的立场。无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无论在伊拉克发生什么,美国人将与其他人一样生产或者购买石油。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记者吉姆·罗沃(Jim Rohwer)时说:中国人能做的最聪明的事情是不介入任何武装冲突,只是致力于经济增长。中国领导人考虑的是,如果他们能保持经济增长,他们就是赢家,因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将日益与其经济彼此关联,最终在不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完全不能拆分。他们[中国]的地区影响无可否认。如果我是一个美国人,我将鼓励他们朝这个方向发展,因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心中,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因而他们认为美国人的行为是无束无拘、散漫不羁的。可是实际上,美国人为人处事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人之所以形成这样矛盾的民族性,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去考察美国儿童社会责任观念的养成,并简单分析美国人独特民族性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伯庸 《21世纪》2012,(9):78-80
我的一个朋友喜欢《三国演义》,另外一个朋友喜欢《红楼梦》。两人经常为这两本书在四大名著里的排位吵得不亦乐乎。我过去打圆场,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你们两位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没有客观对错,只有主观好恶,结果被两个人一起鄙视,说我骑墙,和稀泥。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差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美国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美国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中国人具有群体意识和中和意识,美国人具有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中国人喜欢中庸性,美国人强调排中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辩证思维上,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上。从自然环境、劳动方式、民族历史、传统思想、社会认知以及文字构成等方面来探寻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乔伊 《社区》2005,(23):42-42
从美国归来,给我留下最深的感触不是优越的生活和享受,而是我那些可爱的邻居们。来美国之前,就听人说过,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很厉害,和许多外来人合不来。而我到美国后,公寓的左邻右舍不仅都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富有的美国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自己与他们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平时,我从来不主动和他们说话,没课的时候,便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即使出门倒垃圾时,偶然与邻居碰面,我也会抛给对方一张很生硬的脸。然而,无论我怎样避免与他们的正面接触,但麻烦还是源源不断地找上我。一天清晨,太阳还未染红天空。睡梦中,我就被一声接一声的…  相似文献   

7.
殖民地时期及建国初期,美国人中国观形成的基础是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和来自欧洲的关于中国的文字叙述。前者将一个想象中的精致、优美、光亮的中国形象直观地呈现于美国人面前,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之一。后者则使美国启蒙学者承袭了欧洲思想巨擘们的中国观,从观念和理论上为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形象。早期美国人在继承欧洲人所塑造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也曾利用这一形象构筑美国精神,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8.
文娱生活     
《老友》2008,(7):52-53
吹牛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法国人碰面了。他们都爱吹牛,美国人说:"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鱼,有小船那么大。"法国人说:"那算什么呀,我有一次钓到了一条鲸鱼。"日本人不屑一顾地说:"我们日本人平时钓鱼都是用鲸鱼做鱼饵。"  相似文献   

9.
有没有法院判了不执行的情况?在美国我曾提出了这么个问题,还向好几个人打听。听我这样问,美国人也感到奇怪,哪有法院判了你不执行的呢?美国人讲,他们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财务信用生命。他们几乎人人有信用卡,有住房、轿车等财产,且都用信用卡超前消费。有资料说,美国人平均欠银行贷款为4600美元。如果不讲信用,在美国国内你怎么生活?我们的一个朋友到了美国,先想买一栋房子,他有一大  相似文献   

10.
飘飘 《北京纪事》2016,(8):14-18
20多年前,有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回国度假的时候对我说,他觉得法国人都很单纯,理由之一是他们的成年人都很喜欢看动漫。后来陆续接触很多在美国、欧洲、日本留学的朋友,他们也会这样对我说。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种动画片是专门给成年人看的。等我听说成人动漫的时候,往往又被成人动漫=色情、暴力的概念所左右。虽然我知道那些关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都喜欢看的电影《蜘蛛侠》《蝙蝠侠》之类的其实都源自动漫,但是却在头脑中自动划分了它们与动画片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日重生     
一位美国早期的作家柯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曾说:“美国人对音乐艺术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的无知。”如果这话曾经是事实,今日你绝不会这么认为了。大部份的美国人,甚至包括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型态。许多人喜欢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然而美国其它的流行音乐则是“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12.
十六世纪时,欧洲的一部分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前驱的殖民主义者已经开始了海外掠夺。首先来到中国沿海进行掠夺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接着是荷兰人、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就是在殖民主义者掠夺我国沿海地区的同时,前来我国从事宗教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以民族、国家为根本框架的,具有地理上的意义。华裔己步出原有的民族国家体系而生活于美国,但“依母脐带”仍然使其存续原有的母体文化,长期生活于美国又使其适应干美国文化,而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华裔们身上具有多文化性。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中国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美籍华裔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华裔美国女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与艺术追求。无论他们是崇尚“美国化”,还是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作品中随处可见身处“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面对“身份”问题时弃婴般的痛苦挣扎。为此,他们竭力重塑华裔美国人历史,构建华裔美国人光辉美好的未来。他们的作品对于华裔美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先、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有一类人心术不正,总是喜欢往人家院子里扔砖头,人权是一块,民族主义又是一块。他们总是指责人家犯了民族主义错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本人经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所说的民族,实际上等同于国家。在英语里,民族和国家本来就是同一个词。这是因为欧洲曾  相似文献   

15.
看看你是怎样脱T恤、用刀叉的最近读到刘心武先生的短文《你怎样脱T恤衫》,讲的是中美习俗几个细微的不同。比如脱一件T恤衫时,中国人喜欢“剥皮”式的——用两只手拎住T恤的下端,然后把T恤“翻掀”过头,而美国人则喜欢“蜕皮”式的——揪住T恤衫后面的领口,把它提过头顶。再如吃排骨的时候,美国人干脆就放弃刀叉用手直接啃,而中国人则不管怎样也要用筷子。文章很短,却诙谐生动,妙不可言,引起我浮想联翩。脱T恤衫的不同,我早已注意到了,值得加一句的是,这种脱衣的不同,一般局限在两国男士的身上。在我的观察中,美国的女士们脱衣时都是“…  相似文献   

16.
许多政治家和决策者喜欢断言,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公众现在已转向孤立主义。作者克尔(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势计划主管)和德斯特勒(马里兰大学教授)在本书中驳斥了这种主张。他们从各种来源收集了大量信息,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在某些特权阶级对民意的认识与大多数美国人实际思考的东西之间,存在实质性差距。 本书一开始引用了政治家和学者权威的刻板语录,这些人断言,美国人已变得内向——他们憎恨对外援助,轻视联合国,对派往国外的人道主义使命不感兴趣,不希望在国际维和方面进行合作,并拒绝为  相似文献   

17.
曹红 《21世纪》2010,(4):29-29
刚来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心找了个美国室友。  相似文献   

18.
《美国精神》写道:“在整个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象美国这样万事顺利,每一个美国人都了解这一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自然条件如此优越,资源如此丰富,每一个有进取心和运气好的美国人都可以致富。由于大自然和经验都告诉他们应该保持乐观,美国人的乐观精神是异乎寻常的。就总体来说,他们从来不知道失败,贫困或是压迫;他们认为这些不幸是旧世界所特有的。对他们来说,进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的经  相似文献   

19.
金长宝 《社区》2013,(33):59-59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人远远不如中国人恪守孝道。因为在美国,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或买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起码从这点看,美国子女就不够有人情味。然而,笔者在美国生活多年,对美国人特有的“孝道”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6,(12)
美国西玛顿期货投资公司在北京新组建亚洲商务区总部。经过严格的审查、考试等几轮残酷竞争,应聘者中最终有5人被录用。负责招聘的总裁助理向总裁迈克诉苦:这5人的综合素质都差不多,他们的具体分工费尽心思还是难以确定。迈克是个美国人,但他曾在中国留学数年,是个"中国通"。迈克想了想说:"让他们到我这里来参加考试。"半小时后,5个被录用的小伙子出现在迈克的办公室,他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