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对国际企业在动态的海外市场如何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绩效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学习导向和吸收能力对国际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知识转移对绩效的影响是通过与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二明  张晗 《管理学报》2008,5(6):841-848
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不同行业近200家企业的问卷调研,运用实证分析剖析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揭示了知识转化和创新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探讨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上,应该重视企业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的影响作用,并阐明在知识吸收能力中,知识转化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而其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知识理论为基础,从吸收能力这一视角出发,剖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依据经典文献,对外部社会互动、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内部社会互动、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共同愿景与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并对知识应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阐述;构建概念模型,并采用469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识别,外部社会互动、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获取,内部社会互动抑制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共同愿景促进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促进知识应用,知识识别促进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从整体上看,吸收能力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驱动力。笔者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提升和培育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华为公司案例的研究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帮助企业获取知识、学习和消化知识、运用和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5.
6.
从企业边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出发,研究搜寻宽度和搜寻深度对组织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应用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作为情景变量,探讨二者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三项交互方法,探讨外部搜寻战略、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81家本土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分层回归分析和三项交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正相关,与应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形关系,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正相关;联结强度负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潜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应用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搜寻宽度、联结强度和实际吸收能力三者交互项与探索式创新绩效负相关,搜寻深度、联结强度和潜在吸收能力三者交互项与应用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通过探讨外部搜寻、联结强度和吸收能力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搜寻宽度和搜寻深度对创新绩效的显著差异化影响,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外部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争论”;已有外部搜寻研究往往忽略组织间的联结机制,通过引入联结强度,弥补了联结机制的缺失;区别于已有吸收能力的直接效应研究,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分情景讨论,丰富了吸收能力的权变视角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外部搜寻理论研究,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中国企业具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晏  杨保军 《管理现代化》2022,42(1):117-122
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老字号企业利用社会网络资本获得有价资源和信息所创造价值的大小。通过对甘宁青地区的32家老字号企业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嵌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对老字号企业适应消费市场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吸收能力这一概念入手.剖析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组织管理机制对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和发展的影响.依据吸收能力经典文献对吸收能力的前因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对现有文献中各种思路有一定的整理和明示作用;通过模型的构造和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286个中国企业样本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两种吸收能力的4类影响因素,辨识出中国企业在吸收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弱势,通过实证方法全面衡量和验证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两者之间以及两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均是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其中代表创新的实际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贡献更大.探讨中国企业应用外部知识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企业如何提高知识学习效果和效率提供理论根据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小兵 《管理学报》2011,8(6):844-851,884
在中国情境下,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获取221个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调查数据,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得到实证支持。研究结论为员工能力和员工激励对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与组织记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11.
研发方式和R&D投资水平是学习型联盟决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组织学习理论忽视了联盟成员的吸收能力在学习型联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学习型联盟成员吸收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吸收能力的一般表示方法。并通过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吸收能力对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式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织间学习过程的演化情境,从吸收能力和网络惯例在组织间的形成过程视角,研究吸收能力、网络惯例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关系.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的1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吸收能力和网络惯例对突破性产品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关系稳定度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关系.此外,网络惯例的两个子维度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即行业默契对突破性产品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规范接受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宋之杰  孙其龙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12-115,138
将Lars Wiethaus模型中的吸收能力提出了简化表达,研究竞争企业在吸收能力、研发水平、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阶段博弈模型,首先,企业选择吸收能力;然后,企业决定R&D支出;最后.企业进行古诺特产量竞争.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得出:研发不舍作时,单个企业的最优吸收能力与对手企业的技术外溢水平有关;吸收能力较小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陷入了"囚徒困境"问题;研发合作会内部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利润都要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14.
邓春平  毛基业 《管理评论》2012,(2):131-139,176
离岸IT服务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过程,从海外客户到国内供应商的有效知识转移是成功的关键。然而,针对客户的不同控制模式和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不同影响,以及这两种知识转移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极其有限。本文基于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客户的正式控制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比非正式控制的作用更强。隐性知识转移比显性知识转移更依赖于供应商的吸收能力,显性知识转移对隐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还显示,正式控制对离岸IT服务外包绩效有直接影响,但知识转移对外包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动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分析了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R&D两阶段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纳什均衡存在的条件和唯一性的条件,探讨了知识联盟过程中吸收能力对研发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吸收能力、研发合作创新激励与补贴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吸收能力的非合作研究与发展博弈模型,比较了有和没有吸收能力情况下的R&D投资影响,结果表明有吸收能力的企业R&D投资要更高,接着探讨了产品替代与互补关系下的技术溢出选择对产业的影响和社会最优选择的R&D投资水平及其补贴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